《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 JGJ/T327-2014》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 JGJ/T327-2014》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
资源大小:
标准类别:国家规范
资源ID:198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在线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rength composite pile

JGJ/T 327-2014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4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332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327-2014,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2月28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设计;5施工;6质量检测与验收等。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万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万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地址:南通市掘港镇芳泉路7号,邮政编码:226400)。
    本规程主编单位:万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昆明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江苏通州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南通五建跃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建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
                    南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如东水利电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顺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科信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邓亚光 胡学明 吴笙 饶英伟 蔡瑞平 钱于军 倪锡兵 邢马华 张京京 於军 苏贤杰 韩小霞 刘跃进 余小颉 褚国栋 刘新玉 从为民 韩豫昆 沈海燕 杨国胜 韩田斌 张国建 葛家君 姚锋祥 陆忠 曹薛平 张汪应 茅亚丽 胡锁 王凯 江建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缪昌文 张雁 钱力航 叶观宝 康景文 邹科华 刘松玉 郑刚 陈忠平 葛兴杰 廖红建 傅明

下载地址:

百度网盘:

新浪网盘:http://vdisk.weibo.com/s/uh2lDd45X0JD-


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9072730812716.html


1 总 则


1.0.1 为了在劲性复合桩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保证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劲性复合桩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

1.0.3 劲性复合桩的设计应综合分析地质条件、上部结构与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工程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相应的成桩材料和施工工艺。

1.0.4 劲性复合桩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劲性复合桩 strength composite piles
    散体桩、柔性桩、刚性桩经复合施工形成的具有互补增强作用的桩。

2.1.2 散体桩 granular column
    碎石、砂、砖瓦碎块、钢渣、矿渣等散体材料形成的桩。

2.1.3 柔性桩 flexible pile
    水泥、石灰等胶结材料与土混合形成的桩。

2.1.4 刚性桩 rigid pile
    混凝土、钢、水泥粉煤灰碎石混合料等材料形成的桩。

2.1.5 散柔复合桩 granular & flexible composite pile
    散体桩和柔性桩复合的桩。
2.1.6 柔刚复合桩 flexible & rigid composite pile
    柔性桩和刚性桩复合的桩。

2.1.7 散刚复合桩 granular & rigid composite pile
    散体桩和刚性桩复合的桩。

2.1.8 三元复合桩 granular & flexible & rigid composite pile
    散体桩、柔性桩和刚性桩复合的桩。

2.1.9 内芯 inner core
    除散柔复合桩外的劲性复合桩桩体中心的刚性部分。

2.1.10 外芯 outer core
    劲性复合桩中内芯以外的部分。

2.2 符 号


2.2.1 抗力和材料性能
    fak——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fcu——与散柔复合桩桩身材料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边长为70.7mm或50.0mm的立方体试块,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fsk——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fspk——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
    qsia——柔刚复合桩、三元复合桩复合段外芯及散柔复合桩复合段第i土层侧阻力特征值;
    qsja——柔刚复合桩、三元复合桩及散柔复合桩非复合段第j土层侧阻力特征值;
    qcsa——劲性复合桩复合段内芯侧阻力特征值;
    qcsja——劲性复合桩非复合段内芯第j土层侧阻力特征值;
    qpa——柔刚复合桩、三元复合桩及散柔复合桩的端阻力特征值;
    qcpa——劲性复合桩内芯桩端土的端阻力特征值;
    Ra——劲性复合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Tua——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劲性复合桩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Tga——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劲性复合桩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2.2.2 几何参数
    Ap——劲性复合桩桩身截面积;
    Acp——劲性复合桩内芯桩身截面积;
    lc——劲性复合桩复合段长度;
    li——劲性复合桩复合段第i土层厚度;
    lj——劲性复合桩非复合段第j土层厚度;
    m——面积置换率;
    sa——桩间距;
    U——桩群复合段外芯外围周长;
    Uc——桩群复合段内芯外围周长;
    u——柔刚复合桩、三元复合桩复合段外芯及散柔复合桩桩身周长;
    uc——劲性复合桩内芯桩身周长。

