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258-2020 钢质管道内腐蚀控制规范.pdf

GB/T 23258-2020 钢质管道内腐蚀控制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4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4946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23258-2020 钢质管道内腐蚀控制规范.pdf简介:

"GB/T 23258-2020 钢质管道内腐蚀控制规范.pdf" 是一份由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GB/T)发布的标准文件。该标准的全称是《钢质管道内腐蚀控制规范》,编号为23258-2020,发布日期在2020年。这份标准主要针对钢质管道(包括输送液体或气体的管道)的内腐蚀控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该规范旨在指导钢铁管道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如何预防和控制内壁的腐蚀,以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确保管道安全运行,降低运营成本。它可能包括腐蚀监测方法、腐蚀控制技术、材料选择、维护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原则和要求。

内容覆盖了腐蚀机理分析、腐蚀评估、防腐蚀设计、防腐蚀材料性能、防腐蚀施工工艺、监测与维护等,并可能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腐蚀控制提出了特定的措施。整体上,这份标准对于管道行业的腐蚀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GB/T 23258-2020 钢质管道内腐蚀控制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弓 又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违 文件。 GB/T20972(所有部分)石油天然气工业油气开采中用于含硫化氢环境的材料 HG/T 4375 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衬里专用料 SY/T0321 钢质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 SY/T0442 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内防腐层技术标准 SY/T0457 钢质管道液体环氧涂料内防腐技术规范 SY/T0546 腐蚀产物的采集与鉴定技术规范 SY/T0599 天然气地面设施抗硫化物应力开裂和应力腐蚀开裂金属材料技术规范 SY/T0611 高含硫化氢气田集输系统内腐蚀控制规范 SY/T4074 钢质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机械涂敷技术规范 SY/T4076 钢质管道液体涂料风送挤涂内涂层技术规范 SY/T4110 钢质管道聚乙烯内衬技术规范 SY/T6623 内覆或衬里耐腐蚀合金复合钢管 SY/T6856 石油天然气工业复合材料内衬钢管 SY/T6970 高含硫化氢气田地面集输系统在线腐蚀监测技术规范 SY/T7408 油气集输管道缓蚀剂涂膜及连续加注技术规范 SY/T7415 油气集输管道内衬用聚烯烃管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测试短节 spool pieces 安装在管路上用于腐蚀性测试的、可拆卸的短管。 3.2 场信号法fieldsignaturemethod 在管道的一段短管上施加电场,测量因腐蚀导致的电场变化,用于计算管道内腐蚀的方法。 注:也称电子指纹。

GB/T232582020

4.1管道的内腐蚀控制包括工艺控制、选择耐蚀材料、添加化学药剂、采用内涂或内衬层等措施DB12∕T 620-2016 城镇排水管理服务规范,宜采 取一种或多种控制措施;内腐蚀控制措施应根据各腐蚀控制措施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以及适用性、 可行性和经济性确定。 4.2内腐蚀控制方案和措施确定前,应进行腐蚀机理分析及腐蚀性评估,应根据输送介质的腐蚀性和 运行工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管道内腐蚀性评价应按表1指标进行分级,应以均匀腐蚀和点蚀两项中 的最严重结果确定等级

表1管道内腐蚀性评价

4.3输送介质中腐蚀性组分及杂质的测定宜包括:水、二氧化碳、硫化氢、氯化物、氧、有机酸、元素硫、 细菌、汞及其化合物、固体或沉淀物、其他含硫的化合物,运行工况参数的收集应包括:温度、压力、流速、 含水量、油气含量等。 4.4高含硫化氢气田集输系统的内腐蚀控制技术要求应符合SY/T0611的规定

