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019-201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pdf

DB37T 5019-201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845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5019-201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pdf简介:

DB37T 5019-201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是一部技术标准,由中国山东省地方标准制定委员会发布。该规程主要针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和工程质量进行详细的规定和指导,包括设计、材料、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验收等方面的要求。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是采用预制构件在工厂生产,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的建筑方式,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控制严格、环保等优点。该规程旨在确保这类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规范施工行为,提高整体工程的可靠性。

具体内容可能涉及到预制构件的生产与检验、施工准备、构件装配、结构连接、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测、验收程序等多个环节,对于参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各方(包括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DB37T 5019-201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4.1.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模板与支撑应根据施工过程中 的各种工况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并应保证其整体稳 固性。 4.1.2模板与支撑安装应保证工程结构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 和位置的准确,模板安装应牢固、严密、不涌浆,且应便于钢筋敷设 和混凝土浇筑、养护。 4.1.3预制构件接缝处宜采用与预制构件可靠连接的定型模板。 定型模板与预制构件之间应粘贴密封条,在混凝土浇筑时节点处 模板不应产生明显变形和漏浆。 4.1.4模板宜采用水性脱模剂。脱模剂应能有效减小混凝土与 模板间的吸附力,并应有一定的成膜强度,且不应影响脱模后混凝 土表面的后期装饰

4.2模板与支撑安装

4.2.1叠合楼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4.2.T叠合楼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安装时,可采用龙骨及配套支撑,龙 管及配套支撑应设计计算: 2宜选用可调整标高的定型独立钢支柱作为支撑,龙骨的顶 面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3应准确控制预制底板搁置面的标高: 4浇筑叠合层混凝土时,预制底板上部应避免集中堆载。 4.2.2叠合梁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梁下部的竖向支撑可采取点式支撑,支撑位置与间距 应根据施工验算确定; 2预制股紧向支撑宜选用可调标高的定型独立钢支架:

3预制案的摘置长度及调置面的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4.2.3安装预制墙板、预制柱等竖向构件时,应采用可调斜支撑 临时固定;斜支撑的位置应避免与模板支架、相邻支撑冲突。 4.2.4夹心保温外墙板竖缝采用后浇混凝土连接时,宜采用工具 式定型模板支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定型模板应通过螺栓或预留孔洞拉结的方式与预制构件 可靠连接: 2定型模板安装应避免遮挡墙板下部灌浆预留孔润: 3夹芯墙板的外叶板应采用螺栓拉结或夹板等加强固定; 4墙板接缝部位及与定型模板连接处均应采取可靠的密封 防漏浆措施。 4.2.5采用预制保温作为免拆除外墙模板支模时,预制外墙模板 的尺寸参数及与相邻外墙板之间拼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 时与内侧模板或相邻构件应连接牢固并采取可靠的密封防漏浆措 施。 4.2.6预制梁柱节点区域后浇筑混凝土部分采用定型模板支模 时,宜采用螺栓与预制构件可靠连接固定,模板与预制构件之间应 采取可靠的密封防蒲浆措施。

4.3模板与支撑拆除

4.3.1模板拆除时.宜采取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顺 序。水平结构模板应由跨中向两端拆除,竖向结构模板应自上而 下拆除。 4.3.2多个楼层间连续支模的底层支架拆除时间,应根据连续支 模的楼层间荷载分配和后浇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情况确定。 4.3.3当后浇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表面及校角不受损伤时,方 可拆除侧模模板。 4.3.4叠合构件的后浇混凝土同条件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设计 要求时,方可拆除龙骨及下一层支撑;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同条 件养护的后浇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应符合表4.3.4的规

表4.3.4模板与支撑拆除时的后浇混凝土强度要求

4.3.5预制增板斜支撑和限位装置,应在连接节点和连接接缝部 位后浇混凝土或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当设计无具体 要求时,后浇混凝土或灌浆料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方可拆 除。 4.3.6预制柱斜支撑应在预制柱与连接节点部位后浇混凝土或 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且上部构件吊装完成后拆除。 4.3.7拆除的模板和支撑应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应采取措施避 免施工集中推线

准确,连接与错固方式应符合设计和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5.3.2构件连接处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 求时,应保证主要受力构件和构件中主要受力方向的钢筋位置,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置于柱纵向钢筋内侧; 2当主次梁底部标高相同时,次梁下部钢筋应放在主梁下部 钢筋之上; 3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宜置于竖向钢筋外侧,并在墙端弯 折铺固。 5.3.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及浆锚连接接头的预留钢筋应采用专 用模具定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定位钢筋中心位置存在细微偏差时,宜采用钢套管方式作 细微调整; 2定位钢筋中心位置存在严重偏差影响预制构件安装时,应 按设计单位确认的技术方案处理; 3应采用可靠的固定措施控制连接钢筋的外露长度,以满足 设计要求。 5.3.4预制构件的外露钢筋应防止弯曲变形,并在预制构件吊装 完成后,对其位置作校核与调整 5.3.5预制梁柱节点区的钢筋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节点区柱箍筋应预先安装于预制柱钢筋上,随预制柱一同 安装就位; 2预制叠合梁采用封闭箍筋时,预制梁上部纵筋应预先穿入 箍筋内临时固定,并随预制染一同安装就位; 3预制叠合梁采用开口箍筋时,预制梁上部纵筋可在现场安 装。 5.3.6叠合板上部后浇混凝土中的钢筋宜采用成型钢筋网片整 体安装就位, 5.3.7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后浇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可靠的 保护措施,防止钢筋偏移及受到污染