2.2.3 计算系数
    n——群桩的桩数、散体桩桩土应力比;
    α——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β——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
    λ——劲性复合桩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复合段外芯抗拔系数;
    λc———劲性复合桩复合段内芯抗拔系数;
    λj——劲性复合桩非复合段内芯第j土层抗拔系数;
    ξp——分别为劲性复合桩复合段外芯端阻力调整系数;
    ξsi——劲性复合桩复合段外芯侧阻力调整系数;
    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

3 基本规定


3.0.1 劲性复合桩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以及人工填土等地基。

3.0.2 劲性复合桩用于泥炭土、有机质土、pH值小于4的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黏土,或地下水渗流影响成桩质量以及在腐蚀性环境中和无工程经验的地区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3.0.3 劲性复合桩设计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1 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等资料;
    2 类似地质条件的工程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3 施工场地及其周边环境情况;
    4 施工机械及设备的型号与性能、动力条件及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

3.0.4 劲性复合桩设计应满足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地质条件、结构要求及荷载特征选用复合桩型及参数;
    2 对大型、重要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设计前应进行试验性施工,检验设计、施工参数、处理效果及适用性。

3.0.5 劲性复合桩的耐久性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

4 设 计


4.1 一般规定


4.1.1 劲性复合桩可按散柔复合桩、散刚复合桩、柔刚复合桩和三元复合桩等类型进行设计。

4.1.2 散刚复合桩、柔刚复合桩和三元复合桩用于复合地基时,刚性桩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用于桩基础时,刚性桩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且应满足桩身承载力的要求。

4.1.3 劲性复合桩用于桩基础时应穿透软弱土层。

4.1.4 散体桩的桩身材料宜级配良好,最大粒径应小于50mm。柔性桩设计前应对拟使用材料进行室内配比试验。

4.2 复合桩构造


4.2.1 散柔复合桩的构造(图4.2.1)应符合下列规定:

1.jpg


图4.2.1 散柔复合桩构造示意图
1-先行施工散体桩位置;2-散柔复合桩;3-柔性桩    1 散体桩的桩长不宜大于柔性桩的桩长;
    2 散体桩桩径宜为220mm~500mm,柔性桩桩径宜为500mm~1200mm;
    3 柔性桩水泥掺入量宜为12%~18%,土质松软时应加大掺入量。

4.2.2 散刚复合桩的构造(图4.2.2)应符合下列规定:

2.jpg


图4.2.2 散刚复合桩构造示意图
1-散体桩;2-刚性桩
    1 散体桩桩径宜为280mm~600mm,刚性桩桩径宜为220mm~500mm;
    2 当刚性桩桩长大于散体桩桩长时,刚性桩应进入相对较硬的持力土层;
    3 当散体桩桩长大于刚性桩桩长时,刚性桩下散体桩的长度宜为(3~5)倍刚性桩桩径。

4.2.3 柔刚复合桩构造(图4.2.3)应符合下列规定:

3.jpg


图4.2.3 柔刚复合桩构造示意图
1-柔性桩;2-刚性桩
    1 柔性桩桩径宜为500mm~1200mm,刚性桩桩径宜为220mm~800mm;
    2 当刚性桩的桩长大于柔性桩桩长时,刚性桩应进入较硬的持力土层;
    3 柔刚复合桩复合段的外芯厚度宜为150mm~250mm;
    4 柔性桩在刚性桩桩端以下部分的长度宜根据土层状况及工程设计要求确定。

4.2.4 三元复合桩构造(图4.2.4)应同时符合本规程第4.2.1和第4.2.3条的规定。

4.jpg


图4.2.4 三元复合桩构造示意图
1-散柔复合桩;2-刚性桩;3-柔性桩

4.3 桩基设计


4.3.1 劲性复合桩作为桩基础基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劲性复合桩作为抗拔桩时应选用柔刚复合桩或三元复合桩;
    2 桩间距不应小于4倍内芯直径,且不应小于1.5倍外芯直径;
    3 桩身承载力及裂缝控制宜按内芯进行验算;
    4 内芯应与承台连接。

