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2-2008最新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2-2008最新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029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2-2008最新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简介:

"CJJ2-200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桥梁与隧道工程分会发布的一部关于城市桥梁施工与质量控制的国家标准。该规范于2008年发布,主要针对城市桥梁的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施工、材料选用、工艺流程、质量控制、验收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

这部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前言:阐述了规范的制定背景、目的和适用范围等。 2. 施工准备:规定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如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审查、技术交底等。 3. 桥梁主体施工:详细规定了桥梁各部分(如桥墩、桥台、梁体、桥面等)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以及验收标准。 4. 安全与环境保护: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要求。 5. 质量验收:明确了桥梁施工的验收程序、标准和方法,以及不合格项的处理办法。

CJJ2-2008规范的发布,旨在规范城市桥梁施工行为,保证桥梁工程质量,确保城市桥梁工程的安全、稳定和耐用,是桥梁建设行业的重要技术指导文件。

CJJ2-2008最新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2采用分次投料搅拌工艺时,搅拌时间应按工艺要求办理

外加剂时,外加剂应调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再掺入,搅

3当采用其他形式的搅拌设备时,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设备说明书的规定办理,在经试验确定, 7.4.6混凝土拌合物应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的检测方法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的规定。 7.4.7混凝土拌合物的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随机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 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如混凝主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 入模的时间不越过15min时,其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取样检测。 7.4.8拌制高强度混凝土必须使用强制式搅拌机,减水剂宜采用后掺法。加入减水剂后,混凝土拌 合物在搅拌机中继续觉拌的时间,当用粉剂时不得少于60s,当用溶液时不得少于30s。 7.4.9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落度损失等现象的措施。用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时,途中应以每分钟2~4转的慢速进行搅动。当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出 现离析、严重泌水等现象,应进行第二次搅拌。经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7.4.10混凝土从加水搅拌至入模的延续时间不宜大于7.4.10的规定。

DBJ 14-064-2010 建筑施工现场塔式起重机安全性能评估技术规程表7.4.10混凝土从加水搅拌至入模的延续时

参用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时,运输允许持续时间应根据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横板、钢筋和预理件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设计和施工设计要求。 的杂物、积水、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内面应涂刷隔离剂,并不得污染钢筋等。 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

过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7.5.3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水平分层浇筑,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 捣实,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 过表7.5.3的规定

表7.5.3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

注:表列规定可根据结构和振动器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

7.5.4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振动器振捣。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理部件。振捣持续时间 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7.5.5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 土运输、浇箱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表75.5的规定

表7.5.5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允许时间(min)

7.5.6当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间断时间超过本规范第7.5.5条规定时,应设置施工缝,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施 工缝不得呈斜面。 2先浇混凝士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应及时凿除。凿除时的混凝土强度,水冲法应达到 0.5MPa;人工凿毛应达到2.5MPa;机械凿毛应达到10MPa。 3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清除干净,在浇筑后续混凝土前,应铺10~20mm同配比的水泥 砂浆。 4重要部位及有抗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 或石;有抗渗要求的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止水带。 5施工缝处理后,应待下层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浇筑后续混凝土。

7.6.1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对象、环境、水泥品种、外加剂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制定具体的 养护方案,并应严格执行方案规定的养护制度。 7.6.2常温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并洒水养护。 7.6.3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并不得对混凝土洒水养护。 7.6.4混凝土洒水养护的时间,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不 得少于7d;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等要求以及高强度混凝土,不得少于14d。使用真空吸水的 混凝土,可在保证强度条件下适当缩短养护时间。 7.6.5采用涂刷薄膜养护剂养护时,养护剂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制定操作工艺, 7.6.6采用塑料膜覆盖养护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严密,保证膜内有足够的凝结水。

7.7.1泵送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应符合下列

1水泥应采用保水性好、泌水性小的品种,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含掺合料)不宜小于300kg/m² 2细骨料宜选用中砂,粒径小于300μum颗粒所占的比例宜为15%~20%,砂率宜为38%~45% 3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含最不宜大于10%;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所用输送管 的管径之比宜符合表7.7.1的规定。

