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GB/T51235-2017》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GB/T51235-2017》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
资源大小:
标准类别:国家规范
资源ID:47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在线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


Standard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in construction
GB/T 51235-201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8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534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1235-2017,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7年5月4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6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工模型;5.深化设计;6.施工模拟;7.预制加工;8.进度管理;9.预算与成本管理;10.质量与安全管理;11.施工监理;12.竣工验收。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地址:北京市顺义区林河大街15号;邮政编码:101300)。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国家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清华大学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理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同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毛志兵 黄强 李云贵 何关培 张建平 马智亮 程志军 邱奎宁 叶凌 许杰峰 杨富春 朱雷 张琨 龚剑 马荣全 金睿 令狐延 李东彬 徐义明 金新阳 戴立先 伍军 杨晓毅 黄琨 安建民 刘洪舟 楼跃清 左江 徐建中 晏平宇 江燕 姚守俨 何波 王轶群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王丹 谢卫 赖建燕 欧阳东 高承勇 王广斌 骆汉宾 曹少卫 李久林 陈向东 唐卫清 王晓军

1 总 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规范和引导施工阶段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提升施工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应用效率和效益,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施工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

1.0.3 施工阶段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使用和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模型。

2.0.2 建筑信息模型元素 BIM element
    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组成单元。简称模型元素。

2.0.3 模型细度 level of development(LOD)
    模型元素组织及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的详细程度。

2.0.4 施工建筑信息模型 BIM in construction
    施工阶段应用的建筑信息模型。简称施工BIM。

.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施工BIM应用的目标和范围应根据项目特点、合约要求及工程项目相关方BIM应用水平等综合确定。

3.1.2 施工BIM应用宜覆盖包括工程项目深化设计、施工实施、竣工验收等的施工全过程,也可根据工程项目实际需要应用于某些环节或任务。

3.1.3 施工BIM应用应事先制定施工BIM应用策划,并遵照策划进行BIM应用的过程管理。

3.1.4 施工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基础上创建,也可根据施工图等已有工程项目文件进行创建。

3.1.5 工程项目相关方在施工BIM应用中应采取协议约定等措施确定施工模型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的方式。

3.1.6 工程项目相关方应根据BIM应用目标和范围选用具有相应功能的BIM软件。

3.1.7 BIM软件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1 模型输入、输出;
    2 模型浏览或漫游;
    3 模型信息处理;
    4 相应的专业应用;
    5 应用成果处理和输出;
    6 支持开放的数据交换标准。

3.1.8 BIM软件宜具有与物联网、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集成或融合的能力。

3.2 施工BIM应用策划


3.2.1 工程项目的施工BIM应用策划应与其整体计划协调一致。

3.2.2 施工BIM应用策划宜明确下列内容:
    1 BIM应用目标;
    2 BIM应用范围和内容;
    3 人员组织架构和相应职责;
    4 BIM应用流程;
    5 模型创建、使用和管理要求;
    6 信息交换要求;
    7 模型质量控制和信息安全要求;
    8 进度计划和应用成果要求;
    9 软硬件基础条件等。

3.2.3 BIM应用流程编制宜分为整体和分项两个层次。整体流程应描述不同BIM应用之间的逻辑关系、信息交换要求及责任主体等。分项流程应描述BIM应用的详细工作顺序、参考资料、信息交换要求及每项任务的责任主体等。

3.2.4 制定施工BIM应用策划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确定BIM应用的范围和内容;
    2 以BIM应用流程图等形式明确BIM应用过程;
    3 规定BIM应用过程中的信息交换要求;
    4 确定BIM应用的基础条件,包括沟通途径以及技术和质量保障措施等。

3.2.5 施工BIM应用策划及其调整应分发给工程项目相关方。工程项目相关方应将BIM应用纳入工作计划。

3.3 施工BIM应用管理

3.3.1 工程项目相关方应明确施工BIM应用的工作内容、技术要求、工作进度、岗位职责、人员及设备配置等。

3.3.2 工程项目相关方应建立BIM应用协同机制,制订模型质量控制计划,实施BIM应用过程管理。

3.3.3 模型质量控制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模型与工程项目的符合性检查;
    2 不同模型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检查;
    3 模型与相应标准规定的符合性检查;
    4 模型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检查。

3.3.4 工程项目相关方宜结合BIM应用阶段目标及最终目标,对BIM应用效果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并总结实施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3.3.5 施工BIM应用的成果交付应按合约规定进行。

.

4 施工模型

4.1 一般规定


4.1.1 施工模型可包括深化设计模型、施工过程模型和竣工验收模型。

4.1.2 施工模型应根据BIM应用相关专业和任务的需要创建,其模型细度应满足深化设计、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等任务的要求。

4.1.3 施工模型宜按统一的规则和要求创建。当按专业或任务分别创建时,各模型应协调一致,并能够集成应用。

4.1.4 模型创建宜采用统一的坐标系、原点和度量单位。当采用自定义坐标系时,应通过坐标转换实现模型集成。

4.1.5 模型元素信息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尺寸、定位、空间拓扑关系等几何信息;
    2 名称、规格型号、材料和材质、生产厂商、功能与性能技术参数,以及系统类型、施工段、施工方式、工程逻辑关系等非几何信息。

4.2 模型创建


4.2.1 深化设计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基础上,通过增加或细化模型元素等方式进行创建。

4.2.2 施工过程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基础上创建。宜根据工作分解结构(WBS)和施工方法对模型元素进行必要的拆分或合并处理,并按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模型及模型元素附加或关联施工信息。

