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212-2020 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规范.pdf

SLT 212-2020 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LT 212-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4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49119
免费资源

SLT 212-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T 212-2020 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规范.pdf简介:

"SLT 212-2020 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规范.pdf" 是一项关于水工工程中预应力锚固技术的专门标准。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是指在水工建筑物中,通过预先施加预应力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一种施工方法。这份PDF文件详细规定了预应力锚固的设计、施工、检验和验收等方面的要求,包括锚固材料的选择、锚固系统的布置、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参数和标准。

SLT 212-2020 标准重点关注于确保水工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对于大坝、水闸、水电站等水工建筑物的预应力锚固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是由水利水电行业的专业机构制定,适用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维护。

SLT 212-2020 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5.4.7边坡布置混凝土网格梁时,预应力锚索应布置在网格梁 的交叉处。预应力锚索设计张拉力超过2000kN时,锚墩与网格 梁结合部位应增加交叉处的承压面积

张拉后逐股锁定钢绞线。预张拉施加的张拉力可按设计张拉力自 10 % ~ 20 % 控制 。

张拉后逐股锁定钢绞线。预张拉施加的张拉力可按设计张拉力的 10%~20%控制。 5.5.2预应力锚索张拉程序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张拉力应分级施加,逐级增加至超张拉荷载,可分四~ 五级施加。 2每级张拉荷载下应持荷5min,同时测定锚索的实际伸 长值。 3达到超张拉力时,持荷10min测定伸长值后锁定。 4 锁定后应测定钢绞线回缩值。 5.5.3拉力分散型、压力分散型和拉压复合型预应力锚索的张 拉程序应根据锚固段分级情况专门设计。 5.5.4下列工程部位的预应力锚索,不仅应确定每根锚索的张 拉程序JC∕T 610-1995 水泥散装设备 气动开关阀,还应确定锚索的张拉顺序,可通过试验或原位监测结果 对预应力锚索的张拉程序和张拉顺序进行专门设计: 1大型地下洞室群锚区域的预应力锚索。 膨胀性地层中的预应力锚索。 高地应力地层中的预应力锚索。 4 高边坡群锚工程的预应力锚索。 5 高吨位预应力锚索。 6 压力隧洞环形预应力锚索。 7 闸墩预应力锚索。 8 渡槽与箱涵中布置的锚索。

大型地下洞室群锚区域的预应力锚索。 2 膨胀性地层中的预应力锚索。 3 高地应力地层中的预应力锚索。 4 高边坡群锚工程的预应力锚索。 5 高吨位预应力锚索。 6 压力隧洞环形预应力锚索。 7 闸墩预应力锚索。 8 渡槽与箱涵中布置的锚索

6.1.1采用预应力锚索(杆)加固后岩质边坡的稳定应满足 SL386的规定。 6.1.2预应力锚索(杆)的布置应根据可能失稳的岩(土)体 中软弱结构面位置、产状、加固范围和单根锚索的锚固力确定 预应力锚索应均匀布置,间排距宜为3~6m。 6.1.3沿某一软弱结构面滑动破坏的边坡,预应力锚索(杆 的锚固角度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锚固角度可按式(6. 1.3)确定

式中β一最优锚固角(同水平面的夹角),(); α一滑动面倾角,(); β一结构面的内摩擦角,()。 2当最优锚固角度为一10<β<十10°时,锚固角度宜调整 至队一10°或>十10°。 3难以按最优锚固角布置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锚固角调整幅度。 6.1.4倾倒、崩塌破坏失稳的边坡,总锚固力应按可能失稳的 块体体积确定,锚固方向宜垂直张开面。 6.1.5当锚头部位岩体条件不满足锚索承载力要求时,可采取 加大锚墩尺寸、浇筑混凝土格梁等措施。 6.1.6岩质边坡锚固区域的截水、排水设计应符合SL386的规定

