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 15-199-202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标准.pdf

DBJ/T 15-199-202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876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 15-199-202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标准.pdf简介:

"DBJ/T 15-199-202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标准.pdf" 是一份中国地方标准,具体来说,它是关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的规定和指南。"DBJ"通常代表地方标准,即北京市的地方标准。"15-199-2020"是标准的编号,"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则是标准的主题,它涵盖了对预制混凝土构件在施工、安装、性能评估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这份标准旨在提供一种科学、系统和可操作的方法,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它可能包括对结构的几何尺寸、强度、刚度、连接部位的性能、抗震性能等进行检测的详细步骤、标准和方法。这对于建筑行业、设计者、施工者以及质量监管机构来说,是一份重要的参考文件。

DBJ/T 15-199-202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1.0.9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名称、委托单位;

2 目的和依据; 3 检测仪器型号及编号; 4 检测时间、环境条件; 5 构件类型、编号、测区位置、成像结果及分析、缺陷位置 及分布等; 6检测结论。

附录 B预制构件粗糙面凹凸深度检测方法

B.0.1 本方法适用于预制构件粗糙面凹凸深度检测。 B.0.2 检测仪器和辅助工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尺分度值应为1mm。 2 测深尺可采用贯入深度测量表、深度计或游标卡尺,测深 量程不宜小于20mm,精度不应低于0.01mm。 3 基准板宜采用环形硬质透明塑料板,厚度应为 5mm±0.1mm,中心孔径应为5mm±0.1mm,外环直径宜为 60mm±0.1mm 或 100mm±0.1mm。 B.0.3粗糙面面积占结合面面积比例应通过计算确定,且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采用钢尺分别测量结合面和粗糙面边界边长,精确至1mm。 2 分别计算结合面和粗糙面面积。 B.0.4 粗糙面凹凸深度检测的测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区应避开明显突出棱角区域且表面无颗粒杂物。 2 测区应分布均匀,测区中心距粗糙面边界不应大于0.5m, 相邻测区中心间距不应大于1m。 3测区形状应为圆形,当凹坑或凹槽间距无设计要求时JC∕T 2376-2016 装饰用轻质发泡铝塑复合板,口 坑粗糙面测区直径宜为60mm,凹槽粗糙面测区直径宜为100mm:

当凹坑或凹槽间距有明确设计要求时,测区直径宜为设计间距的 2倍。 4梁、柱端测区数量不应少于5个;叠合板面、叠合梁面、 剪力墙顶部、底部及侧面测区数量不应少于10个。 5测区应统一编号,注明位置,并描述其外观质量情况。 B.0.5粗糙面凹凸深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时基准板应紧贴粗糙面,基准板中心孔不应超出测区 范围;测深尺应紧贴基准板表面且保持测深尺垂直于基准板;测 深尺应穿过基准板中心孔接触凹坑或凹槽底部。 2可通过移动基准板对测区内凹坑或凹槽深度进行测量,每 个测区不同位置测量次数不应少于5次,以保证测深尺能够测量 到测区内凹坑或凹槽最低点深度。 3测区内凹凸深度最大值减去基准板厚度即为该测区的凹凸 深度值。 B.0.6当预制构件粗糙面同时符合下列规定时,可评定构件的粗 糙面设置合格: 1 预制构件的粗糙面面积均不小于所属结合面的80%。 2预制板的测区粗糙面凹凸深度均不小于4mm,预制梁端、 预制柱端、预制墙端的测区粗糙面凹凸深度均不小于 6mm

附录C用于量测灌浆套简及连接钢筋中心线位

于量测灌浆套简及连接全

C.0.1本方法适用于预制墙板、柱的灌浆套简和连接钢筋中心线 位置偏差检测。 C.0.2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坐标原点宜选取位于预制墙板端部、预制柱角部灌浆套筒 或连接钢筋截面圆心。 2坐标原点与水平方向相邻灌浆套筒或连接钢筋截面圆心两 点连线确定x轴,垂直x轴建立V轴。 C.0.3坐标定位法量测灌浆套筒和插筋中心线位置应按下列步 骤进行: 1按照图C.0.3所示建立灌浆套筒、连接钢筋中心线位置平面 直角坐标系。