4.2.3 竣工验收模型宜在施工过程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竣工验收要求,通过修改、增加或删除相关信息创建。

4.2.4 当工程发生变更时,应更新施工模型、模型元素及相关信息,并记录工程及模型的变更。

4.2.5 模型或模型元素的增加、细化、拆分、合并、集成等操作后应进行模型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检查。

4.3 模型细度

4.3.1 施工模型及上游的施工图设计模型细度等级代号应符合表4.3.1的规定,深化设计模型和施工过程模型的细度可按本标准附录A采用。

表4.3.1 施工模型及上游的施工图设计模型细度等级代号


4.3.2 施工图设计模型的细度应符合国家现行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4.3.3 深化设计模型宜包括土建、钢结构、机电等子模型,支持深化设计、专业协调、施工模拟、预制加工、施工交底等BIM应用。

4.3.4 施工过程模型宜包括施工模拟、预制加工、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子模型,支持施工模拟、预制加工、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施工监理等BIM应用。

4.3.5 竣工验收模型宜基于施工过程模型形成,包含工程变更,并附加或关联相关验收资料及信息,与工程项目交付实体一致,支持竣工验收BIM应用。

4.3.6 施工模型在满足BIM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宜采用较低的模型细度。

4.3.7 施工模型在满足模型细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使用文档、图形、图像、视频等扩展信息。

4.3.8 施工模型元素应具有统一的分类、编码和命名规则。模型元素信息的命名和格式应统一。

4.4 模型信息共享


4.4.1 施工模型应满足工程项目相关方协同工作的需要,支持工程项目相关方获取、应用及更新信息。

4.4.2 对于用不同BIM软件创建的施工模型,宜使用开放或兼容的数据格式进行模型数据交换,实现各施工模型的合并或集成。

4.4.3 用于共享的模型元素应能被唯一识别。

4.4.4 模型宜包括创建者与更新者、创建和更新时间、所使用的软件与版本,以及软硬件环境等可追溯和重现的信息。

4.4.5 工程项目相关方之间的模型信息共享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4.6 用于共享的模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模型与设计保持一致;
    2 模型数据已经通过审核、清理;
    3 模型数据是经过确认的版本;
    4 模型数据内容和格式符合数据互用要求。

.

5 深化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建筑施工中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钢结构深化设计、机电深化设计等宜应用BIM。

5.1.2 深化设计BIM软件应具备空间协调、工程量统计、深化设计图和报表生成等功能。

5.1.3 深化设计图应包括二维图和必要的三维模型视图。

5.2 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


5.2.1 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中的二次结构设计、预留孔洞设计、节点设计、预埋件设计等宜应用BIM。

5.2.2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中,可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施工图创建深化设计模型,输出深化设计图、工程量清单等(图5.2.2)。

5.2.3 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除应包括施工图设计模型元素外,还应包括二次结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节点等类型的模型元素,其内容宜符合表5.2.3的规定。

表5.2.3 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元素及信息
5026191_0df1520684bc4dd5b171022ab90d4d9f.jpg



5026192_5d10b31c9a2442cfb8db916df41294c5.jpg
图5.2.2 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典型流程
5.2.4 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深化设计模型、深化设计图、碰撞检查分析报告、工程量清单等。其中,碰撞检查分析报告应包括碰撞点的位置、类型、修改建议等内容。

5.2.5 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二次结构设计;
    2 孔洞预留;
    3 节点设计;
    4 预埋件设计;
    5 模型的碰撞检查;
    6 砌块自动排布;
    7 深化设计图生成。

5.3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

5.3.1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中的预制构件平面布置、拆分、设计,以及节点设计等宜应用BIM。

5.3.2 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中,可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施工图,以及预制方案、施工工艺方案等创建深化设计模型,输出平立面布置图、构件深化设计图、节点深化设计图、工程量清单等(图5.3.2)。

5.3.3 预制构件拆分时,宜依据施工吊装工况、吊装设备、运输设备和道路条件、预制厂家生产条件以及标准模数等因素确定其位置和尺寸等信息。

5.3.4 宜应用深化设计模型进行安装节点、专业管线与预留预埋、施工工艺等的碰撞检查以及安装可行性验证。

5.3.5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除施工图设计模型元素外,还应包括预埋件和预留孔洞、节点和临时安装措施等类型的模型元素,其内容宜符合表5.3.5的规定。


图5.3.2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深化设计BIM应用典型流程

表5.3.5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元素及信息
5026194_7babda56a9734d51ba8a25b7a37964ba.jpg
5.3.6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深化设计模型、碰撞检查分析报告、设计说明、平立面布置图,以及节点、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图和计算书、工程量清单等。

5.3.7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预制构件拆分;
    2 预制构件设计计算;
    3 节点设计计算;
    4 预留洞、预埋件设计;
    5 模型的碰撞检查;
    6 深化设计图生成。

5.4 钢结构深化设计

5.4.1 钢结构深化设计中的节点设计、预留孔洞、预埋件设计、专业协调等宜应用BIM。

5.4.2 在钢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中,可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施工图和相关设计文件、施工工艺文件创建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输出平立面布置图、节点深化设计图、工程量清单等(图5.4.2)。


图5.4.2 钢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典型流程
5.4.3 钢结构节点设计BIM应用应完成结构施工图中所有钢结构节点的深化设计图、焊缝和螺栓等连接验算,以及与其他专业协调等内容。