应符合SL386的规定。

6.2.2滑动面在土体中时,锚固段应布置在稳定的土体中,

固段提供的锚固力宜满足施加的超张拉力需要;锚固段岩(土 体软弱与孔壁的摩阻力较低,不能提供设计要求的锚固力时,应 采取扩大锚固段孔径或采用拉力分散型、压力分散型锚索结构的 措施。

6.2.3滑动面为土层与岩体的结合部位时,锚固段应设置在程 定的岩层中

定。锚索应均匀布置在网格梁交叉处,间距、排距宜为3.0~4.0m 6.2.5土体中锚索(杆)的锚墩应与混凝土格梁、挡墙等支挂 结构形成整体。

6.2.6土质边坡锚固区域的截水、排水设计,应符合SL386白

6.2.6土质边坡锚固区域的截水、排水设计,应符合SL386的 规定。

6.3.1经稳定及应力分析,对地下洞室中范围较大的压剪破坏 区、塑性区及不稳定块体,可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 6.3.2限制围岩变形的预应力锚索(杆),提供的锚固力应按地 下洞室的围岩应力水平确定。预应力锚索(杆)提供的单位面积 支护抗力可按式(6.3.2)计算。

力,MPa; Q1一—一单根锚索(杆)的设计锚固力,N; A一一单根锚索(杆)所控制区域的面积,mm²。 6.3.3预应力锚索(杆)应穿过压剪破裂区、塑性区或不稳定 岩体,锚固段应布置在没有扰动的弹性区内,锚固段长度应满足 5.3.1条和5.3.2条的规定。

岩体,锚固段应布置在没有扰动的弹性区内,锚固段长度应满足 5.3.1条和5.3.2条的规定。

6.3.4预应力锚索(杆)的间距不宜大于预应力锚索自由段长 度的1/2,并不宜小于3m。 6.3.5系统布置的预应力锚索之间宜布置普通砂浆锚杆或张拉 锚杆,并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岩面。 6.3.6当拱部存在塌落体时,拱部预应力锚索(杆)应承担全 部塌滑体重量;为防止拱部围岩产生有害变形,应以控制围岩变 形在允许范围内为原则,确定设计锚固力。 6.3.7当边墙存在不利结构面时,应根据节理裂隙的组合关系, 考虑塌滑体周围岩体的嵌固作用后,按岩质边坡的规定确定预应 力锚索(杆)的锚固力。

6.3.8两相邻地下洞室间的岩墙,应采用对穿式预应力锚索。

6.4.1岩壁吊车梁可采用预应力锚索(杆)进行锚固。 6.4.2应通过刚体静力平衡法或弹塑性有限元法分析确定预应 力锚索(杆)的设计锚固力。采用刚体静力平衡法计算时,单位 梁长预应力锚索(杆)的锚固力可按式(6.4.2)确定:

KF =0.8Asfprk

6.4.4预应力锚索(杆)

6.5.1对混凝土坝的基础和坝体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时,应针 对不同的工程对象,按相应的规范进行抗滑稳定、抗倾覆稳定和 应力分析计算,确定加固范围和施加的设计锚固力。 6.5.2加固坝基的预应力锚索轴线方向,应根据场地和施工条

6.5.1对混凝土坝的基础和坝体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时,应针 对不同的工程对象,按相应的规范进行抗滑稳定、抗倾覆稳定和 应力分析计算,确定加固范围和施加的设计锚固力。 6.5.2加固坝基的预应力锚索轴线方向,应根据场地和施工条 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5.3当坝基存在缓倾角软弱结构面时,应根据其位置和产状, 建筑物的布置和施工条件,确定锚索布置和长度。 6.5.4坝基岩体裂隙发育,较为软弱、破碎时,应在锚固之前 对锚固段的岩体进行灌浆加固。

6.5.5对坝体裂缝等缺陷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时,应选择适合 于原建筑物强度要求的锚固力。锚固段应布置在坝体的不同高程 或部位。