4.3.2 劲性复合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劲性复合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确定;
    2 初步设计时,对散刚复合桩可按公式(4.3.2-1)和公式(4.3.2-2)估算,对柔刚复合桩和三元复合桩可按公式(4.3.2-1)~公式(4.3.2-4)估算并取其中的小值:
        1)劲性复合桩桩侧破坏面位于内、外芯界面时,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1.jpg

式中:Ra——劲性复合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
          uc——劲性复合桩内芯桩身周长(m);
          lc、lj——分别为劲性复合桩复合段长度和非复合段第j土层厚度(m);
          Acp——劲性复合桩内芯桩身截面积(㎡);
          qcsa——劲性复合桩复合段内芯侧阻力特征值(kPa),宜按地区经验取值。无地区经验时,宜取室内相同配比水泥土试块在标准条件下90d龄期的立方体(边长70.7mm)无侧限抗压强度的(0.04~0.08)倍,当内芯为预制混凝土类桩或外芯水泥土桩采用干法施工时宜取较高值。对散刚复合桩可取30kPa~50kPa;
          qcsja——劲性复合桩非复合段内芯第j土层侧阻力特征值(kPa),可按地区经验取值。也可根据内芯桩型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取值;
          qcpa——劲性复合桩内芯桩端土的端阻力特征值(kPa),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对长芯桩与等芯桩也可根据内芯桩型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取值;对短芯散刚复合桩可取1200kPa~1500kPa,对短芯柔刚复合桩和短芯三元复合桩可取2000kPa~3000kPa。
        2)劲性复合桩桩侧破坏面位于外芯和桩周土的界面时,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2.jpg

式中:u——劲性复合桩复合段桩身周长(m);
          li——劲性复合桩复合段第i土层厚度(m);
          Ap——劲性复合桩桩身截面积(㎡),对散刚复合桩应取刚性桩桩身截面积;对柔刚复合桩和三元复合桩,当刚性桩桩长大于柔性桩或散柔复合桩桩长时,应取刚性桩桩身截面积;
          qsia——劲性复合桩复合段外芯第i土层侧阻力特征值(kPa),宜按地区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按表4.3.2-1取值;
          qpa——劲性复合桩端阻力特征值(kPa),宜按地区经验取值。也可取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
          α——劲性复合桩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对柔刚复合桩可取0.70~0.90,对三元复合桩可取0.80~1.00;
          ξsi、ξp——分别为劲性复合桩复合段外芯第i土层侧阻力调整系数、端阻力调整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按表4.3.2-2取值;非复合段侧阻力调整系数、端阻力调整系数均取1.0。

表4.3.2-1 劲性复合桩外芯侧阻力特征值qsa
3.jpg


4.jpg



表4.3.2-2 劲性复合桩复合段外芯侧阻力调整系数ξsi、端阻力调整系数ξp

调整系数

土的类别

淤泥

黏性土

粉土

粉砂

细砂

ξsi

1.30~1.60

1.50~1.80

1.50~1.90

1.70~2.10

1.80~2.30

ξp

2.00~2.20

2.00~2.40

2.30~2.70

2.50~2.90



        3)在表4.3.2-1、表4.3.2-2中,当劲性复合桩外芯为干法搅拌桩时,取高值;外芯为湿法搅拌桩和旋喷桩时,取低值;内芯为预制桩时,取高值;内芯为现浇混凝土桩时,取低值;内外芯截面积比值大时,取高值;三元复合桩取高值。

4.3.3 劲性复合桩桩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刚复合桩宜按刚性桩桩底平面验算;
    2 对柔刚复合桩和三元复合桩,为长芯或等芯复合桩时,宜按刚性桩桩底平面验算;为短芯复合桩时,宜同时按复合段桩底平面和非复合段桩底平面验算。

4.3.4 劲性复合桩桩基沉降计算应从刚性桩桩底平面起算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刚性桩桩底下非复合桩体的压缩模量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 50783相关规定取值。

4.3.5 劲性复合桩用于抗拔桩时,应采用长芯或等芯复合桩。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单桩竖向抗拔载荷试验确定;

    2 初步设计时,可按式(4.3.5-1)~式(4.3.5-3)估算,并取其中的小值;
        1)群桩呈非整体破坏,且破坏面位于内、外芯界面时,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

