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1427-2015 联合循环余热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DLT1427-2015 联合循环余热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3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126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1427-2015 联合循环余热锅炉性能试验规程简介:

您提到的DLT1427-2015标准名称应该是《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余热锅炉性能试验规程》,这是中国电力工业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一项电力行业标准。该规程主要针对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中的余热锅炉进行性能试验,以确保其正常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DLT1427-2015涵盖了余热锅炉的性能参数测试、运行状态监测、效率评估、排放物测试等多个方面,包括锅炉的热效率、蒸汽参数、燃烧效率、排放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控制等。试验内容包括锅炉启动和停机试验、热态试验、动态响应试验等,以全面评价锅炉的性能和稳定性。

这个规程的实施,对于联合循环发电厂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升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性能和经济效益。

DLT1427-2015 联合循环余热锅炉性能试验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一次试验测量是指在稳定运行工况下,在一段时间内对机组进行的一组完整的数据测量。一次性能 试验是指为获得设备性能特性的一系列试验测量结果的综合(平均)。一次性能试验通常至少包括两次 试验测量,其中一次可以是预备性试验测量。

在试验持续时间内应获得足够多的读数,以满足表4的总不确定度要求。对所有的电子形式的 测量值至少应记录30组数据。对积算式仪表的读数次数没有特殊的要求,其读数不应平整或平均,详 见第5章。

宜对试验期间获得的数据进行审核,一经认可,应对试验期间内的数据求平均值, 每个采用本标准的性能试验均应进行试验前和试验后的不确定度分析,分析的结果均应在协议的不 确定度范围内。本标准第6章给出了通用的性能计算的方法。

4.6.1剔除数据的理由

GB 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4.6.2测量试验的重复性

在完成了满足试验准则的第一次试验测量(可能为预备性试验测量)后,宜整理全部试验数据,计 算和审查初步的结果,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合理性。如果试验各方同意,可在任何一次试验测量结束后得 出结论。 试验测量之间的重复性的评判准则是指,两次或多次试验测量的结果相互落入其试验测量结果的不 确定度区间时的程度。满足或不满足准则的例子如图5所示。 如果一个或一组试验测量未能满足可重复性的准则,则宜审核所有试验测量结果,以试图解释其原 因。如果没有明显的原因,能通过增大不确定度区间使之相互覆盖,从而达到可重复性;或者,再增加 更多次的试验测量,不确定度区间将能直接由试验结果的随机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得出。 满足可重复性准则和其他标准要求的多个试验测量结果值,应进行平均计算以确定平均结果。每一

个试验测量均应给出不确定度

图5试验测量的可重复性

由燃气轮机能量平 中力进行比教。这两种独立试验 得到的出力差值应不大于每 方根,即

A≤ JU? +UA

理论上,全部试验结果的95%落入该差值之内。为了保证试验结果具有95%的置信度,应满足这一 要求。如果试验结果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则可能是不确定度估计过小,这时宜审核试验数据,以确定其 原因。如果没有明显的原因,则不确定度区间可以增大。

4.6.4试验不确定度

4.6.4.1本标准提到的试验不确定度

试验不确定度估算方法是以ASMEPTC19.1中描述的概念和方法为基础的。ASMEPTC19.1中给 1了由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来估算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以及这些误差对试验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 本标准在下面4章中提到了试验的不确定度: a)本标准第4章给出了不同类型机组的典型的不确定度。试验各方应达成试验不确定度的目标值。 b)本标准第4章规定了试验前和试验后不确定度分析的要求,以及如何在试验中运用。这些不确 定度分析和误差限值在下面进行规定并讨论,也包括了对关键测量变量的恒定限值,以限制临 时试验仪表的不确定度。 C) 本标准第5章描述了对每个试验测量仪表的准确度要求。 d)本标准第6章和第8章提供了确定试验前和试验后不确定度分析结果的实用指南

试验前和试验后不确定质

在试验前,应进行不确定度的分析,以便能规划出满足标准要求的试验。对每个将要用于试验

的测量仪表进行系统和随机误差的估算,以确定完成标准或合同规定的试验所需仪表的数量和准确度 等级。 试验前不确定度分析宜用于确定每个测量所需仪表的准确度等级,以保证整个标准试验准确度要 求。从简化试验和经济性考虑,对不重要的参数测量,本标准允许使用电厂仪表,甚至可以采用估计值。 但是,应证明上述处理对整体试验不确定度影响很小(小于0.05%),同时试验结果仍应满足根据标准 试验设定的不确定度目标值。 试验后不确定度分析应作为标准试验的一部分来执行。试验后不确定度分析将反映试验的实际质 量,以确定是否达到所要求的不确定度目标值。

在试验结束后,试验各方有权得到所有原始数据的副本。应就如何分发试验数据达成协议。试验报 告应包括所有影响试验执行的具体内容。 出版最终报告前,试验各方均有机会审核计算和结果。如果有任何异议,应在最终报告中注明。 试验结果宜以各试验方认可的正式文件提交。试验报告的内容在本标准的第7章叙述,

本条款包括了本标准规定的仪表选择、仪表不确定度、仪表测量值的校准修正。同时也包括了测量 方法说明、测量系统的布置和应采取的预防措施。随着新测量技术的发展,如果证明新型测量仪表满足 本标准不确定度的要求,本标准所推荐的仪表可以由新型测量仪表来代替。 对任何一个测量参数,当选用一个测量方法时,应与全部其他参数一起来综合考虑,以得到满足试 验不确定度要求的试验结果

ASMEPTC19系列标准包括了为任何设备试验所需的试验不确定度的计算指南,以及仪器仪表和测 量方法的描述,包括了仪表使用说明、误差限值和误差源、量程、灵敏度和随机不确定度,以及校准方 法的说明。仪表的选用宜保证满足以下要求: a)达到必要的测量准确度: b)选择可行的试验仪表和试验方法