1一灌浆套筒:2一连接钢筋

图C.0.3灌浆套简与连接钢筋中心线位置坐标系及编号示意图

2分别量测灌浆套筒中心线间距α1、α2、α3、…,连接钢筋间 距b1、b2、b3、…,灌浆套筒和连接钢筋中心线位置坐标均按下 列公式计算:

式中:xi、yi一一对应图 C.0.3中点 Ti、G;横坐标、纵坐标。 li一一对应图C.0.3中ai、bio 3灌浆套筒与连接钢筋中心线位置偏差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XT、JT;— 灌浆套筒第i点中心线位置坐标; XG;、YG;一一连接钢筋第i点中心线位置坐标; lTG——灌浆套筒与连接钢筋中心线位置偏差

附录 D灌浆套简连接平行试件法

D.0.1本方法适用于现场制作灌浆套筒平行试件。 D.0.2 2平行试件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箱体顶端开放,箱底设置套简固定孔,使用时,箱内可填 充细砂石用以稳定套筒。 2箱体侧面应设置灌浆孔和出浆孔,可通过导浆管分别与套 筒上的灌浆口和出浆孔相连接;箱体设置多个灌浆孔时,应位于 靠近底板侧且分布均匀,设置多个出浆孔时,应位于远离底板侧 且分布均匀。 3上部钢筋直接插入对应套筒,其伸入长度及外露长度应符 合设计要求。下部钢筋穿过底板橡胶圈塞插入对应套筒,其位于 底板橡胶卷塞上下两端的外露长度应符合力学试验的要求。 4底板面积应大于箱体底面面积,并与箱体间设置垫块, D.0.3制作灌浆套筒平行试件及检查座浆浇筑质量,装置安装及 试验过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将套筒装于箱内,使用导浆管分别连接套筒灌浆口与箱体 则面灌浆孔、套筒出浆口与箱体侧面出浆孔,完成连接后箱内填 充细砂石。

3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于底板面均匀浇筑座浆料。 4 缓慢落下箱体,使下部钢筋插入对应套筒内,按压箱体挤 出多余座浆料,保证箱体水平置于垫块上。 5对套筒进行灌浆,待灌浆料从出浆孔溢出后,使用胶塞堵 住灌浆孔和出浆孔,停止灌浆。 6待灌浆料凝固成型,分离箱体和底板,倒掉箱内的细砂石 取出灌浆套简平行试件,并对座浆层浇筑质量和密实度进行检查 D.0.4制作灌浆套筒平行试件及检查分仓浇筑质量,试验过程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将套简装于箱内,使用导浆管分别连接套简灌浆口与箱体 侧面灌浆孔、套筒出浆口与箱体侧面出浆孔,完成连接后箱内填 充细砂石。 2上部钢筋插入对应套筒,下部钢筋穿过底板橡胶圈。 3分仓层设置于箱体底面与底板之间用垫块隔开的空间,采 用分仓密封材料将分仓层的四周密封,使分仓层形成密闭的空腔 缓慢落下箱体,使下部钢筋插入对应套简内,保证箱体水平置于 垫块上。 4待分仓密封材料硬化后,任意选择一个灌浆孔对套筒进行 灌浆,灌浆料经过分仓层流入其他套简并在其余灌浆孔和出浆孔 处出浆,用胶塞逐一堵住出浆的孔口,至全部孔口均有灌浆料溢 出后,停止灌浆。 5待灌浆料凝固成型,分离箱体和底板,倒掉箱体内的细石 取出灌浆套简平行试件,并对分仓层的浇筑质量进行检查

