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地灌溉工程技术规程 CECS243:2008》

《园林绿地灌溉工程技术规程 CECS243:2008》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
资源大小:
标准类别:国家规范
资源ID:595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在线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园林绿地灌溉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andscape irrigation engineering
CECS 243:2008

主编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日期:2008年10月1日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25号


关于发布《园林绿地灌溉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12]建标协字第33号文《关于印发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02年第二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编制的《园林绿地灌溉工程技术规程》,经本协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编号为CECS 243:2008,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二〇〇八年六月十三日

前 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02]第33号文《关于印发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02年第二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灌溉是园林绿地养护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了提高园林灌溉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绿地灌水质量,节约用水量,应规范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技术。本规程针对我国园林绿地灌溉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利用近年来的试验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制定而成。
    本规程在编制中考虑了园林绿地的诸多特点:绿地功能的多种性;绿地植物种类繁多,同一块绿地内种有多种植物,高矮不一,耗水特性各有差异;绿地自然地形、人工造型、平面形状多种多样;有的绿地还常点缀一些艺术雕塑或工艺品等;许多绿地环绕重要建筑物而造;园林灌溉水源常与其他用水户共用。同时,还考虑本规程使用者涉及不同技术领域的专业人群,既有水利,也有园林;既有设计、施工,还有管理。编制时,兼顾了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本规程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水源、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行与管理等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计委计标[1986]1649号文《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推荐给灌溉工程设计、施工、使用单位及工程技术人员采用。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秘书处归口管理,由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100083)负责解释。在使用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径寄解释单位。
    主编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参编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中农先飞(北京)农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绿友高尔夫设备有限公司
              揭阳市节水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三通四联灌溉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双羽技术开发中心
              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嘉源易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植物园
              北京万澎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北京水利工程分院
    主要起草人:郑耀泉 窦以松 门旗 吕露 李光永 乐进华 贺本兴 丛日晨 徐飞鹏 伊志谦 黄兴法 陈鹊 李蔼铿 李鸣 冯阳 胡孟 程炜 王凤霞 王占杰 张才民 耿欣 潘怀聪 潘怀伟 王树标 杨志华 王秀茹 刘婴谷 雷振东 辛娜 蔺艳 顾辉 陈俏梅 田为民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2000年6月13日


下载地址:

百度网盘:

百度网盘:http://yun.baidu.com/share/link?uk=3344096960&shareid=3224093033


百度网盘:http://pan.baidu.com/share/link?uk=3344096960&shareid=2081867489


百度网盘:http://pan.baidu.com/share/link?uk=3344096960&shareid=2526917861


新浪网盘:http://vdisk.weibo.com/s/auMWCGGqU4SwA


新浪网盘:http://vdisk.weibo.com/s/uEzseIMdGRGND


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224279495.html


豆丁网:http://www.docin.com/p-212779993.html


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0b8d8a4326fff705cd170a44.html?from=search

1 总 则


1.0.1 本规程适用于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的喷灌、微灌(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小管出流灌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与运行管理。

1.0.2 园林绿地灌溉工程建设应遵守下列原则:
    1 以安全、适用、节水、节能、环境美化、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
    2 应遵循绿地植物的耗水规律,保证各种植物正常生长;防止破坏绿地、损伤植物、损害人工造景物和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外貌。
    3 应做到工程设计合理、设备选择正确、施工安装简易、运行操作恰当、设备维护保养精心、灌溉用水科学、管理方便。
    4 由市政管网取水的系统,不应影响市政管网对用水户的正常供水,并应保证水源不受污染。

1.0.3 园林灌溉工程的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园林绿地灌溉 landscape irrigation
    以不同的水流形式,补充园林绿地的土壤水分,满足植物水分需求的技术。

2.1.2 园林绿地灌溉系统 irrgation system for landscape
    将灌溉水从水源吸提、增压、净化、输送、分配到绿地,以不同的水流形式对园林绿地进行灌溉的专门设施。

2.1.3 再生水 treated waste water;recycled water;reclaimed water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符合绿地灌溉水质标准的水。