5.4.4 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除应包括施工图设计模型元素外,还应包括节点、预埋件、预留孔洞等模型元素,其内容宜符合表5.4.4的规定。

表5.4.4 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元素及信息
5026196_42f752fc8177456db0ff6a941107c431.jpg


5.4.5 钢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平立面布置图、节点深化设计图、计算书及专业协调分析报告等。

5.4.6 钢结构深化设计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钢结构节点设计计算;
    2 钢结构零部件设计;
    3 预留孔洞、预埋件设计;
    4 深化设计图生成。

5.5 机电深化设计


5.5.1 机电深化设计中的设备选型、设备布置及管理、专业协调、管线综合、净空控制、参数复核、支吊架设计及荷载验算、机电末端和预留预埋定位等宜应用BIM。

5.5.2 在机电深化设计BIM应用中,可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或建筑、结构、机电和装饰专业设计文件创建机电深化设计模型,完成相关专业管线综合,校核系统合理性,输出机电管线综合图、机电专业施工深化设计图、相关专业配合条件图和工程量清单等(图5.5.2)。

5.5.3 深化设计过程中,应在模型中补充或完善设计阶段未确定的设备、附件、末端等模型元素。

5.5.4 管线综合布置完成后应复核系统参数,包括水泵扬程及流量、风机风压及风量、冷热负荷、电气负荷、灯光照度、管线截面尺寸、支架受力等。

5.5.5 机电深化设计模型元素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元素基础上,确定具体尺寸、标高、定位和形状,并应补充必要的专业信息和产品信息,其内容宜符合表5.5.5的规定。

表5.5.5 机电深化设计模型元素及信息


图5.5.2 机电深化设计BIM应用典型流程


5.5.6 机电深化设计模型应包括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等各系统的模型元素,以及支吊架、减振设施、管道套管等用于支撑和保护的相关模型元素。

5.5.7 机电深化设计模型可按专业、子系统、楼层、功能区域等进行组织。

5.5.8 机电深化设计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机电深化设计模型、机电深化设计图、碰撞检查分析报告、工程量清单等。

5.5.9 机电深化设计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管线综合;
    2 参数复核计算;
    3 支吊架选型及布置;
    4 与厂家产品对应的模型元素库。

.

6 施工模拟

6.1 一般规定


6.1.1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施工组织模拟和施工工艺模拟宜应用BIM。

6.1.2 施工模拟前应确定BIM应用内容、BIM应用成果分阶段或分期交付计划,并应分析和确定工程项目中需基于BIM进行施工模拟的重点和难点。

6.1.3 当施工难度大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宜应用BIM进行施工工艺模拟。

6.2 施工组织模拟


6.2.1 施工组织中的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平面布置、进度计划等宜应用BIM。

6.2.2 在施工组织模拟BIM应用中,可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和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文档等创建施工组织模型,并应将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和平面布置等信息与模型关联,输出施工进度、资源配置等计划,指导和支持模型、视频、说明文档等成果的制作与方案交底(图6.2.2)。

6.2.3 施工组织模拟前应制订工程项目初步实施计划,形成施工顺序和时间安排。

6.2.4 宜根据模拟需要将施工项目的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和平面布置等信息附加或关联到模型中,并按施工组织流程进行模拟。

6.2.5 工序安排模拟应根据施工内容、工艺选择及配套资源等,明确工序间的搭接、穿插等关系,优化项目工序安排。

6.2.6 资源配置模拟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同信息以及各施工工艺对资源的需求等,优化资源配置计划。


图6.2.2 施工组织模拟BIM应用典型流程
6.2.7 平面布置模拟应结合施工进度安排,优化各施工阶段的垂直运输机械布置、现场加工车间布置以及施工道路布置等。

6.2.8 施工组织模拟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及平面布置等存在的问题,形成施工组织模拟分析报告等指导文件。

6.2.9 施工组织模拟完成后,应根据模拟成果对工序安排、资源配置、平面布置等进行协调和优化,并将相关信息更新到模型中。

6.2.10 施工组织模型除应包括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元素外,还应包括场地布置、周边环境等类型的模型元素,其内容宜符合表6.2.10的规定。

表6.2.10 施工组织模型元素及信息
5026200_46a53d93225741bab8638a21e3653f88.jpg


6.2.11 施工组织模拟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施工组织模型、施工模拟动画、虚拟漫游文件、施工组织优化报告等。施工组织优化报告应包括施工进度计划优化报告及资源配置优化报告等。

6.2.12 施工组织模拟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工作面区域模型划分;
    2 将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计划等相关信息与模型关联;
    3 进行空间冲突检查、时间冲突检查和净空检查等;
    4 对项目所有冲突进行完整记录;
    5 输出模拟报告以及相应的文档资料。


6.3 施工工艺模拟


6.3.1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土方工程、大型设备及构件安装、垂直运输、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等施工工艺模拟宜应用BIM。

6.3.2 在施工工艺模拟BIM应用中,可基于施工组织模型和施工图创建施工工艺模型,并将施工工艺信息与模型关联,输出资源配置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等,指导模型创建、视频制作、文档编制和方案交底(图6.3.2)。

6.3.3 在施工工艺模拟前应完成相关施工方案的编制,确认工艺流程及相关技术要求。

6.3.4 土方工程施工工艺模拟应根据开挖量、开挖顺序、开挖机械数量安排、土方运输车辆运输能力、基坑支护类型及换撑等因素,优化土方工程施工工艺。

6.3.5 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模拟应优化模板数量、类型,支撑系统数量、类型和间距,支设流程和定位,结构预埋件定位等。