6.5.6对坝体裂缝实施预应力锚固后,需要灌浆时,应控

,5.6对坝体裂缝实施预应力锚固后,需要灌浆时,应控制灌 良压力。

6.6.1预应力混凝土闸墩的锚固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0.6.1 预应力混凝王闸墩的锚固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主锚索的设计锚固力及其布置 2 次锚索的设计锚固力及其布置。 6.6.2闸墩中预应力主锚索的合力应通过支铰中心,锚索布置 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锚索在闸墩立面上的布置,沿弧门推力方向呈辐射状 扩散,与弧门推力方向的夹角宜为一10°~十10°。主锚索宜长 短相间布置。 2中墩主锚索在平面上对称布置,边墩和缝墩为非对称布 置。主锚索在闸墩平面上的投影,平行于闸墩侧立面或与闸墩侧 立面成1°~3°的夹角。主锚索宜靠近闸墩外侧面,距离不宜小于 500mm。主锚索间距不宜小于400mm。

采用有粘结钢绞线时,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采用无粘结 钢绞线时,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10mm。穿索孔道宜采用预理钢 管或金属波纹管等。

6.6.5锚固区域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闸墩本身混凝土强

6.6.5锚固区域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闸墩本身混凝土强 度等级,且不应低于C3O。混凝土锚块和颈部等部位的混凝土强 度等级不宜低于C40。

室、消力池(塘)及挡墙锚固

6.7.1.当闸室、消力池(塘)和挡墙的稳定不满足要求时,可 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 6.7.2对闸室、消力池(塘)采取锚固措施时,抗浮稳定应符 合SL253和SL265的规定。 6.7.3对挡墙采取锚固措施时,其稳定应符合SL379的规定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挡墙承受的滑动力,由预应力锚索施加的阻滑力和挡墙 的阻滑力共同承担。 2根据挡墙稳定应力分析结果,确定锚索的数量和单根锚 索的锚固力。 3根据挡墙的用途、结构和可能破坏方式,选择最优的锚 固角度。 4对挡墙预应力锚索实施张拉时,挡墙不得产生位移。

6.8水工隧洞混凝土衬砌环形预应力锚索

6.8.1对承受较高内水压力的水工隧洞或涵洞,经过技术经济 比较可采用沿混凝土衬砌外缘环形布置的预应力锚索,承担全部 或部分内水压力。 682环形错索式预应力混凝衬隧洞的结构设计应符合

SL279的有关规定

6.8.3环形锚索式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应将锚索施加的坏向应 力作为荷载之一,按弹性理论进行结构应力分析,必要时可通过 有限元计算或试验复核。

6.8.4环形预应力锚索的设计张拉力,应按需要环形锚索提供

的径向预压应力,并考虑锚索张拉过程中张拉端偏转器的摩阻拉 失后确定:

Ocon=0.75fpth

式中1一考虑偏转器摩阻损失后的剩余张拉应力,MPa; a一一偏转器的摩阻损失系数DB52/T 1383-2018 岩溶洼地 排水系统设计指南,为8%。 3钢绞线沿程的有效张拉应力可按式(6.8.4-3)计算:

式中6一钢绞线沿程的有效张拉应力,MPa; k钢绞线的摆动系数,有粘结钢绞线为0.0015,无粘 结钢绞线为0.004; 一一从张拉端至计算断面的钢绞线长度,m; 粘结钢绞线为0.09; a一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的切线夹角,rad。 6.8.5环形锚索宜均匀布置在混凝土衬砌外缘,锚索间距宜为 400~500mm。 6.8.6环形锚索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 于C40。

6.8.8采用无粘结钢绞线时,钢绞线宜布置在外层钢筋外侧

采用有粘结钢绞线时GB 7000.6-1996 内装变压器的钨丝灯灯具的安全要求,环形预应力锚索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布 置,并在锚索位置预埋环形波纹管。 6.8.9张拉完成后,应对穿索孔道及锚具槽进行回填灌浆,回 填灌浆材料应采用无收缩水泥砂浆或水泥浆,其抗压强度等级不 应低于M30

6.8.9张拉完成后,应对穿索孔道及锚具槽进行回填灌浆

7.1.6预应力锚索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作为封孔灌浆或胶结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