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110kV喀拉玛盖变-黄花沟35kV简易变35kV线路工程.doc简介:
您提到的"110kV喀拉玛盖变-黄花沟35kV简易变35kV线路工程"是一个电力线路工程项目。这类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电力从一个变电站传输到另一个变电站或用户,以满足特定地区的电力需求。以下是关于这个工程可能的简介:
项目背景: - 喀拉玛盖变电站:这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节点,主要负责电力的接收、变换和分配。 - 黄花沟35kV简易变电站:35kV简易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另一个节点,用于对电力进行适当的电压转换或分配。
工程目的: - 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建设新的线路,可以增加电网的供电能力,确保在任何情况下电力的稳定供应。 - 优化电网结构:优化电力线路网络,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 满足需求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电力需求持续增长,此工程旨在满足这一增长需求。
工程特点: - 高压低压结合:工程涉及从110kV变电站到35kV变电站的电力传输,体现了高压与低压电力系统的衔接。 - 简易变电站:黄花沟变电站可能是个简易变电站,用于处理较小的电力需求,其设计可能考虑了成本效益和灵活性。 - 线路长度和路径:具体的线路长度、路径选择和施工环境(如地形、天气条件)会影响工程的复杂度和成本。 - 环境保护与社会影响评估:在施工前,通常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工程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结论: “110kV喀拉玛盖变-黄花沟35kV简易变35kV线路工程”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它通过优化电力传输路径,提高供电能力,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同时在环境保护和社会影响方面进行谨慎考虑和规划。
110kV喀拉玛盖变-黄花沟35kV简易变35kV线路工程.doc部分内容预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12.01实施)
《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建设部163号令)(2007.11.22实施)
《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建设部163号令)(2007.11.22实施)
依据相关规程规范,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充分利用已有勘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本次勘测任务的深度和要求,全线采取实地踏勘、野外调查对复杂地段进行勘察全椒枢纽主线桥开工报告及施工方案,以查明地层结构、岩土性质、地下水埋深、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对线路沿线踏勘和调查资料,线路全线所经地貌单元主要山前冲洪积平原以及丘陵或剥蚀丘陵。海拔高程585~609m,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坡降1~2%。主要呈农田地、戈壁、荒山景观。
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层成因及岩性(勘探深度一般按5m考虑)的不同,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可分为三个工程地质段。现详述如下:
第一工程地质段:线路自喀拉玛盖110kV变电站~线路前行4.0km左右段,沿线主要为冲洪积平原,呈农田地景观。根据现场地质调查揭露显示,沿线地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层,深度大于5.0m。
中细砂:青灰色,灰黄色,稍湿~饱和,稍密~中密状态,级配一般,混含粉土及角砾、砾砂等。局部夹有中粗砂薄层。
根据《220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DL/T5076—2008)》及以往工程经验,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
中细砂: fak=160kPa, Фk=25°,γ=18kN/m3
第二工程地质段:线路前行4.0km左右~线路前行20.0km左右段,沿线主要为丘陵交错分布地带,呈戈壁、荒山、荒滩等景观。根据现场地质调查揭露显示,沿线地层岩性主要以上部为角砾层及基岩层为主,在丘陵地带以上部1.0m左右后的角砾,下部基岩层为主。深度大于5.0m。现描述如下:
基岩:以泥质砂岩、砂岩、泥岩为主,上部0.5~1.0m左右多呈强风化状,下部多呈中等风化状,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原岩结构组织成分大多数破坏。人工挖掘极其困难。
根据《220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DL/T5076—2008)》及以往工程经验,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
角砾: fak=400kPa,Фk=45°,γ=20kN/m3
基岩: fak=600kPa,Фk=60°,γ=22kN/m3
第三工程地质段:线路前行20.0km左右~拟建的黄花沟35kV简易变电站段,沿线主要为丘陵交错分布地带,呈戈壁、荒山、荒滩等景观。根据现场地质调查揭露显示,沿线地层岩性主要以为角砾层为主。深度大于5.0m。现描述如下:
根据《220kV及以下架空送电线路勘测技术规程(DL/T5076—2008)》及以往工程经验,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
角砾: fak=400kPa,Фk=45°,γ=20kN/m3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图A1,1:400万)》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查得线路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
线路全线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特征周期为0.45s。