准确,连接与错固方式应符合设计和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5.3.2构件连接处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 求时,应保证主要受力构件和构件中主要受力方向的钢筋位置,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置于柱纵向钢筋内侧; 2当主次梁底部标高相同时,次梁下部钢筋应放在主梁下部 钢筋之上; 3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宜置于竖向钢筋外侧,并在墙端弯 折铺固。 5.3.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及浆锚连接接头的预留钢筋应采用专 用模具定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定位钢筋中心位置存在细微偏差时,宜采用钢套管方式作 细微调整; 2定位钢筋中心位置存在严重偏差影响预制构件安装时,应 按设计单位确认的技术方案处理; 3应采用可靠的固定措施控制连接钢筋的外露长度,以满足 设计要求。 5.3.4预制构件的外露钢筋应防止弯曲变形,并在预制构件吊装 完成后,对其位置作校核与调整 5.3.5预制梁柱节点区的钢筋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节点区柱箍筋应预先安装于预制柱钢筋上,随预制柱一同 安装就位; 2预制叠合梁采用封闭筋时,预制梁上部纵筋应预先穿入 箍筋内临时固定,并随预制染一同安装就位; 3预制叠合梁采用开口箍筋时,预制梁上部纵筋可在现场安 装。 5.3.6叠合板上部后浇混凝土中的钢筋宜采用成型钢筋网片整 体安装就位, 5.3.7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后浇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可靠的 保护措施,防止钢筋偏移及受到污染。

6.2叠合构件混凝王

7.1.1预制构件安装施工作业应根据工期要求及工程量、机械设 备的条件,组织有效的流水施工。 7.1.2预制构件安装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和专项施工方案对各 种工况作必要的安装施工验算。 7.1.3预制构件、安装用材料及配件等应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和 本规程的规定进行进场验收,未经检验或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 7.1.4预制构件吊装作业应按专项施工方案作业,未经单位技术 负责人批准,不得更改。 7.1.5预制构件安装采用的吊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吊具应按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设计验算或试验 检验《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台检定规程JJG 1091-2013》,经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2应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及重量要求选择适宜的吊具, 在吊装过程中,吊索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不应小于45°;尺寸较 大或形状复杂的预制构件应选择设置分配梁或分配架的吊具, 并应保证吊车主钩位置、吊具及构件重心在竖直方向重合。 7.1.6预制构件在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 要求时,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不宜小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 75%; 2对预制构件及其上的建筑附件、预理件、预理吊件等置采 取施工保护措施: 3预制构件不应出现破损或污染; 4未经设计允许不得对预制构件切割、开洞; 5正式吊装作业前,应先试吊,确认可靠后,方可作业; 6 吊装施工就位后,应及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混凝土构件 13

与吊具的分离应在校准定位及临时固定措施安装完成后进行。 7.1.7预制构件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时,应按设计或有关规范的 要求进行施工检查和质量控制,并应对外露钢连接件采取防腐措 施。 7.1.8预制构件安装施工中连接接头处的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时, 应避免由于连续施焊引起的预制构件及连接部位混凝土开裂 7.1.9钢筋套筒灌浆前,应在现场模拟构件钢筋套筒连接接头的 灌浆方式,同一牌号每种规格钢筋制作3个套筒灌浆连接接头,作 灌浆质量以及连接接头抗拉强度的检验,并应在检验结果合格后 灌浆作业。 7.1.10预制构件连接部位后浇混凝土或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规 定的强度后,方可进行上部结构吊装施工或拆除支撑。 7.1.11预制构件的损伤修补应制定专项方案并应经设计认可后 执行,修补完成后,应重新检查验收。 7.1.12预制构件连接接缝处防水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 合格证、厂家检测报告和进场复试报告。 7.2场内运输与存放 7.2.1应根据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专项施工方案制定预制构 件场内运输与存放计划。 7.2.2施工现场内道路应按照构件运输车辆的要求合理设置转 弯半径及道路坡度。 7.2.3现场运输道路和存放堆场应坚实平整,并有排水措施。运 输车辆进人施工现场的道路,应满定预制构件的运输要求。预制 构件装御、吊装工作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开应有满足预制构件质 转使用的场地。 7.2.4预制构件装卸时应考虑车体平衡,采取绑扎固定措施;预 制构件边角部或与紧固用绳索接触部位,宜采用垫衬加以保护。 7.2.5预制构件运送到现场后,应按规格、品种、使用部位、吊装 顺序分别设置存放场地。存放场地应设置在吊车的有效起重范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