6.3.6 临时支撑施工工艺模拟应优化临时支撑位置、数量、类型、尺寸,并宜结合支撑布置顺序、换撑顺序、拆撑顺序。

6.3.7 大型设备及构件安装工艺模拟应综合分析柱梁板墙、障碍物等因素,优化大型设备及构件进场时间点、吊装运输路径和预留孔洞等。

6.3.8 复杂节点施工工艺模拟应优化节点各构件尺寸、各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空间要求,以及节点施工顺序。

6.3.9 垂直运输施工工艺模拟应综合分析运输需求、垂直运输器械的运输能力等因素,结合施工进度优化垂直运输组织计划。

6.3.10 脚手架施工工艺模拟应综合分析脚手架组合形式、搭设顺序、安全网架设、连墙杆搭设、场地障碍物、卸料平台与脚手架关系等因素,优化脚手架方案。

图6.3.2 施工工艺模拟BIM应用典型流程


6.3.11 预制构件拼装施工工艺模拟应综合分析连接件定位、拼装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拼装工作空间要求以及拼装顺序等因素,检验预制构件加工精度。

6.3.12 在施工工艺模拟过程中宜将涉及的时间、人力、施工机械及其工作面要求等信息与模型关联。

6.3.13 在施工工艺模拟过程中,宜及时记录出现的工序交接、施工定位等存在的问题,形成施工模拟分析报告等方案优化指导文件。

6.3.14 宜根据施工工艺模拟成果进行协调优化,并将相关信息同步更新或关联到模型中。

6.3.15 施工工艺模拟模型可从已完成的施工组织模型中提取,并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完善,也可在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模型基础上创建。

6.3.16 施工工艺模拟前应明确模型范围,根据模拟任务调整模型,并满足下列要求:
    1 模拟过程涉及空间碰撞的,应确保足够的模型细度及工作面;
    2 模拟过程涉及与其他施工工序交叉时,应保证各工序的时间逻辑关系合理;
    3 除上述1、2款以外对应专项施工工艺模拟的其他要求。

6.3.17 施工工艺模拟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施工工艺模型、施工模拟分析报告、可视化资料、必要的力学分析计算书或分析报告等。宜基于BIM应用交付成果,进行可视化展示或施工交底。

6.3.18 施工工艺模拟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将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成本计划等相关信息与模型关联;
    2 进行时间冲突和空间冲突检查;
    3 施工过程有关计算分析及设计;
    4 对项目所有冲突进行完整记录;
    5 输出模拟报告以及相应的可视化资料。

.

7 预制加工

7.1 一般规定


7.1.1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钢结构构件加工和机电产品加工等宜应用BIM。

7.1.2 预制加工模型宜从深化设计模型中获取加工依据。预制加工成果信息应附加或关联到模型中。

7.1.3 预制加工BIM应用宜建立编码体系和工作流程。

7.1.4 预制加工BIM软件应具备加工图生成功能,并支持常用数控加工、预制生产控制系统的数据格式。

7.1.5 预制加工模型宜附加或关联条形码、电子标签等成品管理物联网标识信息。

7.1.6 预制加工产品的物流运输和安装等信息宜附加或关联到模型中。

7.2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


7.2.1 混凝土预制构件工艺设计、构件生产、成品管理等宜应用BIM。

7.2.2 在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BIM应用中,可基于深化设计模型和生产确认函、变更确认函、设计文件等创建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模型,通过提取生产料单和编制排产计划形成资源配置计划和加工图,并在构件生产和质量验收阶段形成构件生产的进度、成本和质量追溯等信息(图7.2.2)。

7.2.3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模型可从深化设计模型中提取,并增加模具、生产工艺、养护及成品堆放等信息。

7.2.4 宜根据设计图和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模型,对钢筋进行翻样,并生成钢筋下料文件及清单,相关信息宜附加或关联到模型中。

图7.2.2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BIM应用典型流程


7.2.5 宜建立混凝土预制构件编码体系和生产管理编码体系。构件编码体系应与构件生产模型数据一致,应包括构件类型码、识别码、材料属性编码、几何信息编码等。生产管理编码体系应包括合同编码、工位编码、设备机站编码、人员编码等。

7.2.6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模型宜在深化设计模型基础上,附加或关联生产信息、构件属性、构件加工图、工序工艺、质检、运输控制、生产责任主体等信息,其内容宜符合表7.2.6的规定。

表7.2.6 混凝土预制构件模型元素及信息


7.2.7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模型、加工图,以及构件生产相关文件。

7.2.8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创建、存储、读取混凝土预制构件库;
    2 记录、管理、展示加工生产和质检信息;
    3 输出仓储、运输及工程安装所需信息。

7.3 钢结构构件加工


7.3.1 钢结构构件加工中技术工艺管理、材料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成本管理、成品管理等宜应用BIM。

7.3.2 在钢结构构件加工BIM应用中,可基于深化设计模型和加工确认函、变更确认函、设计文件创建钢结构构件加工模型,基于专项加工方案和技术标准完成模型细部处理,基于材料采购计划提取模型工程量,基于工厂设备加工能力、排产计划及工期和资源计划完成预制加工模型的批次划分,基于工艺指导书等资料编制工艺文件,并在构件生产和质量验收阶段形成构件生产的进度信息、成本信息和质量追溯信息(图7.3.2)。