2.1.4 涌泉灌 bubbler irrigation
    利用涌水头等设备,以多股水流的形式,湿润绿地土壤的灌水方法。

2.1.5 小管出流灌 mini-tube-flow irrigation
    利用小管出流器等设备,以细流的形式,湿润绿地土壤的灌水方法。

2.1.6 灌水器 emitter
    将灌溉系统末级管道的压力水,变成不同形式的出流,实施灌水的设备。

2.1.7 微喷带 micro spray tape
    将压力水流沿管道喷出,实施微喷灌的多孔塑料软管。

2.1.8 涌水头 bubbler
    将压力水变成小股水流.实施涌泉灌的灌水器。

2.1.9 小管出流器 mini tube emitter
    利用稳流器与小管组合,将压力水流变成细流状,实施小管出流灌溉的设备。

2.1.10 稳流器 flow regulator
    具有压力补偿功能的灌水器配件。

2.1.11 止溢功能 drain check function
    当喷头进口压力降低到一定值以下时,能自动阻止水流喷出的能力。

2.1.12 首部枢纽 control head
    微灌系统压力管网进口处,集中布置的取水加压、过滤、施肥(药)、量测和控制等设备及其附属设施的总称。

2.1.13 植物耗水强度 water consumption rate of plant
    单位时间消耗于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的水量之和,又称植物耗水率。
2.1.14 压力补偿 pressure compensation
    灌水器进口压力在一定范围变化时,保持出口流量基本不变的能力。

2.1.15 控制阀 control valve
    管道上启闭、调节水流的设备。

2.1.16 铰接接头 swing joint
    利用铰接作用调整喷头安装高度的支管与喷头的连接管件。

2.1.17 柔性管 flexible tube
    可调整喷头的安装高度,连接支管和喷头的柔性塑料短管。

2.1.18 灌水强度 water appllcation rate
    单位时间灌到绿地上的水量。

2.1.19 灌水均匀系数 uniformity coefficient of water distribution
    表征灌溉范围内田间土壤湿润的均匀程度的参数。

2.1.20 灌慨水利用系数 water efficiency of irrigation
    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管道进口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

2.1.21 轮灌 rotational irrigation
    以一定的顺序,轮流给灌溉系统内每一组灌水单元(灌水小区)供水灌溉的方式。

2.1.22 续灌 coatinuous irrigation
    同时给灌溉系统内全部灌水单元(灌水小区)供水灌溉的方式。

2.1.23 水锤 water hammer
    水在管道内流动过程中,由于流速突然改变引起压力升高的现象。

2.1.24 自动控制器 automatic controller
    自动开启或关闭电磁阀的电气设备。

2.2 符 号


2.2.1 流量与流速
    Qd——灌溉系统设计流量;
    Qcd——管道或管段设计流量;
    qmax——灌水器最大流量;
    qmin——灌水器最小流量;
    qd——灌水器设计流量;
    qv——灌水器设计流量偏差率;
    △q——灌水器流量的平均离差;
    q——田间实测的各灌水器流量的平均值;
    υ ——管道流速。

2.2.2 水量
    md——设计一次灌水量;
    Md——设计年灌水总量(灌溉定额);
    ha——平均喷灌水深;
    △h——喷灌水深平均离差。

2.2.3 水头与高程
    hf——沿程水头损失;
    hj——局部水头损失;
    h'f——等距多孔管沿程水头损失;
    H——系统设计水头;
    h0——最不利灌水小区(或支管)进口设计水头;
    Zp——最不利灌水小区(或支管)进口高程;
    Zb——系统水源设计水位。

2.2.4 参数与系数
    z——设计计划土壤湿润层深度;
    p——设计土壤湿润比;
    βmax——按体积比计算的适宜土壤含水率上限;
    βmin——按体积比计算的适宜土壤含水率下限;
    Ed——设计耗水强度;
    Cup——喷灌均匀系数;
    Cuw-——微灌均匀系数;
    C——灌溉系统日工作小时数;
    T——设计灌水时间间隔(灌水周期);
    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Id——设计喷灌强度;
    η——灌溉水利用系数;
    ηg——管网水利用系数;
    ƒ——摩阻系数;
    F——多口系数。

2.2.5 几何要素
    A——灌溉绿地面积;
    Se——灌水器间距;
    S1——毛管间距;
    Sr——树的行距;
    St——树的株距;
    D——管道内径;
    L——管道或管段长度。

3 水 源


3.0.1 河流、湖泊、水库、池塘、井泉、市政管网水、再生水和雨水可作为园林绿地的灌溉水源,其中雨水和再生水应优先利用。

3.0.2 园林绿地灌溉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的规定。

3.0.3 利用再生水作为绿地灌溉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的规定。使用再生水作为灌溉水源的绿地,应设明显标志。

3.0.4 对含固体悬浮杂质的水源,应根据悬浮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防止杂草、藻类、鱼虫、大粒径泥沙等进入灌慨系统。

.