表7.7.1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管径之比

4掺入粉煤灰后,砂率宜减小2%~6%。粉煤灰掺入量,硅酸盐水泥不宜大于水泥重量的30% 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大于20%、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宜大于15% 5混凝土的配合比除应满足设计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外,尚应满足泵送要求。泵送混凝土入泵 落度不宜小于80mm;当泵送高度大于100m时,不宜小于180mm。水灰比宜为0.4~0.6。 .7.2泵送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4掺人粉煤灰后,砂率宜减小2%~6%。粉煤灰掺人量,硅酸盐水泥不宜天于水泥重量的30% 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大于20%、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宜大于15%。 5混凝土的配合比除应满足设计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外,尚应满足泵送要求。泵送混凝土入泵 落度不宜小于80mm;当泵送高度大于100m时,不宜小于180mm。水灰比宜为0.4~0.6。 7.7.2泵送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输送混凝土的泵能连续工作。 2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

泵送前应先用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润滑输送管内壁。 泵送混凝土因故间歇时间超过45min时,应采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5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产生阻塞

7.8.1抗冻混凝土应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7.8.2抗冻混凝土宜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其含泥量不得大于1%,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细 骨料含泥量不得大于3%,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 7.8.3抗冻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得大于0.5。 7.8.4位于水位变动区的抗冻混凝上,其抗冻等级不得低于表7.8.4的规定

表7.8.4水位变动区混凝土抗冻等级

7.8.5抗冻混凝土必须掺入适量引气剂,其拌合物的含气量应符合表7.8.5的规定。

表7.8.5抗冻混凝士拌合物含气量控制范围

7.8.6处于冻融循环下的重要工程混凝土,宜进行骨料的坚固性试验,坚固性试验的失重率, 料应小于8%:粗骨料应小于5%。

7.8.7处于十湿交替、冻融循环下的混凝土,粗、细骨料中的水溶性氯化物折台氯离子含量均不得 超过骨料质量的0.02%。如使用环境的季节或日夜温差剧烈,应选用线胀系数较小的粗骨料,以提 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7.8.8抗冻混凝土除应检验强度外,尚应检验其抗冻性能

土。 7.9.2抗渗混凝土应选用泌水小、水化热低的水泥。采用水泥时,应加入减小泌水性的外加剂。 7.9.3抗渗混凝土的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粒级,最大粒径不得大于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细骨 料含泥量不得大于3%。 7.9.4抗渗混凝土宜采用防水剂、膨胀剂、引气剂、减水剂或引气减水剂等外加剂。掺用引气剂时 含气量宜控制在3%~5%。 7.9.5抗渗混凝土宜掺用矿物掺合料。 7.9.6配制抗渗混凝土时,其抗渗压力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 7.9.7抗渗棍凝土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总量不宜小于320kg/m;砂率宜为35%~45%;最大水胶比 应符合表79.7的规定。

表7.9.7抗渗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

注:1矿物掺合料取代量不宜大于20%:

2表中水胶比为水与水泥(包括矿物掺合料)用量的比值。 7.9.8抗渗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得小于2min。 7.9.9抗渗棍凝土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d。 7.9.10抗渗混凝土拆模时浙J44 住宅变压式排气道,结构表面温度与环境气温之差不得大于15℃。地下结构部分的抗渗混 疑土,拆模后应及时回填。 7.9.11抗渗混凝土除应检验强度外,尚应检验其抗渗性能,

7.10.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根据结构、环境状况采取减少水化热的措施。

7.10.2大体积棍凝土应均匀分层、分段浇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层混凝土厚度宜为1.52.0m。 2分段数目不宜过多。当横截面面积在200m²以内时不宜大于2段,在300m²以内时不宜大于 3段。每段面积不得小于50m²。 3上、下层的竖缝应错开。 7.10.3大体积混凝土应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浇筑,浇筑温度(振捣后50100mm深处的温度)不宜高 于28℃。 7.10.4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循环水冷却、蓄热保温等控制体内外温差的措施,并及时测定浇筑后混 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其温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大于25℃。 7.10.5大体积混凝土湿润养护时间应符合表7.10.5规定。

表7.10.5大体积混凝土湿润养护时间

注:高温期施工湿润养护时间均不得少于28d。

7.11冬期混凝土施工

1宜选用较小的水胶比和较小的落度。 2拌制混凝土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水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骨料加热温度不得高于 60℃。混凝土掺用片石时,片石可预热。 3混凝土搅拌时间宜较常温施工延长50% 4骨料不得混有冰雪、冻块及易被冻裂的矿物质。

7.12高温期混凝土施工

7.12.1当叠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确定混凝土进入高温期施工。高温期混凝土施工除应符合 本规范第7.4~7.6节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节规定。 7.12.2高温期混凝土拌合时《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 GB51222-2017》,应掺加减水剂或磨细粉煤灰。施工期间应对原材料和拌合设备采取防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