7.3.3 发生设计变更时,应按变更后的深化设计图或模型更新构件加工模型。

7.3.4 应根据设计图、设计变更、加工图等文件要求,从预制加工模型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排版套料,形成材料采购计划。

7.3.5 材料代用时,宜在钢结构构件加工模型中注明代用材料的编号、规格、原材料、质量检验、物流运输、使用、设计变更等信息。

7.3.6 钢结构构件加工过程相关信息宜附加或关联到加工模型,实现加工过程的追溯管理。

7.3.7 钢结构加工模型元素宜在深化设计模型元素基础上,附加或关联材料、生产批次、构件属性、零构件图、工序工艺、工期成本、质量管理等信息,其内容宜符合表7.3.7的规定。

表7.3.7 钢结构加工模型元素及信息



图7.3.2 钢结构构件加工BIM应用典型流程


7.3.8 钢结构构件加工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钢结构构件加工模型、加工图,以及钢结构构件相关技术参数和安装要求等信息。

7.3.9 钢结构构件加工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对预制加工模型进行分批计划管理,结合加工厂加工能力形成排产计划,并反馈到预制加工模型中;
    2 按批次从预制加工模型中获取零件信息,处理后形成排版套料文件,并形成物料追溯信息;
    3 按工艺方案要求形成加工工艺文件和工位路线信息;
    4 根据加工确认函、设计变更单、设计文件等管理图纸文件的版次、变更记录等,并反馈到预制加工模型中;
    5 将数控代码等加工工艺参数按标准格式传输给数控加工设备;
    6 将构件生产和质量验收阶段形成的生产进度信息、成本信息和质量追溯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反馈到预制加工模型中。

7.4 机电产品加工

7.4.1 机电产品加工的产品模块准备、产品加工、成品管理等宜应用BIM。

7.4.2 在机电产品加工BIM应用中,可基于深化设计模型和加工确认函、设计变更单、施工核定单、设计文件创建机电产品加工模型,基于专项加工方案和技术标准完成模型细部处理,基于材料采购计划提取模型工程量,基于工厂设备加工能力、排产计划及工期和资源计划完成预制加工模型的批次划分,基于工艺指导书等资料编制工艺文件,在构件生产和质量验收阶段形成构件生产的进度信息、成本信息和质量追溯信息(图7.4.2)。

7.4.3 机电产品宜按其功能差异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模块,并建立模块数据库。

7.4.4 对机电产品模块应进行编码,其编码应具有唯一性。


图7.4.2 机电产品加工BIM应用典型流程
7.4.5 宜基于模型采用拼装工艺模拟方式检验机电产品模块的加工精度。

7.4.6 机电产品加工模型元素宜在深化设计模型元素基础上,附加或关联生产属性、加工图、工序工艺、产品管理等信息,其内容宜符合表7.4.6的规定。

表7.4.6 机电加工模型元素及信息
5026207_1f290167c03b42d0a96f54e440d68a32.jpg


7.4.7 机电产品加工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机电产品加工模型、加工图,以及产品模块相关技术参数和安装要求等信息。

7.4.8 机电产品加工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与数字化加工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2 支持基于模型的产品模块拆分、工艺设计、虚拟制造、预装配及其性能评价;
    3 记录和管理产品模块准备、数字化生产、产品物流运输和安装信息;
    4 设计信息和生产过程的可视化,产品加工的虚拟仿真,虚拟加工模块产品的装配仿真,以及虚拟加工过程中的人机协同作业等。

.

8 进度管理

8.1 一般规定


8.1.1 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计划编制和进度控制等宜应用BIM。

8.1.2 进度计划编制BIM应用应根据项目特点和进度控制需求进行。

8.1.3 进度控制BIM应用过程中,应对实际进度的原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并将实际进度信息附加或关联到进度管理模型。

8.2 进度计划编制

8.2.1 进度计划编制中的工作分解结构创建、计划编制、与进度相对应的工程量计算、资源配置、进度计划优化、进度计划审查、形象进度可视化等宜应用BIM。

8.2.2 在进度计划编制BIM应用中,可基于项目特点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并编制进度计划,可基于深化设计模型创建进度管理模型,基于定额完成工程量估算和资源配置、进度计划优化,并通过进度计划审查(图8.2.2)。

8.2.3 工作分解结构应根据项目的整体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施工段、工序依次分解,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工作分解结构中的施工段应与模型、模型元素或信息相关联;
    2 工作分解结构宜达到支持制定进度计划的详细程度,并包括任务间关联关系;
    3 在工作分解结构基础上创建的施工模型应与工程施工的区域划分、施工流程对应。


图8.2.2 进度计划编制BIM应用典型流程
8.2.4 施工任务及节点应根据验收的先后顺序划分;按施工部署要求,确定工作分解结构中每个任务的开工、竣工日期及关联关系,并确定下列信息:
    1 里程碑节点及其开工、竣工时间;
    2 结合任务间的关联关系、任务资源、任务持续时间以及里程碑节点的时间要求,编制进度计划,明确各个节点的开工、竣工时间以及关键线路。

8.2.5 创建进度管理模型时,应根据工作分解结构对导入的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进行拆分或合并处理,并将进度计划与模型关联。

8.2.6 宜基于进度管理模型估算各任务节点的工程量,在模型中附加工程量信息,并关联定额信息。

8.2.7 应基于工程量以及人工、材料、机械等因素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进度计划信息附加或关联到模型中。