4 灌溉工程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控制面积1h㎡及以上的园林绿地灌溉工程应按本规程进行设计,控制面积较小的园林绿地灌溉工程设计可参照本规程适当简化。

4.1.2 工程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基本资料收集;水量平衡计算;系统选型;系统布置;运行方式确定;管网水力计算;系统设备配套与组装设计;水源工程设计;电气与系统控制设计;主要材料设备计划与投资费用概预算;施工安装与管理。设计完成后应提交下列文件:灌溉系统整体布置、首部枢纽及重要节点结构图;主干管道施工纵横剖面图;重要土建工程结构图;设计说明书。

4.1.3 园林绿地灌溉工程设计应收集下列基本资料:
    1 位置与地形:地理位置,地面形状与坡度(比例尺不小于1/1000的地形图);
    2 绿地:类型、植物种类与分布(比例尺不小于1/1000的植物分布图);
    3 气象:降水、气温、蒸发、日照、湿度、冻土层深等;
    4 水源:类型、位置、可供水量、流量、水位或水压、水质等;
    5 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容重、田间持水率、入渗率等;
    6 植物:种类、耗水量及其变化规律、根系分布深度等;
    7 灌溉:原有灌溉设施、灌水方法和灌溉制度等。

4.1.4 园林绿地灌溉工程设计保证率不应低于75%。

4.2 基本设计参数


4.2.1 园林绿地微灌设计土壤湿润比可参照表4.2.1确定。

表4.2.1 微灌设计土壤湿润比(%)
表4.2.1.jpg


注:—表示不适用于此种灌水技术,以下相同;灌木滴灌和小管出流灌指绿篱灌溉。

4.2.2 设计植物耗水强度应由试验确定。无实测资料的地区,可利用气象资料通过计算确定,或参照表4.2.2确定。


表4.2.2 植物设计耗水强度参考值(mm/d)
表4.2.2.jpg


4.2.3 设计喷灌均匀系数不应低于0.75。实测喷灌均匀系数,可采用公式(4.2.3)计算。


(4.2.3).jpg

式中  Cup——喷灌均匀系数;
      ha——平均喷灌水深(mm);
      △h——喷灌水深平均离差(mm)。

4.2.4 设计微灌均匀系数不应低于0.8。实测微灌均匀系数可用公式(4.2.4)计算。


(4.2.4).jpg

式中  Cuw——微灌均匀系数;
      △q——灌水器流量平均离差(L/h);
      q——田间实测的各灌水器流量的平均值(L/h)。

4.2.5 设计喷灌强度应按《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的规定执行。

4.2.6 设计喷灌系统同一条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工作压力差不应大于设计喷头工作压力的20%。

4.2.7 设计微灌系统同一灌水小区内最大灌水器流量偏差率不应大于20%,用公式(4.2.7)表示。


(4.2.7).jpg

式中  qv——灌水器设计流量偏差率(%);
      qmax——灌水器最大流量(L/h);
      qmin——灌水器最小流量(L/h);
      qd——灌水器设计流量L/h)。

4.2.8 不同灌水方法设计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应小于表4.2.8规定值。


表4.2.8 灌溉水利用系数
表4.2.8.jpg


4.2.9 不同绿地设计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应采用植物主要吸水根系分布深度,通过实测确定。当无实测资料时,可参照表4.2.9确定。


表4.2.9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
表4.2.9.jpg


4.2.10 设计灌溉系统日工作时间应根据绿地的功能、水源条件和运行管理的要求确定,不宜大于22h。

4.3 水量平衡计算


4.3.1 对设计年水源供水能力(水量、流量与水位或压力过程线)与灌溉用水量和其他用水户用水量过程线应进行平衡计算分析。当水源可供水量能满足灌溉需求,而某时段流量不能满足灌溉需求时,宜在植物允许的条件下采用错峰取水;当水源可供水量和流量均不能满足灌溉需求时,宜适当调整灌溉面积。

4.3.2 园林绿地设计灌溉制度的制定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一次灌水量应按公式(4.3.2-1)计算。

md=0.1zp(βmax-βmin)/η           (4.3.2-1)

式中  md——设计一次灌水量(m);
      z——设计计划土壤湿润层深度(m);
      p——设计土壤湿润比(%);
      βmax——按体积比计算的适宜土壤含水率上限(%);
      βmin——按体积比计算的适宜土壤含水率下限(%);
      η——灌溉水利用系数。
    2 设计灌水时间间隔(周期)应按公式(4.3.2-2)计算。


(4.3.2-2).jpg

式中  T——设计灌水时间间隔(灌水周期)(d);
      Ed——设计耗水强度(mm/d)。
    3 设计微灌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4.3.2-3).jpg

式中  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h);
      Se——灌水器间距(m);
      S1——毛管间距(m)
    当有几个灌水器绕树布置时,


(4.3.2-4).jpg

式中  Sr——树的行距(m);
      St——树的株距(m);
      na——一株树的灌水器个数。
    4 设计喷灌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应按公式(4.3.2-5)计算。