5.jpg

式中:Tua——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劲性复合桩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
          λc——劲性复合桩复合段内芯抗拔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无地区经验时,可取0.70~0.90;
          λj——非复合段内芯第j土层抗拔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无地区经验时可根据土的类别按表4.3.5取值;

        2)群桩呈非整体破坏,且破坏面位于外芯和桩周土的界面时,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

6.jpg

式中:λ——为劲性复合桩复合段外芯抗拔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无地区经验时可根据土的类别按表4.3.5取值;

        3)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单桩竖向抗拔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

7.jpg

式中:Tga——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劲性复合桩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
          U、Uc——分别为桩群复合段外芯外围周长和桩群复合段内芯外围周长(m);
          n——群桩的桩数。

表4.3.5 抗 拔 系 数

土的类别

λj

λ

砂土

0.50~0.70

0.60~0.80

黏性土、粉土

0.70~0.80

0.75~0.85


4.3.6 劲性复合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现场水平载荷试验确定。

4.4 复合地基设计


4.4.1 劲性复合桩作为复合地基增强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选用散柔复合桩、散刚复合桩、柔刚复合桩或三元复合桩;
    2 劲性复合桩复合地基设计时宜在基础范围内布桩;
    3 劲性复合桩的置换率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地基土特性、施工工艺等确定,桩间距不宜小于3倍内芯直径。

4.4.2 劲性复合桩的长度应根据上部结构对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确定,宜穿透软弱土层到达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为提高抗滑稳定性而设置的劲性复合桩,其桩底标高应低于处理后最危险滑动面以下2m。

4.4.3 劲性复合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单桩复合地基或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2 初步设计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

1.jpg

式中: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λ——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应按地区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取0.95~1.0;
          m——面积置换率;
          Ra——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
          β——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应按地区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取0.8~1.0;
          fsk——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应按地区经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4.4 劲性复合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单桩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散刚复合桩、柔刚复合桩和三元复合桩可按本规程第4.3.2条规定估算,散柔复合桩可按下列公式估算,并应取计算结果的小值:

2.jpg

式中:qsia——散柔复合桩复合段第i土层侧阻力特征值(kPa),宜按地区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按本规程表4.3.2-1取值;
          qsja——散柔复合桩非复合段第j土层侧阻力特征值(kPa),宜按地区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的规定取值;
          qpa——散柔复合桩端阻力特征值(kPa),宜按地区经验取值。也可取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
          ξsi——散柔复合桩第i土层侧阻力调整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按本规程表4.3.2-2中相应值的0.9倍取值;
          ξp——散柔复合桩端阻力调整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对非复合的桩端应取1.0,对复合的桩端宜取1.1~1.5;
          α——散柔复合桩桩端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对非复合的桩端可取0.40~0.60,对复合段桩端可取0.6~0.8;
          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可取0.25~0.35;
          fcu——与散柔复合桩桩身材料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边长为70.7mm或50.0mm的立方体试块,在标准养护条件下90d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4.4.5 劲性复合桩处理深度范围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 50783的有关规定进行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4.4.6 复合地基的变形应为复合土层的平均压缩变形与桩端下未加固土层的压缩变形之和。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 50783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4.4.7 劲性复合桩桩顶和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材料宜用中砂、粗砂或级配砂石,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褥垫层的厚度宜取150mm~300mm,当桩径大或桩距大时褥垫层厚度宜取大值。

.

5 施 工


5.1 一般规定


5.1.1 散体桩和柔性桩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的有关规定。

5.1.2 刚性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刚性桩采用混凝土预制桩、钢桩或灌注桩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的有关规定;
    2 当刚性桩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的有关规定。

5.1.3 劲性复合桩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数量不得少于3根。当成桩质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在调整设计与施工有关参数后,重新进行试验。

5.1.4 劲性复合桩中各单体桩桩位的允许偏差应为±10mm,散柔复合桩的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1%,散刚复合桩、柔刚复合桩与三元复合桩的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0.5%。