8.2.8 在进度计划编制BIM应用中,进度管理模型宜在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基础上,附加或关联工作分解结构、进度计划、资源和进度管理流程等信息,其内容宜符合表8.2.8的规定。

表8.2.8 进度计划编制中进度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
5026209_49d3fee4419f469e9c8ddae6e20c0b36.jpg


5026210_c7941e2d7eb1407b9e5772d69b159409.jpg
8.2.9 附加或关联信息到进度管理模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工作分解结构的每个节点均宜附加进度信息;
    2 人工、材料、机械等定额资源信息宜基于模型与进度计划关联;
    3 进度管理流程中需要存档的表单、文档以及施工模拟动画等成果宜附加或关联到模型中。

8.2.10 进度计划编制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进度管理模型、进度审批文件,以及进度优化与模拟成果等。

8.2.11 进度计划编制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接收、编制、调整、输出进度计划等;
    2 工程定额数据库;
    3 工程量计算;
    4 进度与资源优化;
    5 进度计划审批流程。

8.3 进度控制


8.3.1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跟踪对比分析、进度预警、进度偏差分析、进度计划调整等宜应用BIM。

8.3.2 在进度控制BIM应用中,应基于进度管理模型和实际进度信息完成进度对比分析,并应基于偏差分析结果更新进度管理模型(图8.3.2)。

8.3.3 进行进度对比分析时,应基于附加或关联到进度管理模


图8.3.2 进度控制BIM应用典型流程
型的实际进度信息、项目进度计划和与之关联的资源及成本信息,对比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输出项目的进度时差。

8.3.4 进行进度预警时,应制定预警规则,明确预警提前量和预警节点,并根据进度时差,对应预警规则生成项目进度预警信息。

8.3.5 项目后续进度计划应根据项目进度对比分析结果和预警信息进行调整,进度管理模型应作相应更新。

8.3.6 在进度控制BIM应用中,进度管理模型应在进度计划编制中进度管理模型基础上,增加实际进度和进度控制等信息,其内容宜符合表8.3.6的规定。

表8.3.6 进度控制中进度管理模型元素
5026212_2e13ac8c87704ee9b3439dba04d43dca.jpg


8.3.7 进度控制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进度管理模型、进度预警报告、进度计划变更文档等。

8.3.8 进度控制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进度计划调整;
    2 将实际进度信息附加或关联到模型中;
    3 不同视图下的进度对比分析;
    4 进度预警;
    5 进度计划变更审批。

.

9 预算与成本管理

9.1 一般规定


9.1.1 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施工图预算和成本管理等宜应用BIM。

9.1.2 在施工图预算BIM应用中,应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基础上补充必要的施工信息进行施工图预算。

9.1.3 在成本管理BIM应用中,应根据项目特点和成本控制需求,编制不同层次、不同周期及不同项目参与方的成本计划。

9.1.4 在成本管理BIM应用中,应对实际成本的原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并将实际成本信息附加或关联到成本管理模型。

9.2 施工图预算

9.2.1 施工图预算中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确定、工程量计算、分部分项计价、工程总造价计算等宜应用BIM。

9.2.2 在施工图预算BIM应用中,宜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创建施工图预算模型,基于清单规范和消耗量定额确定工程量清单项目,输出招标清单项目、招标控制价或投标清单项目及投标报价单(图9.2.2)。

9.2.3 创建施工图预算模型时,应根据施工图预算要求,对导入的施工图设计模型进行检查和调整。

9.2.4 确定工程量清单项目和计算工程量时,应针对相关模型元素识别工程量清单项目并计算其工程量。

9.2.5 分部分项计价时,应针对每个工程量清单项目根据定额确定综合单价,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相关模型元素的成本。


图9.2.2 施工图预算BIM应用典型流程
9.2.6 在施工图预算BIM应用中,施工图预算模型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基础上,附加或关联预算信息,其内容宜符合表9.2.6的规定。

表9.2.6 施工图预算模型元素
5026214_2fb94c0f2eee40399d0f6509b1ea1092.jpg


9.2.7 施工图预算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施工图预算模型、招标预算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投标预算工程量清单与投标报价单等。

9.2.8 施工图预算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导入施工图设计模型,创建施工图预算模型;
    2 编制招标预算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投标预算工程量清单与报价单;
    3 支持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和地方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及定额,支持企业定额的导入;
    4 生成工程量清单项目和确定综合单价;
    5 输出招标预算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投标预算工程量清单与投标报价单;
    6 输出施工图预算模型。

9.3 成本管理


9.3.1 成本管理中的成本计划制定、进度信息集成、合同预算成本计算、三算对比、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宜应用BIM。

9.3.2 在成本管理BIM应用中,宜基于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以及清单规范和消耗量定额创建成本管理模型,通过计算合同预算成本和集成进度信息,定期进行三算对比、纠偏、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工作(图9.3.2)。

9.3.3 确定成本计划时,宜使用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按本标准第9.2.2条确定施工图预算,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成本计划。

9.3.4 创建成本管理模型时,应根据成本管理要求,对导入的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进行检查和调整。

9.3.5 进度信息集成时,应为相关模型元素附加进度信息;合同预算成本可在施工图预算基础上确定;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宜按周或月定期进行。

9.3.6 在成本管理BIM应用中,成本管理模型宜在施工图预算模型基础上增加成本管理信息,其内容宜符合表9.3.6的规定。

图9.3.2 成本管理BIM应用典型流程


表9.3.6 成本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


9.3.7 成本管理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成本管理模型、成本分析报告等。

9.3.8 成本管理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导入施工图预算;
    2 编制施工预算成本;
    3 编制并附加合同预算成本;
    4 附加或关联施工进度信息;
    5 附加或关联实际进度及实际成本信息;
    6 进行三算对比;
    7 按进度、部位、分项、分包方等分别生成材料清单及施工预算报表;
    8 按进度、部位、分项、分包方等分别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

.