(4.3.2-5).jpg

式中  Id——设计喷灌强度(mm/h)。
    5 一年灌水总量(灌溉定额)应按公式(4.3.2-6)或公式(4.3.2-7)计算。


(4.3.2-6).jpg

式中  Md——设计年灌水总量(m);
      mdi——设计年第i次灌水量(mm);
      Edj——设计年绿地第j月份耗水量(mm);
      Pdj——设计年第j月份降雨量(mm);
      Sdj——设计年第j月份下层土壤水分或地下水提供的水量(m);
      σj——设计年第j月份降雨量利用系数。

4.3.3 灌溉系统设计流量可按公式(4.3.3)计算确定。


(4.3.3).jpg

式中  Qd——灌溉系统设计流量(m³/h);
      A——灌溉绿地面积(h㎡);
      Ed——设计耗水强度(mm/d);
      C——灌溉系统日工作小时数(h)。  

4.4 灌溉系统型式选择


4.4.1 绿地灌溉系统型式应根据水源、地形、土壤、植物、绿地功能、管理水平、经济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并通过环境效益、节水、节能与投资、灌溉成本比较确定。

4.4.2 绿地灌溉系统型式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并宜利用已有灌溉设施,节约投资。

4.5 灌溉系统布置


4.5.1 灌溉系统可由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电气与控制设备等组成。微灌输配水管网可包括干管、支管和毛管三级管道,以及各种控制、调节阀门和安全装置。喷灌系统输配水管网可由干、支两级管道,以及各种控制、调节阀门和安全装置组成。对于面积大、地形复杂的灌区也可增设主干管,分干管和分支管。

4.5.2 灌溉系统布置应综合分析水源与绿地的相对位置、地形、地质、植物、建筑物等因素,以安全、经济和管理方便为原则,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5.3 首部枢纽位置宜选在水源地取水方便、基础稳固处。

4.5.4 管道布置应力求管线平顺,少穿越障碍物,避开重要建筑物、古树和珍奇植物。

4.5.5 微灌支管宜垂直于植物行向布置,毛管宜顺植物种植行布置。

4.5.6 微灌灌水器的布置形式、位置和间距应根据灌水器水力特点,有利于植物对水分吸收,满足土壤湿润比的要求确定。

4.5.7 喷头布置形式、位置和间距应根据喷头水力特点、风向、风速和地形坡度,采用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布置形式,满足喷灌强度和喷灌均匀度的要求。喷头工作时不应影响人的通行、不应损害花木和绿地附属设施。

4.6 系统运行方式确定


4.6.1 园林绿地灌溉系统的运行宜采用轮灌方式。当绿地面积较小,且水源可提供流量不小于绿地全部灌水器流量之和时,也可采用续灌方式。

4.6.2 轮灌组划分应以灌水小区或喷灌支管为基本灌水单元,将系统划分为几个轮灌组,每组包含一个或若干个基本灌水单元。每个轮灌组的组合方式和包含的基本灌水单元数应考虑系统运行的控制型式、操作方便,尽可能减小输配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并应使系统最大供水流量不超出设计流量,保持水泵工况稳定。

4.6.3 轮灌顺序的确定应考虑灌溉系统不同种类植物的分布情况、运行操作方便等因素。

4.7 管网水力计算


4.7.1 管道或管段设计流量应等于同时工作数量最多的灌水器流量之和,可按公式(4.7.1)计算。

(4.7.1).jpg

式中  Qcd——管道或管段设计流量(L/h);
      n——管道或管段供水同时工作的最多灌水器数目;
      ηg——管网水利用系数,0.95~1.0。

4.7.2 设计管道或管段沿程水头损失应按公式(4.7.2)计算:


(4.7.2).jpg

式中  hf——沿程水头损失(m);
      ƒ——摩阻系数;
      D——管道内径(mm);
      L——管道或管段长度(m);
      m——流量指数;
      b——管径指数。
    各种管材的ƒ、m、b值,应按表4.7.2选用。其他管材的ƒ、m、b值应按《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的规定选用。


表4.7.2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计算系数和指数
表4.7.2.jpg


注:Re为雷诺数;微灌用聚乙烯管的ƒ值相应于水温1℃,其他温度时应修正。

4.7.3 等距多出水口支管和毛管沿程水头损失应按公式(4.7.3-1)和公式(4.7.3-2)计算。


(4.7.3-1).jpg

式中  h'f——等距多孔管沿程水头损失,m;
      F——多口系数;
      N——出水口数目;
      X——等间距多出水口管道进口至第一个出水口的距离与出水口间距的比值。

4.7.4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应按公式(4.7.4)计算。


(4.7.4).jpg

式中  hj——局部水头损失(m);
      ξ——局部阻力系数;
      υ——管道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9 81m/s2。
    当缺乏局部阻力系数时,微灌管道局部水头损失也可按沿程水头损失的一定比例估算,支管为0.05~0.1,毛管为0.1~0.2。