E.0.1检测仪器包括灌浆饱满性检测仪和专用传感器,应符合下 列规定: 1灌浆饱满性检测仪幅值线性度每10dB优于土1.0dB,频带 宽度在10kHz~100kHz之间; 2专用传感器端头核心元件直径不大于10mm,与端头核心 元件相连的钢丝直径为2mm~3mm: 3专用传感器和橡胶塞集成设计,橡胶塞上钢丝直径与穿孔 孔径相同,排气孔径不小于3mm。 E.0.2传感器由出浆孔伸入,至靠近出浆孔一侧的钢筋表面位置 就位。就位后传感器正面朝向侧边,橡胶塞排气孔朝向正上方,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橡胶塞应紧固到位,保证出浆时不因灌浆压力而被冲出; 2 橡胶塞排气孔应畅通,灌满时浆体能够从排气孔流出并及 时用细木棒封堵。 E.0.3采用连通腔灌浆,一般选择位于中间套筒的底部灌浆孔作 为连通腔灌浆孔,其他套简底部的灌浆孔和没有预理传感器的出 浆孔出浆时用橡胶塞封堵,各套简预埋传感器自带橡胶塞的排气

孔有灌浆料流出时用细木棒封堵排气孔,最后用橡胶塞封堵连通 腔灌浆孔,完成灌浆。对于不具备连通腔灌浆条件的套简,可采 用单独灌浆方式。 E.0.4灌浆结束后至灌浆料初凝前,每间隔5min记录传感器的 振动能量值。 E.0.5 当振动能量值≤100时,判断灌浆饱满;当振动能量 值>100,判断灌浆未饱满,或传感器任意读数大于100,应判断 灌浆未饱满。 E.0.6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名称、委托单位; 灌浆套筒位置、连接方式等; 3 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4 检测结果; 5 检测日期、检测人员签字及其他

F.0.1冲击体由两个轮胎、配重块和其他连接件组成,轮胎内压 力宜为0.35N/mm²士0.02N/mm²;内隔墙冲击体的总重量宜为30kg 土0.1kg,分户隔墙冲击体的总重量宜为70kg土0.1kg,其组成结 构如图 F.0.1 所示。

图 F.0.1 冲击体结构示意图

1一吊环;2一螺杆;3一锁紧六角螺母;4一六角螺母;5一调整垫;6一配重块; 7一轮胎

F.0.2 冲击试验如图F.0.2所示,冲击试验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悬挂冲击体的挂点应足够坚固DB52/T 1336-2018标准下载,悬挂绳宜采用直径5mm的 不锈钢钢丝;

件表面的距离宜大于5mm,且小于15mm。冲击体的几何中心应 立于被测冲击点以50mm为半径圆形的范围内; 3冲击体释放装置应能准确定位冲击体的提升高度,保持冲 击体中心线和悬挂绳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并确保冲击体被释 放后能够自由摆动。

图F.0.2试验装置示意图

E.0.3冲击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选择墙板中 心位置或楼板高度1.5m处。 F.0.4 冲击体降落高度宜为0.45m土0.02m,每构件反复进行5次 冲击, 且应避免因弹性产生的二次冲击。 F.0.5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 测试目的和测试依据: 2 工程名称、试件名称及其委托单位: 3 试件位置、类型、规格尺寸、材料、连接方式等: 4 现场试验的环境条件:

5 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6 试验过程的详细情况; 7 试验数据及结论; 8 试验日期、试验人员签字及其他, F.0.6 冲击试验完成后,墙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为不合 格: 1 板面出现肉眼可见裂缝: 2 板连接处出现明显变位; 3 最大残余变形超过 1mm。

5 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6 试验过程的详细情况; 7 试验数据及结论; 8 试验日期、试验人员签字及其他, F.0.6 冲击试验完成后T/JFPA 0001-2019 浮力消防水带,墙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判为不合 格: 1 板面出现肉眼可见裂缝: 2 板连接处出现明显变位; 3最大残余变形超过 1mm。

G.0.1淋水部位应包括外墙、门窗、幕墙、玻璃与墙体未脱开的 玻璃天窗、雨棚等。外墙墙板接缝处、窗框周边、空调板、外墙 脚手架洞口为重点试验部位。 G.0.2淋水前应对窗边等重点部位进行射水试验,射水持续时间 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对于渗漏点整改后的检查,也可采用 高强度射水试验

G.0.3淋水设备应符合下列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