5.2 施工准备


5.2.1 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1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筑物平面布置图、桩位布置图及技术要求;
    2 砂、石、水泥、石灰、粉煤灰、钢材等原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及抽样送检报告;
    3 砂石配比、水泥土配比、混凝土配比试验资料;
    4 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等成品桩产品合格证书及现场抽样检验资料;
    5 试验性施工资料;
    6 平面及高程引测点资料;
    7 邻近建(构)筑物和地下设施类型、分布及结构质量情况;
    8 专项施工方案。

5.2.2 施工前应平整场地并清除地上和地下障碍物,当表层土松软时应碾压夯实;场地平整后应测量场地平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宜预留300mm~500mm土层。

5.2.3 桩定位前应按单个建(构)筑物设置轴线定位点及水准基点,并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后施工的桩应重新定位。

5.2.4 施工前应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及各种计量装置的完好程度。

5.3 施工工艺


5.3.1 散柔复合桩施工时,宜先施工散体桩,再施工柔性桩。

5.3.2 散柔复合桩也可选用下列工艺施工:
    1 预混工艺:将砂与水泥预混后进行现场成桩;
    2 先砂后粉工艺:用粉喷桩机先喷干细砂搅拌,再喷水泥粉体搅拌成桩;
    3 先粉后砂工艺:用粉喷桩机先喷水泥粉体搅拌,再喷干细砂搅拌成桩;
    4 双喷工艺:将水泥粉体和干砂从两个喷口喷入土中搅拌成桩。

5.3.3 散刚复合桩施工时,宜在原地用同一桩机,先施工散体桩,再施工刚性桩。当土层松软时,散体桩宜采用复打或扩底工艺。

5.3.4 散刚复合桩施工时,可将桩管沉至设计深度后,置入预制混凝土桩,并在其周边灌注散体材料,拔管后成桩。

5.3.5 柔刚复合桩施工时,宜先施工柔性桩,再施工刚性桩。刚性桩施工宜在柔性桩施工后6h内进行。

5.3.6 三元复合桩施工宜先打散体桩,后打柔性桩,形成散柔复合桩,再在散柔复合桩中施工刚性桩。刚性桩施工宜在散柔性桩施工后6h内进行。

.

6 质量检测与验收


6.1 成桩质量检查


6.1.1 劲性复合桩质量应按散体桩、柔性桩、刚性桩三种类型进行检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的有关规定。

6.1.2 劲性复合桩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6.1.3 基槽开挖后应检查桩位、内外芯中心偏差、桩径、桩顶标高、桩顶质量、桩数、坑(槽)底土质情况。

6.2 承载力检测


6.2.1 劲性复合桩应在成桩21d后进行承载力检测,试验应在设计标高处进行,每个单体工程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工程桩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组)。

6.2.2 劲性复合桩单桩载荷试验的压板尺寸应与劲性复合桩截面尺寸一致。

6.2.3 劲性复合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的有关规定。压板尺寸应根据设计置换率确定。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对散柔复合桩可取沉降与压板边长或直径的比值等于0.007所对应的压力值,对柔刚复合桩和散刚复合桩可取沉降与压板边长或直径的比值等于0.008所对应的压力值,对三元复合桩可取沉降与压板边长或直径的比值等于0.009所对应的压力值。

6.3 工程验收


6.3.1 劲性复合桩工程验收应在基坑(槽)开挖后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3.2 劲性复合桩工程验收应包括下列资料:
    1 设计文件、施工图以及设计变更通知书;
    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 开工报告;
    4 图纸会审记录;
    5 技术交底文件;
    6 试验性施工记录;
    7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8 原材料或成品桩的产品合格证书及抽样检验资料、材料配比试验资料、样桩的位置等;预制桩芯桩、钢桩芯桩产品质量合格证,原材料的质量合格证和质量鉴定文件;
    9 施工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文件;
    10 桩体质量检查记录、取样送检记录及试验报告等;
    11 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处理记录;
    12 桩位、桩顶标高、垂直度实测记录;
    13 载荷试验报告、桩身完整性检测报告;
    14 程竣工图,补桩记录等;
    15 竣工报告;
    16 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17 工程质量验收报告。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的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
3《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 50783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下载地址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