4.7.5 系统设计扬程应是最不利轮灌组工作时要求的水泵扬程,可按公式(4.7.5)计算确定。


1.jpg

式中  H——系统设计水头(m);
      Zp——最不利灌水小区(或支管)进口高程(m);
      Zb——系统水源设计水位(m);
      h0——最不利灌水小区(或支管)进口设计水头(m);
      Σhf——系统进口至最不利灌水小区(或支管)进口的管道沿程水头之和(m);
      Σhj——系统进口至最不利灌水小区(或支管)进口的管道局部水头损失之和(m);
      Σhs——首部枢纽各个部件水头损失之和(m)。

4.7.6 水锤压力验算和防护措施应按《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的规定执行。

4.8 设备配套与组装设计


4.8.1 面积大、坡度明显、地形起伏或长度大的长条形绿地微灌系统宜选用具有压力补偿功能的灌水器;草坪喷灌系统宜选用地埋式喷头;有明显高差的绿地喷灌系统,在高程较低的区域应选用具有止溢功能的喷头。

4.8.2 在河流、湖泊、水库和池塘等露天水源取水的灌溉系统的取水口应安装能防止树叶、杂草、鱼类等漂浮物进入灌溉系统的拦污栅;在多沙水流的河道取水时,灌溉系统取水口前宜修建沉沙池。

4.8.3 取水增压设备应针对水源工程的类型和取水条件选配,其型号、功率应满足系统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的要求。

4.8.4 自湖泊、水库和池塘等易于滋生菌类的水源取水时,灌溉系统首部宜安装砂过滤器,并配以筛网式过滤器或叠片式过滤器;对含沙较多的水源,系统首部宜安装旋流式水砂分离器(离心式过滤器),并配以筛网式过滤器或叠片式过滤器;对一般水质的水源,系统首部可装配筛网式过滤器或叠片式过滤器。过滤器应能拦截大于灌水器流道直径1/10~1/7的固体物质。

4.8.5 干管进口应安装能防止停灌、断电时灌溉水倒流的逆止阀;干管末端和低处应安装泄水阀;支管进口宜安装控制阀和压力调节阀;输配水管道高处应安装进排气阀,起伏管线低处应设置泄水阀;支管末端应安装泄水阀。各种阀门的型号规格应与管道的规格相匹配。

4.8.6 自市政管网取水的灌溉系统取水干管进口端应配备止回阀和控制闸阀。

4.9 水源工程设计


4.9.1 水源工程设计应针对不同水源的类型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机井应符合《机井技术规范》SL 256的规定;雨水集蓄利用的水源工程应符合《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 267的规定。

4.9.2 在水流挟沙量大的河道上取水的灌溉工程,宜利用弯道环流离心力分离泥沙,并应修建沉沙池进行初级防堵处理。沉沙池长度应能沉淀大部分泥沙,沉沙池容积应视进入沉沙池水流的含沙量和清沙时间间隔确定。

4.9.3 当采用离心泵取水时,进水池深度应使进水管口淹没在灌溉季节设计员低水位以下0.6~1.8倍进水管口直径,并距离池底不小于0.5~0.8倍进水管口直径,进水池宽度不应小于3倍进水管口直径乘以水泵台数。水泵安装高程应低于水源设计最低水位加吸程。

4.9.4 当采用潜水电泵取水时,应保证设计最低水位以下有足够的淹没深度,进水池尺寸可参照离心泵确定。

4.9.5 前池进口应设隔离墩和拦污栅,隔离墩高度应低于水源设计最低水位约300mm。

4.9.6 当河流、湖泊和水库岸坡较缓,水位变化大,泵站距离最高水位线较远时,宜采用明渠引水的方式进行取水。

4.9.7 当从市政管网取水时,取水点应避开重要建筑物、重要道路,以及人群活动频繁的场所。取水建筑物宜采用地下式,并应具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地面部分不应妨碍人的活动,形状应与周围环境协调。

4.10 电气与系统控制设计


4.10.1 灌溉系统的电气设备应根据绿地灌溉系统运行的需要配备。变压群和电缆功率应与外接功率和取水增压装置的功率相匹配;各种电气电路应接地良好,绝缘可靠,保护装置应灵活可靠。

4.10.2 采用水泵机组取水增压的绿地灌溉系统,宜配备变频泵。变频器的功率应与取水增压装置的功率相匹配。

4.10.3 控制面积1h㎡以上的灌溉系统宜采用计算机控制或时序控制方式运行。

4.10,4 控制中心的位置宜缩短电缆长度,并应方便操作。控制中心应预留和控制设备匹配的电源接口。

4.10.5 喷灌系统的电磁阀应安装在支管进口;微灌系统的电磁阀应安装在灌水小区进口。电磁阀电缆和命令管的规格应与电磁阀的功率相匹配。

4.10.6 在不具备交流电源或电缆铺设受到限制的地区,可采用电池驱动的自动控制系统。

4.11 设备材料计划与工程费用概预算


4.11.1 园林绿地灌溉工程费用概预算应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执行。

4.11.2 设备材料计划应根据系统设计列出所需的设备材料详细清单,并应包括设备材料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单价、总价、以及建议的供货厂商。设备材料数量宜分为设计统计数量和计划购买数量,计划购买数量宜比设计统计数量增加2%~4%。

