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T 1309-2019 钛及钛合金涂层 绝缘性能检测方法.pdf

YS/T 1309-2019 钛及钛合金涂层 绝缘性能检测方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9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4867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YS/T 1309-2019 钛及钛合金涂层 绝缘性能检测方法.pdf简介:

YS/T 1309-2019 是中国标准化研究院(YS)颁布的一项关于钛及钛合金涂层的国家标准,其全称为《钛及钛合金涂层 绝缘性能检测方法》。这份标准主要针对的是钛及钛合金材料表面的涂层,它详细规定了对这些涂层的绝缘性能进行检测的方法、步骤和相关要求。

该标准对于钛及钛合金涂层的绝缘性能检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可能包括对涂层的电阻、介电常数、绝缘强度、耐电压测试等内容,以确保涂层的质量和性能符合预期,尤其是在电子、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钛及钛合金涂层的绝缘性能尤为重要。

通过遵循YS/T 1309-2019,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检验机构能够确保对钛及钛合金涂层的绝缘性能测试具有统一、准确和可比的标准,从而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YS/T 1309-2019 钛及钛合金涂层 绝缘性能检测方法.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安赛福斯材料防护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泰金工业电化 学技术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继红、李晴宇、马秀芬、汪欣、杨涛、严鹏、高广睿、张江峰、张玉萍

钛及钛合金涂层绝缘性能检测方

DB52/T 1396-2018标准下载钛及钛合金涂层绝缘性能检测方法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31一2012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在无机途层出端 据获得的绝缘电阻来判定钛及钛合金涂层 象性能是否合格

4.1.2准确度见表1。

绝缘电阻检测范围:100k0~1010

4.1.2准确度见表1

表1绝缘电阻检测仪的准确度要求

4.2.1测量块是将样品与检测仪器连接的物质,采用导体性良好的纯铜;检测时将测量块与需要测量 立置接触,并将测量块与绝缘电阻仪相连接, 4.2.2表面及侧面位置绝缘电阻测量块边长为3mm正方体纯铜块,成分符合GB/T5231一2012中 铜T3的要求,表面光滑,如图1所示。

4.2.3弧形位置绝缘电阻测量块直径为3mm纯铜球,成分符合GB/T5231一2012中纯铜T3 表面光滑,如图2所示。

被检测样品为表面制备有无机涂层的钛及钛合金材料。样品的涂层应均匀、致密,无裂纹、起皮等现 象。检测样品的平面、棱边与弧面位置。

1.1将待检测件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编号 1.2根据样品形状确定试验所需检测点数,每个面、棱均需检测三个点,方板状样品至少需要检测54 点,圆板状样品至少需要检测15个点,也可根据需要确定检测点数量。

6.1.1将待检测件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编号

将绝缘电阻检测仪打开,预热10min,并检查绝缘电阻检测仪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所有显示: 灯是否全亮。

6.3.2样品检测位置

6.3.3.1对于方形表面,沿长度方向均匀分成三个相等的区域,在每个区域里任选一点检测。

3.3.1对于方形表面,沿长度方向均匀分成三个相等的区域,在每个区域里任选一点检测。 3.3.2对于圆形表面,由圆心分成三个120°的扇形区域,在每个扇形区域里任选一点检测。 3.3.3对于弧形表面,将弧面均匀分成三个相等的弧形区域,在每个弧形区域里任选一点检测

对于棱边,将所测棱边平均分成三等份,在每段棱

检测连接如图3所示。

6.3.5.1电压设定:按送检要求设定检测所用的电压值。 6.3.5.2极限设定:按送检要求设定合格电阻值DB41/T 1260-2016标准下载,当检测电阻值大于设置的电阻值时,为合格;反之为 合格。

7.2当需要检测整个样品的绝缘电阻时,分为面和棱两种位置

a)对于面的位置,检测样品的每一个面,判定方法同7.1; b)对于棱边位置,检测样品的每一条棱,将检测的棱平均划分为三等份,在这三个区域内各任取 点检测绝缘电阻,如这三个点的绝缘电阻值均大于合同要求值或只有一个位置绝缘电阻值小于 合同要求值,判定为合格。若在该区域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的绝缘电阻值小于合同要求 值,判定为不合格。 7.3若样品所有的面和棱都合格,判定为合格;若样品有一个面或一条棱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判 定方法汇总见表2。

表2绝缘电阻检测判定方法

表2绝缘电阻检测判定方法(续)

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标准号; b)鉴定检测样品所需的所有细节; 所用仪器类型; d)检测环境,如温度、湿度等; e)所有检测结果均要体现仅检测表面,还是检测全样品; f)所有检测结果均要体现电压、电阻极限值等检测条件; g)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

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标准号; b)鉴定检测样品所需的所有细节; 所用仪器类型; d)检测环境,如温度、湿度等; e)所有检测结果均要体现仅检测表面JT∕T 690-2022 逆反射体光度性能测量方法,还是检测全样品; 所有检测结果均要体现电压、电阻极限值等检测条件; g)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