10 质量与安全管理

10.1 一般规定


10.1.1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等宜应用BIM。

10.1.2 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BIM应用应根据项目特点和质量与安全管理需求,编制不同范围、不同时间段的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计划。

10.1.3 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BIM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计划,对质量控制点和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

10.2 质量管理


10.2.1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的质量验收计划确定、质量验收、质量问题处理、质量问题分析等宜应用BIM。

10.2.2 在质量管理BIM应用中,宜基于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创建质量管理模型,基于质量验收标准和施工资料标准确定质量验收计划,进行质量验收、质量问题处理、质量问题分析工作(图10.2.2)。

10.2.3 创建质量管理模型时,宜对导入的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进行检查和调整。

10.2.4 确定质量验收计划时,宜利用模型针对整个工程项目确定质量验收计划,并将验收检查点附加或关联到相关模型元素上。

10.2.5 质量验收时,宜将质量验收信息附加或关联到相关模型元素上。

10.2.6 质量问题处理时,宜将质量问题处理信息附加或关联到相关模型元素上。


图10.2.2 质量管理BIM应用典型流程
10.2.7 质量问题分析时,宜利用模型按部位、时间、施工人员等等对质量信息和问题进行汇总和展示。

10.2.8 质量管理模型元素宜在深化设计模型元素或预制加工模型元素基础上,附加或关联质量管理信息,其内容宜符合表10.2.8的规定。

表10.2.8 质量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
5026218_a88a7dc12e7c46c8b65debae5d5f6dba.jpg


10.2.9 质量管理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质量管理模型、质量验收报告等。

10.2.10 质量管理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根据质量验收计划,生成质量验收检查点;
    2 支持施工质量验收国家和地方标准;
    3 在相关模型元素上附加或关联质量验收信息、质量问题及其处置信息;
    4 支持基于模型的查询、浏览及显示质量验收、质量问题及其处置信息;
    5 输出质量管理需要的信息。

10.3 安全管理

10.3.1 安全管理中的技术措施制定、实施方案策划、实施过程监控及动态管理、安全隐患分析及事故处理等宜应用BIM。

10.3.2 在安全管理BIM应用中,宜基于深化设计或预制加工等模型创建安全管理模型,基于安全管理标准确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处理安全隐患和事故,分析安全问题(图10.3.2)。

10.3.3 确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时,宜使用安全管理模型辅助相关人员识别风险源。

10.3.4 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时,宜使用安全管理模型向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将安全交底记录附加或关联到相关模型元素中。

10.3.5 处理安全隐患和事故时,宜使用安全管理模型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将安全隐患整改信息附加或关联到相关模型元素中;当安全事故发生时,宜将事故调查报告及处理决定附加或关联到相关模型元素中。

10.3.6 分析安全问题时,宜利用安全管理模型,按部位、时间等对安全信息和问题进行汇总和展示。

10.3.7 安全管理模型元素宜在深化设计模型元素或预制加工模型元素基础上,附加或关联安全生产/防护设施、安全检查、风险源、事故信息,其内容宜符合表10.3.7的规定。

表10.3.7 安全管理模型元素及信息
5026219_a1c23873e3d84d95ad6b52c6cae5dc4b.jpg



5026220_ca6b028bb04d4e2eae57ef6b28b320cb.jpg
图10.3.2 安全管理BIM应用典型流程
10.3.8 安全管理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安全管理模型及相关报告。

10.3.9 安全管理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根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识别安全风险源;
    2 支持相应地方的施工安全资料规定;
    3 基于模型进行施工安全交底;
    4 附加或关联安全隐患、事故信息及安全检查信息;
    5 支持基于模型的查询、浏览和显示风险源、安全隐患及事故信息;
    6 输出安全管理需要的信息。

.

11 施工监理

11.1 一般规定


11.1.1 施工阶段的监理控制、监理管理等宜应用BIM。

11.1.2 施工监理BIM应用中,应遵循工作职责对应一致的原则,按合约规定配合工程项目相关方完成相关工作。

11.2 监理控制


11.2.1 在施工监理控制BIM应用中,宜进行模型会审和基于模型的设计交底,并将模型会审记录和设计交底记录附加或关联到相关模型中。

11.2.2 施工监理控制中的质量、造价、进度控制,以及工程变更控制和竣工验收等宜应用BIM,并将监理控制的过程记录附加或关联到相应的施工过程模型中,将竣工验收监理记录附加或关联到竣工验收模型中(图11.2.2)。

11.2.3 在监理控制BIM应用中,宜在深化设计模型元素或施工过程模型元素基础上,附加或关联模型会审与设计交底信息,以及质量、进度、造价和工程变更等监理控制信息,其内容宜符合表11.2.3的规定。

表11.2.3 监理控制的模型元素及信息


图11.2.2 监理控制BIM应用典型流程


11.2.4 监理控制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模型会审、设计交底记录,质量、造价、进度等过程记录,监理实测实量记录、变更记录、竣工验收监理记录等。