4.11.3 概预算工程费应包括设备材料费、施工安装费、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

4.12 设计文件


4.12.1 园林绿地灌溉工程设计提交的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灌溉系统平面布置图,干管工程纵断面图,水源和首部枢纽工程结构图和设备布置组装图,控制设备和电缆平面布置及线路图。

4.12.2 灌溉系统平面布置图、控制设备和电缆平面布置图应绘于绿地地形图上,比例尺不应小于1/1000,并附有重要节点连接组装大样图,镇墩、支墩结构图,重要控制闸阀、调节设备和安全装置安装图。

4.12.3 绿地田间管道和灌水器布置图应绘制在绿地植物种植图上,比例尺不应小于1/1000。

4.12.4 干管工程纵断面图的纵横比例尺分别不应小于1/50和1/200。

.

5 施工安装


5.1 施工安装前的准备


5.1.1 园林绿地灌溉系统设计完成后,应通过业主同意和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安装。

5.1.2 施工前应对施工安装现场进行清理,按照施工方案准备好必要的场地和现场加工场所。

5.1.3 施工前应按设计清单清点核对设备材料品种、型号规格、数量是否齐全。使用前应对材料进行抽检,对质量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设备材料不应使用。

5.1.4 对裸露器材应采取防盗、防冻、防晒等保护措施。

5.1.5 施工前应根据需要准备好各种工具。

5.2 放线与定位


5.2.1 水源取水点和首部位置应按照设计布置图确定。然后从首部开始,自上而下逐级划定各级管线的位置和长度,并标出节点、各种阀门和安全保护装置的位置。

5.2.2 在管线上如遇有永久性地物或贵重树木,应与业主协商,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管线若需绕行修改设计,应征得业主和设计方的同意。

5.2.3 水源工程建筑物、首部枢纽设备和管理用房应按设计图纸放样定位。

5.3 水源工程和首部设备的施工安装


5.3.1 机井、大口井工程的施工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机井技术规范》SL 256的规定执行;蓄水池防水部分施工应技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的规定执行;集雨蓄水工程施工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 267的规定执行;泵站工程施工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泵站施工规范》SL 234的规定执行。

5.3.2 首部设备应按图纸开挖基础,浇筑混凝土,预埋地脚螺栓,待凝固结实后方可连接安装各种部件。对隐蔽工程,应在施工完成后及时验收,出具验收报告。

5.3.3 各种设备和检测仪表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和说明书安装,并连接牢固。设备基础应稳固。

5.3.4 电气设备和控制器应按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备说明书安装。

5.4 干管和支管的施工安装


5.4.1 干管施工安装应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规定执行。

5.4.2 管沟应顺管线开挖,机动车辆行驶道路下的管道埋深不应小于100cm,其他场合的管道埋深不应低于60cm。需要常年通水的管道埋深不应小于最大冻土层厚度,且不应小于60cm,严寒地区应采取防冻措施。管沟底宽不应小于管道直径加20cm,且宜大于30cm。管沟两侧边坡应视土质而定,防止土体崩塌。

5.4.3 管沟内如有存水,应抽排干净。管沟沟底应清理平顺,不应存有石头、硬土块等,排水方向的沟底纵向坡度宜为1‰左右。挖沟弃土应堆放于沟顶一侧,距沟边不应小于10cm,并应少压绿地。

5.4.4 当管材直径为20cm以上的塑料管时,沟底宜先铺垫10cm厚的沙土或不含石块和硬土块的细土,夯实后再铺管。在地面坡度大于5%地段安装直径大于20cm的塑料硬管时,每隔不大于50m的距离应砌筑支墩一个,管道拐弯处应修建镇墩。

5.4.5 管道连接方法应根据管材连接的种类及其结构,按说明书或生产厂家推荐的方法操作,连接应紧密不漏水。刚性接口直径大于20cm塑料管道应安装伸缩接头,间距不应大于300m。

5.4.6 每条干管安装后应进行试压。若管道长度太长,可分段进行。分段长度不宜大于300m。试压管道应两端封闭,安装进排气阀并打开,采用活塞泵灌水加压,待进排气阀流出水关闭进排气阀,继续加压至管内静水压达到正常使用压力,再打开进排气阀排净管内残留空气,然后关闭进排气阀继续加压,使压力缓慢升至系统设计压力的1.25倍后,保持压力10min,无泄漏、无破坏即为合格。