本次勘测期间经现场地质调查、地质点揭示以及参考相关工程资料,第一工程地质段,在部分段地下水埋深在2.5~3.0m左右,年水位变幅在1.0m左右,施工时需要考虑降、排水及支护措施;其余地段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水,建议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基础的影响。
6、沿线土、水的腐蚀性评价
地下水对对混凝土结构具有中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腐蚀性。
根据现场踏勘、搜资、调查及对拟选路径附近区域的勘探工作,全线途径区域内不存在泥石流、采空区、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但部分丘陵地段较为陡立,建议在下阶段定位时尽量避开陡立的丘陵边坡,如不能避开时,建议尽量留有安全距离,并在施工时尽量避免对危险边坡的破坏。
9、地基土工程性能评价及地基基础方案建议
本工程沿线地基土主要为中细砂、角砾及基岩。中细砂、角砾层,均为低压缩性土,工程性质较好,是良好的天然地基,基岩为低压缩性土,工程性质较好,是良好的天然地基。建议下一步根据适宜条件具体采用开挖或掏挖的基础形式。但沿线地层呈中等~严重胶结状态,人工挖掘十分困难,基岩段开挖更加困难。建议角砾段考虑机械、免爆或小剂量的爆破方式进行基坑开挖,并考虑一定的费用。基岩段需考虑采用小剂量的爆破方式进行基坑开挖,但是避免破坏基岩的完整性及强度。并考虑相关的费用。
10、压覆矿产及文物情况
根据沿线踏勘、调查、已建成工程资料并结合自然资源局提供的资料,判定本线路途经区域无正在开采或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分布,故确定本线路途经区域不存在矿产压覆问题,可不考虑其影响。
根据调查、了解,并结合已有工程资料,判定现阶段线路途径地段未发现有地上、地下文物古迹及古建筑;但不排除后期勘测、施工过程可能遇见一些尚未探明的文物古迹。一旦发现应立即与当地文物部门联系,以防止其遭到破坏。
通过对本线路的实地踏勘、调查了解:本线路未跨越较大的河流及水体,可不考虑河流对线路的影响。
线路多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和地山丘陵走线,沿线冲沟及漫滩较为发育,宽度在50~200m之间的,建议下阶段将杆塔立于地势相对较高处,可利用地形一档越过,并保证安全距离,如需在冲沟中或冲沟附近立塔,需考虑0.5~2.0m的冲刷深度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线路局部地段地势较低,当发生暴雨或积雪融化时,地表汇水会随地势在此区域汇集,形成内涝积水,建议下阶段杆塔尽量选择地势较高区域立塔,如需在积水区域立塔,需考虑内涝积水对杆塔的影响,建议杆塔基础抬高0.5~2.0m。
本线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阿尔泰山脉西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属北温带寒凉区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气候寒冷;春季干旱升温快;秋季降温快;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短少炎热。多风少雨,蒸发强烈,年际变化大,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12.1气象站位置及代表性
经现场调查,本线路附近气象站为福海气象站,福海气象站位于北纬47°07′、东经87°28′,海拔500.9 m,气象站与线路直线距离约57km,二者之间无高大山体阻隔,处于同一气象区,因此只需对受地形地貌影响(风速)进行一定的调整,福海气象站可代表线路所在区域的气象条件。
现将福海气象站主要气象特征参数整理如下:
累年平均气温: 4.1℃
累年极端最高气温: 40.0℃
累年平均风速: 2.6m/s
最大风速: 21.7m/s (NW)
累年最大积雪深度: 26cm
累年最大冻土深度: 207cm
累年年平均雷暴日数: 18.2d
累年最多雷暴日数: 34d
累年平均沙尘暴日数: 2.5d
累年最多沙尘暴日数: 10d
全年主导风向: SE
本线路所经区域,春秋两季受东移南下的冷空气的影响,多系统性大风,夏季由于热力作用,多为阵性大风。到了冬季,受蒙新高压和西南暖低压的共同作用,盛行区域性大风,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都比系统性大风要明显偏多、偏强。
线路所在区域北部为“两山夹一谷”,即阿尔泰山-额河谷地-萨吾尔山地,位于阿尔泰山和萨吾尔山两山之间的河谷、平原、丘陵地形形成一个风区。在西边分成两股,一股沿额河谷经哈巴河、布尔津横扫河谷、平原、丘陵一带;另一股是萨吾尔山和科克森山之间,经“闹海风”区(吉木乃)到乌伦古湖(福海),两股合并为一个大风区,在沿额河东南下至东部(富蕴、青河)。在两条风线一带,在更窄的河谷和两小山之间的狭口地方,风速特大,形成了一些大风口。
12.3.2风速的确定
V10min=0.85V2min+5.21
把定时2min风速换算到10min大风资料,再与10min大风资料组成一个新10min大风资料系列。
根据《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DL/T5158-2012)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规定,风速计算应采用极值Ⅰ型统计计算方法,其分布函数为:
式中:a —— 待定常数;
u —— 极值分布众数。
极值Ⅰ型分布函数的简化公式为:
式中:Xp——设计风速(m/s);
———均值(m/s);
λn.p——根据计算求得。
将福海气象站有风速记录的2min定时风速换算成10min平均最大风速,并进行统计,采用极值Ⅰ型统计计算方法可以得到气象站观测场距地10m高,各频率10min平均最大风速,计算结果见下表:
福海气象站位于城郊,观测场海拔500.9m,处于大风区通道内,气象站实测风速对线路设计风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由于气象站观测场距离市区较近,下垫面有较多林带、建筑物,非空旷平坦的地形,而拟建的线路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和地山丘陵,海拔相对较高,地表植被不发育,风速较大,因此需对采用福海气象站资料进行计算的风速进行调整。
福建省武夷山至邵武高速公路第九标段才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2.3.3风压计算风速:
基本风压W0应根据基本风速按下式计算:
式中:W0——基本风压,kN/m2;
Kv——风压系数1/1600;
V0——离地10m高5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各种脚手架的工程施工方案,m/s
(2)风压计算设计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