5.2.2仪表安装位置和标识

传感器应布置于对其环境条件(如振动、温度、湿度等)影响最小的地方。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设备 之间的信号导线应谨慎选择和布置,以防止电子噪声信号的干扰。人工读数仪表应布置在记录人员方便 准确读数的地方。所有仪表应有清晰正确的标识号。如果需要,应有仪表的校准数据表或图供方便使用。 应指示记录人员读取所要求的读数精度

影响试验准确性的误差源为: a)仪表误差; b)观测误差:

C 未能获取代表性样本而产生的误差; d) 未能将仪表安装在测量所要求的位置而产生的误差; e) 由于仪表灵敏度低而产生的误差; 信号原因产生的误差。 详细的误差讨论见ASMEPTC19系列标准

5.2.4.1校准定义

仪表校准是将过程参数同时施加到一台被校仪表以及一 将被校表的输出读数调整到标准衡器读数,另一种替代方法也可以记录被校表和标准衡器的 该差值用于修正被校仪表的读数。因为流量测量元件或热电偶的信号输出不容易被转换,可采 方法进行校准。ASMEPTC19系列标准提供了数据校准的应用和使用指南,

5.2.4.2标准衡器

通常所有被校准的试验测量仪表应与可追溯的标准衡器来校准,标准衡器可追溯至国家标准、其他 公认的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或公认的物理常数。所有标准衡器的校准应按照制造厂家的推荐周期来进 行,或者如果用户有数据支持,可延长校准周期。这些支持的数据是历史校准数据,用于证明在所需延 长的校准周期内校准的偏移量小于标准衡器的准确度值, 标准衡器的不确定度至少宜比被校仪表小4倍。如果标准衡器的不确定度与被校仪表的随机不确定 度的综合不确定度小于仪表的准确度要求,则可采用较大不确定度的标准衡器。如果试验用被校仪表的 准确度高于校准装置,则被校仪表宜只需“校准检查”,即仪表校准数据不需改变,仅确认其是否在规 定的不确定度范围内。

5.2.4.3环境条件

仪表校准的环境宜与仪表实际试验测量的环境相同。应考虑所有可能影响测量的过程参数和环境条 件,包括温度、压力、湿度、电磁干扰和辐射等。

用于测量主要变量参数的仪表,无论是否需要将校准结果用于测量试验数据的情况,还是仪表 准确度很高,可以忽略实验室校准标定值与仪表读数值之间的很小偏差对试验结果影响的情况,如 果相对敏感系数和仪表不确定度的乘积大于0.25时,校准点数都宜至少要比校准拟合曲线的阶次多 两阶。 每个仪表都要按上行和下行两种方式分别逼近测量点来校准DB33∕T 1137-2017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以尽量降低滞后效应的影响。有些仪 表会带有一个机械调整装置,可在安装后改变仪表的量程范围,这时,应对试验时将使用的每一种量程 范围都进行校准。 其他仪表校准点数可与校准拟合曲线的阶次数相同。如果仪表显示其滞后的影响小于所需准确度, 则校准点仅需从一个方向逼近测量点来校准。

5.2.4.5校准时间

所有参与试验计算的变量的各测量仪表,如果相对敏感系数与仪表不确定度乘积不小于总不确 25,该试验仪表应在试验前进行校准,并在试验后校准或检查。对相对敏感系数和仪表不确定 于总不确定度的0.25的测量仪表,则无强制性校准的要求。对初始校准、试验期以及再次校准

的时间间隔没有强制性规定,但是所有的仪表宜在其正常的校准周期内(典型为1年)。如果临时试验 热电偶采用了某一给定批次的优质热电偶丝,则可从该批次的两端各取一段用于校准。 由于流量测量装置、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的特性不利于试验后校准,因此,对于流量测量装置的 次元件,可在试验后进行检查,而不必对整个流量测量装置进行复校。如果流量测量装置没有经 过蒸汽吹管或化学清洗,则试验后必不检查一次元件。对于电流和电压互感器,不需要在试验后进 行复校

5.2.4.6校准漂移

校准漂移定义为校准的差异,以读数百分数来表示。当试验后的校准表明校准漂移量小于仪表的系 统不确定度时,则认为该漂移量是可以接受的,这时,试验前的校准数据用来确定试验结果的系统不确 定度。有时仪表的校准漂移量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校准漂移量与标准衡器准确度的平方和开平方根后的 值大于所要求的仪表的准确度,则校准漂移量是不可接受的。 仪表故障、运输、安装或拆卸均能引起校准漂移。如果发生校准漂移,则应依靠工程判断来确定初 次校准正确还是复校正确,下面是一些较好的工程判断方法: a)仪表从标定实验室运往试验现场直到试验结束这段时间,可在仪表可以隔离的试验前和试验后 分别进行单点检查,可以查出何时出现漂移。例如,检查排空气后的压力变送器、未加负载的 功率表和测温仪表的冰点。 6 对于多重仪表测量的场合,宜对校准漂移进行分析,以确定这些仪表中哪次校准(首次校准或 复校)与其测量结果更吻合

5.2.4.7回路检查

所有仪表应进行回路检查。回路检查是检查仪表回路GB 50191-1993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并确认被校仪表信号通过信号调制设备正确 处理和显示的过程。可通过在被校仪表端口上施加一个标准的输出信号,并观察数据采集系统(DAS) 的显示值来实现。回路中的组件可以进行校准(对传感器时),也可进行检查(对信号调制设备时),后 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数字系统。

5.2.4.8质量保证体系程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