5.4.7 每条管道安装完成后,可先在非连接点部位填压适量堆土,固定管道。待系统试压冲洗结束后正式回填。

5.4.8 管沟回填应分层进行。首先用不含硬土块和石块的细土回填第一层,回填时管道两侧应均匀用土,土层厚度为20~30cm,适当夯实;然后回填至地面,夯实;再用弃土沿管沟堆放,高度为10~20cm。

5.5 阀门与安全保护装置的安装


5.5.1 阀门与安全保护装置应按设计规定的位置安装。

5.5.2 阀门和安全保护装置应根据连接件的结构,按说明书或生产厂家提供的方法安装。口径200mm以上的阀门和安全保护装置应砌筑底座。

5.5.3 电磁阀线圈出线应采用专用防水接头与电缆连接牢固,绝缘应可靠,并应通电检验合格。

5.6 毛臂和灌水器的安装


5.6.1 微灌系统毛管的安装,应使用专用钻头或打孔器按设计间距在支管上打孔。若支管为聚乙烯(PE)管,可将毛管旁通直接插入支管管壁,并应按旁通的结构形式紧固;若支管为聚氯乙烯(PVC)管时,应先将止水胶套装于支管孔内,然后将毛管旁通挤压进支管管壁上并紧固。应按毛管设计长度切断,待冲洗后装上堵头。

5.6.2 地埋式喷头的安装宜使用铰接接头或柔性管连接支管和喷头,喷头顶部宜低于地面5~10mm。

5.6.3 在片植灌木区安装地上式喷头和涌泉头时,可使用硬质竖管连接支管与灌水器,喷头宜高出树冠顶部5~10cm。

5.6.4 绿地周边的喷头与边缘距离不宜大于15cm。

5.6.5 微喷头的安装位置应按设计确定。微喷头宜装于专用插杆上,用配套的PE塑料小管与毛管连接。

5.6.6 小管出流器安装,应先用专用打孔器在毛管上按设计规定的间距打孔,将配套塑料小管的一端接头或稳流器插进毛管管壁,按设计确定出水口位置。当毛管埋入地下时,应将塑料小管引出地面约10cm。

5.6.7 滴头的安装应使用与之配套的专用打孔器在毛管上按设计规定的间距打孔,然后将滴头直接插在毛管上。

6 试压与冲洗


6.0.1 灌溉系统进行试压与冲洗前,配套的附属建筑应已固结、强度应达到要求,管道拐弯处应加固。

6.0.2 系统试压与冲洗应自上而下逐级进行,应先关闭下级管道进口阀门,然后打开试压管道进口阀门,待压力达到设计工作压力1.25倍后,保持10min,管道、管件、阀门应无破裂、脱落等现象,且渗漏水量应小于公式(6.0.2)的计算值。否则应对不合格部位进行处理,并再次试压至合格。

(6.0.2).jpg


式中  [qs]——管道允许最大漏水量[L/(min·km)]
      Ks——渗漏系数,硬聚氯乙烯管、聚丙烯管取0.08,聚乙烯管取0.12。

6.0.3 试压测量压力表的精度不应低于1.5级。

6.0.4 系统试压完成后应进行冲洗。干管冲洗应先打开干管末端排水阀,然后关闭支管阀门进行冲洗,待流出清水后,打开支管末端排水阀和进口阀门,关闭干管末端排水阀,开始支管和毛管的冲洗。

6.0.5 支管和毛管冲洗应按轮灌顺序逐组进行,先打开一轮灌组支管末端排水阀和进口阀门,待支管末端排出清水后,关闭支管末端排水阀,冲洗毛管,待毛管排出清水后,打开下一轮灌组支管进口阀门,装上上一轮灌组毛管末端堵头,进行下一轮灌组支管和毛管的冲洗,直至全部轮灌组支管和毛管冲洗完毕。

6.0.6 系统试压冲洗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检查管道和灌水器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试压冲洗结束后,应编写出试压冲洗报告。

7 试运行


7.0.1 灌溉系统施工安装完成后,应按设计确定的运行方式和顺序试运行,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确保工程质量。

7.0.2 试运行时应测定设计扬程和设计工作压力下的各轮管组供水流量、灌水均匀系数、灌水器的平均流量或平均喷灌强度等。工程主要技术指标测量和计算方法应按4.2.3、4.2.4和4.2.7条的规定执行。

7.0.3 试运行中应仔细检查系统各部分的工作情况,并做好记录,连同测试结果编写试运行报告。

7.0.4 系统试运行现场操作除施工安装单位人员外,还应有设计方和业主方的代表参加。

.