5.1.1油气水输送系统及处理工艺设计时,温度、压力、流速等工艺参数的选择和确定宜降低管道系统 的腐蚀风险。 5.1.2管输介质流速范围选择宜满足缓蚀剂应用、减少沉积物和积液、避免磨损及空泡腐蚀等要求。 5.1.3管道输送应避免间歇流;无法避免时,宜采取有效措施冲扫聚积在管内低洼处的积液和沉积物 5.1.4管道介质输送宜避免流态突变,变径方式应采用能平滑水力过渡的异径管连接。 5.1.5设计宜避免盲法兰、盲管段以及构成死端液面的设置;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吹扫、收集或排放措 施,并应定期排放沉积物 5.1.6管道输送介质的水质分析结果有结垢趋势时,宜采取优化前端工艺流程、增加流速、调整温度 玉力/pH值等工艺参数,降低管道内壁粗糙度,减少弯管、投加阻垢剂等方式阻止或减少管道内壁垢的 产生和沉积

5.2.1宜采用分离、脱水工艺,降低管输油气介质含水量减少腐蚀

5.2.1宜采用分离、脱水工艺,降低管输油气介质含水量减少腐蚀

5.2.2宜采取化学除氧或物理除氧等措施降低管输介质含氧量至允许范围减少腐蚀;介质中存在硫化 氢时,不宜采用和硫化氢产生反应的除氧剂;管输过程中,应避免空气进入管道。 5.2.3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等酸性介质的系统,宜采取分离措施脱除管输介质中的硫化氢和二氧 化碳。 5.2.4严重腐蚀采出水及注水管道,可采用密闭隔氧、水质改性、预氧化工艺等措施减缓腐蚀。以溶解 氧为主要腐蚀因素的,宜采用密闭处理工艺;以酸性气体为主要腐蚀因素的宜采用预氧化和水质改性工 艺;低pH值引起严重腐蚀的情况下,宜调节pH值

5.3.1存在易引发腐蚀的沉积物的管道,宜采用清管措施,清除沉积物。 5.3.2应根据沉积物、细菌等对管道的腐蚀情况确定合理的清管周期。 5.3.3清管措施宜与添加缓蚀剂和脱水等其他腐蚀控制措施结合使用;清管时,应避免对内涂层产生 不利影响

1对输送含有砂粒的油气管道,宜在前端设置除砂器, 对于输送含有砂粒的液态介质管道,宜控制液体流速 3 易发生冲刷腐蚀的管段和管件,宜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控制冲刷腐蚀的措施: a)长半径的弯头、盲三通等管件; b)抗冲刷腐蚀金属材料; c)涂覆抗冲刷涂层

6.1.1材料选择应依据工艺设计要求、介质的腐蚀性及腐蚀控制措施,通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6.1.1材料选择应依据工艺设计要求、介质的腐蚀性及腐蚀控制措施,通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 6.1.2用于含硫化氢酸性环境的金属材料的选择应符合GB/T20972或SY/T0599的规定。 6.1.3在腐蚀环境中选用碳钢及低合金钢材料时宜设计腐蚀裕量,腐蚀裕量宜根据腐蚀预测速率、预 期使用年限和其他腐蚀控制措施综合确定;耐蚀合金材料用于具有均匀腐蚀倾向环境时,宜设计腐蚀 裕量。

6.1.4在有氧连续水相及海水系统中异种金属接触时,宜采用以下方法防止电偶腐蚀:

b)法兰密封面涂敷涂层或堆焊耐蚀合金; c)绝缘管段的耐蚀合金材料侧涂覆涂层。 6.1.5油水输送管道可选用玻璃纤维增强热固塑料管、聚乙烯塑料管、聚氯乙烯塑料管、聚丙烯塑料管 等非金属材质管道控制腐蚀

输和处理系统选材宜按表2进行选择,产出水系纟

GB/T232582020

表2油气管道及连接件材料选择

表3产出水系统材料选择

6.2.2含硫化氢酸性环境用密封件不宜选用铜和铝合金。

6.3.1脱氧处理后海水系统材料选择宜符合表4的要求

表4脱氧处理后海水系统

GB/T232582020

GB/T232582020

6.3.2未处理和经过氯化处理后海水系统及苦威水系统材料选择宜符合表5的要求

表5未处理和经过氯化处理后海水系统

表6氯化海水输送系统材料的缝隙腐蚀温度限制

6.3.4耐蚀合金材料管道及配件的连接不宜使用螺纹连接方式 6.3.5金属海水管道系统中不应使用含石墨的垫片

GB/T232582020

7.1.1缓蚀剂、条菌剂、除氧剂、阻垢剂等用于腐蚀控制的化学药剂应根据工况条件和介质腐蚀性 选用。 7.1.2化学药剂的类型、加注量应通过筛选、实验室评价、现场验证等方式确定。 7.1.3化学药剂加注前,应进行系统内加注的各种药剂间的配伍性评价