11.2.5 监理控制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监理控制信息、记录及文档与模型关联;
    2 质量、造价、进度、工程变更、竣工验收等监理业务功能;
    3 监理控制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及报表输出。

11.3 监理管理


11.3.1 监理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宜应用BIM。

11.3.2 监理管理BIM应用中,宜基于深化设计模型或施工过程模型,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的记录和文件附加或关联到模型中(图11.3.2)。

11.3.3 在监理管理BIM应用中,宜在深化设计模型元素或施工过程模型元素基础上,附加或关联安全、合同等管理信息,其内容宜符合表11.3.3的规定。

表11.3.3 监理管理的模型元素及信息


图11.3.2 监理管理BIM应用典型流程


11.3.4 监理管理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安全管理记录、合同管理记录、信息资料等。

11.3.5 监理管理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安全管理;
    2 合同管理;
    3 将信息及资料附加或关联到模型中;
    4 信息及资料的查询、统计、分析及报表输出。

12 竣工验收


12.0.1 竣工验收阶段的竣工预验收和竣工验收宜应用BIM。

12.0.2 竣工验收模型应在施工过程模型上附加或关联竣工验收相关信息和资料,其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 185等的规定。

12.0.3 在竣工验收BIM应用中,应将竣工预验收与竣工验收合格后形成的验收信息和资料附加或关联到模型中,形成竣工验收模型(图12.0.3)。

12.0.4 竣工验收BIM软件宜具有下列专业功能:
    1 将验收信息和资料附加或关联到模型中;
    2 基于模型的查询、提取竣工验收所需的资料;
    3 与工程实测数据对比。

图12.0.3 竣工验收BIM应用典型流程


附录A 深化设计模型和施工过程模型的细度

表A-1 建筑场地的模型细度
5026227_b650f387aa8f474980a81ce3b83aaec3.jpg



表A-2 建筑及结构的模型细度
5026228_9e478e78fc594a8c92d20cf4d3a064d7.jpg
5026229_f3fc6c3b8be34f829ae05b4fe63b7de0.jpg
5026230_f3b78dfbe5a3496a9170c6a5e85874ed.jpg
5026231_2f090b46cb1642fdb472da35574e853b.jpg
5026232_d75ad56e21ad4771a56627fa07c41f1d.jpg
5026233_c60b9818929f4f30bfa2ed28c5a406d9.jpg
5026234_fa61b8bba62d4075af2e8becbf7293f3.jpg
5026235_9ad4a00cbff04df9a07b71a6422f6829.jpg
5026236_ddc4beea79e34a3394c110c4296cf390.jpg
5026237_540b68c44e4f4fb49047aa6f2cfba574.jpg
5026238_1ba8075635e74c55a47776b7b941d429.jpg
5026239_2b3d51e3ba8a476c9883eadb8a03e830.jpg

表A-3 给水排水的模型细度
5026240_4769f50d428445bd9a8082cda3a39799.jpg
5026241_dd7a3a40a3fd43cba188a8f3646dc38d.jpg

表A-4 建筑电气的模型细度
5026242_a4e3c68a63204b2f8bac51fb6cbf6eaa.jpg
5026243_908b4aa4a786433bb28b685c0de06b50.jpg

表A-5 暖通空调的模型细度
5026244_9e762fc978544d4c9e653335965f4dc5.jpg
5026245_88a3d4b7de2349ec9bbf0d18ea0156ed.jpg

表A-6 施工措施的模型细度
5026246_0183564109874d47b85e914a79d882b3.jpg

表A-7 施工模拟的模型细度
5026247_d72375b7c425443e9d812f4be3ebead6.jpg
5026248_7e51b266138c4b10a5a12cd09f55f425.jpg
5026249_ab90c95493bb4598add88c7bbb34ac58.jpg
5026250_1c9ebbbcedff46aea82c45e31e94607c.jpg

表A-8 预制加工的模型细度
5026251_af0644c902d8468795aec7f54b706709.jpg
5026252_581e1c1f79d94e119b498d305eee7424.jpg
5026253_43216b97099d464596c3189fb8b9ca15.jpg

表A-9 进度管理的模型细度
5026254_051a38d33e8e493c80034dd2702f8951.jpg
5026255_75bbade6ec5a42fb90e2923b0607b54d.jpg
5026256_c8821071f3434ad7a2f2cf59537e73aa.jpg

表A-10 成本管理的模型细度
5026257_03708ff8f6084eaabc5880296c343d2b.jpg
5026258_751588fc15854a1ba419c8f5e63a4de7.jpg
5026259_8d91163dd32249f0a47644363663e995.jpg
5026260_7d8b0491660840d9ae3fbe0a736298a5.jpg

表A-11 质量管理的模型细度
5026261_65dd54417f5946a89624909a40fcf145.jpg
5026262_a19606879c9b4b238b0d0bf13c11bdd3.jpg

表A-12 安全管理的模型细度
5026263_b091bfbf75ba4325a815accc3dce91a5.jpg
5026264_108cc0fb39d94eb498feb8a1b5f37ceb.jpg

表A-13 施工监理的模型细度
5026265_c279401bf38e4d7892c8826b6f29dfe1.jpg
5026266_2ffd78614b6f4a71bb6965b83488e3e1.jpg
5026267_3b33c54c17294d7e864ea72208de9cf5.jpg
5026268_8b4fef5546684c0cb7a7f612c53d3ab8.jpg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
    2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 185

下载地址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