8 竣工与验收


8.1 竣 工


8.1.1 灌溉系统应经过试压、冲洗和试运行,确认工程质量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后,方为竣工。

8.1.2 工程竣工时应提交竣工图、竣工报告、系统试压冲洗报告和试运行报告。

8.2 验 收


8.2.1 工程验收应由业主方代表、设计方代表和外聘专家若干人组成验收小组,对验收文件进行认真审查,查看工程现场,对工程各项技术指标按照相关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实事求是地评价工程质量。

8.2.2 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文件:
    1 设计文件;
    2 施工安全记录;
    3 隐蔽工程验收报告;
    4 系统试压和冲洗报告;
    5 系统试运行报告;
    6 竣工图纸、竣工报告;
    7 监理报告;
    8 工程决算报告;
    9 运行管理办法。

8.2.3 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技术文件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全面正确;
    2 工程是否按批准的文件要求全部建成;
    3 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的规定;
    4 实测轮灌组流量和灌水器平均流量,喷灌强度与设计值的偏差值不应大于15%,实测喷灌均匀系数不应低于0.70,实测微灌均匀系数不应低于0.75。

8.2.4 对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和工程质量应作出全面评价,并出具工程验收报告。

.

9 运行操作与管理


9.1 灌溉制度


9.1.1 灌溉制度应根据土壤条件,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针对气候条件、水源状况和绿地养护要求制定。

9.1.2 灌溉制度的内容和制定方法,可按4.3.2条的规定执行,系统运行过程中可根据气温、降水、风速风向和水源条件的变化作适当调整。

9.2 运行操作


9.2.1 春天开灌日期和冬前终灌日期应根据当年的天气、土壤墒情和水源条件决定。灌溉季节每次灌水应根据当时天气、土壤墒情、植物种类和水源条件确定灌水日期,加长或缩短灌水周期。

9.2.2 可根据水源供水状况、绿地功能、土壤入渗能力和灌水器的水力特性,采取用水低峰灌或早晚灌;可采用海水集中灌完或分时段循环灌完的操作方式运行灌溉系统。

9.2.3 每年开机前应认真检查灌溉系统建筑物和设备、检测仪表,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修复。系统应达到以下要求方可开机运行:
    1 水源工程和首部枢纽完好;
    2 电气设备完好,接地良好,开关灵活;
    3 控制调节设备和安全装置齐备,仪表指针位置正确;
    4 水泵机组达到《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 236的规定;
    5 过滤器各个部件齐全,连接牢固,启闭灵活;
    6 灌水器齐全完好,地埋式喷头伸缩旋转灵活;
    7 系统所有阀门都处于关闭状态。

9.2.4 运行操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开启水泵,然后缓慢打开干管进口阀门;
    2 打开第一轮灌组支管进口阀门,开始灌水;
    3 轮灌组灌水延续时间达到要求后,打开下一轮灌组控制阀门,关闭上一轮灌组控制阀门,进行下一轮灌组灌水,直至最后一轮灌组灌水结束。

9.2.5 在水泵开启后,对于手动过滤器,应打开排气阀排气,然后关闭。当过滤器前后压力表指针指示值之差大到0.05~0.07MPa时,应打开冲洗阀门,进行冲洗,直到排水口流出清水,关闭阀门停止冲洗;对于自动清洗过滤器,应观察其工作状况,若出现不正常现象,立即排除。

9.2.6 系统运行过程中,应随时巡视各个部件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9.2.7 系统运行工作情况应做好记录,灌溉季节后应登记存档。

9.3 维护与管理


9.3.1 灌溉季节结束后,应按6.0.4和6.0.5条的规定进行冲洗,然后打开阀门放出系统存水,并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做好下列过冬准备工作:
    1 应将移动部件拆下,洗刷干净,对金属部件应涂油防锈,入库保存,系统进口应包封保护;
    2 首部各种部件应打开阀门排干存水,洗刷干净,对金属部件的活动部位应涂黄油防锈,保持室内干燥;
    3 应打开水沙分离器彻底清除积沙,检查进出口和贮沙罐,修复损坏零件,筛网式和叠片式过滤器应拆下过滤介质彻底清洗,然后复原;
    4 电气应拉闸断电,打扫干净,保持室内干燥。

9.3.2 水泵机组检修保养,应按《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 236的规定执行。

9.3.3 过滤器检修保养,应按《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 236的规定执行,每年开灌前应对灌水器进行全面检查,更换补充损坏、丢失的灌水器。

9.3.4 低压电器设备维修保养,应按《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 236的规定执行。

9.3.5 在灌溉季节内,应根据拦污栅前漂浮物堆积和沉沙池淤积的情况进行清污和清淤,冬灌结束后应对水源工程进行全面清污、清沙、维修,金属拦污栅和金属件应涂油保护。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可”;
    反面词采用:”不可”。

2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要求(或规定)”或”应按……执行”。非必须按所指定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可参照……执行”。

下载地址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