7.2.1缓蚀剂应根据以下因素选择

腐蚀类型及腐蚀因素; b 与管输介质及其他化学药剂的配伍性; 缓蚀剂的缓蚀性能、理化性能及使用条件; d 储存、运输、使用和加注的可操作性; e 对后续工艺的影响。 7.2.2油气管道缓蚀剂的性能评价宜符合SY/T7025的规定,采出水用缓蚀剂的性能评价宜符合 SY/T5273的规定, 7.2.3油气管道缓蚀剂的加注方式及技术要求应符合SY/T7408的规定。 7.2.4缓蚀剂加注装置的材质应适应连续与缓蚀剂接触的工作条件,宜使用碳钢或不锈钢材质,小口 经的管道宜采用不锈钢材质;当添加胺类、氨基化合物、亚硝酸盐类等氮基缓蚀剂时,不应使用铜和铜基 合金材质;缓蚀剂加注装置的非金属密封件及填料应与缓蚀剂组分具有相容性。 7.2.5应根据腐蚀监测和检测结果GB/T 36478.3-2019标准下载,评价缓蚀剂的保护效果

7.3.1存在细菌腐蚀的油水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宜进行杀菌剂处理。 7.3.2应根据管道运行工况、介质中细菌腐蚀、腐蚀监测和检测等综合分析结果,确定杀菌剂加注位 置、加注量、加注周期。 7.3.3杀菌剂的加注宜采用间款式加注或连续加注方式, 7.3.4杀菌剂使用前,应进行溶解性、配伍性、腐蚀性和抑菌性评价,技术要求宜符合SY/T5757的 规定。

7.3.1存在细菌腐蚀的油水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宜进行杀菌剂处理。 7.3.2应根据管道运行工况、介质中细菌腐蚀、腐蚀监测和检测等综合分析结果,确定杀菌剂加注位 置、加注量、加注周期。 7.3.3杀菌剂的加注宜采用间款式加注或连续加注方式, 7.3.4杀菌剂使用前,应进行溶解性、配伍性、腐蚀性和抑菌性评价,技术要求宜符合SY/T5757的 规定。

7.4阻垢剂及其他药剂

7.4.1输送管道内出现结垢并存在垢下腐蚀风险时,应根据管道类型、工况条件、垢的类型、成垢机理、 输送介质腐蚀性确定投加阻垢剂或缓蚀阻垢剂或除垢剂。 7.4.2阻垢剂的性能评定宜符合SY/T5673的规定, 7.4.3阻垢剂的加注位置、加注工艺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没有试验条件的情况下,可按相似工况工程 运行经验确定

GB/T232582020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JGJT 72-2017》8.1.1内涂层应根据以下因素进行选择

管输介质的腐蚀性: b)污物、杂质、添加剂等的侵蚀性; c)与管壁的粘接力、韧性和延展性; d)对管输介质的影响。 8.1.2应按输送介质的腐蚀程度确定内涂层种类、结构及厚度。 8.1.3内涂层管宜在工厂预制。内涂层采用液体环氧涂料时,材料性能、施工涂敷及质量检测应符合 SY/T0457的规定。内涂层采用环氧粉末涂料时,材料性能、施工涂敷及质量检测应符合SY/T0442 的规定。 8.1.4内涂层采用施工现场整体挤涂工艺时,应符合SY/T4076的规定。 8.1.5当管输温度高于80℃时,应选择耐高温型涂料品种,长期使用温度应结合现场工况通过试验 确定。 8.1.6高于12MPa的高压输送管道内防腐涂层应进行模拟工况耐高压试验,试验后涂层渗透性、附着 力应满足工况使用要求。

8.2内衬耐蚀合金材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