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256-2017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GB/T 51256-2017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050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1256-2017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简介:

"GB/T 51256-2017《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公路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程》。该规范主要针对公路桥梁的顶升移位改造工作,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桥梁顶升移位改造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包括桥梁的荷载分析、结构稳定性、顶升设备的选择与使用、施工工艺流程、安全防护措施、质量验收标准等。它旨在保证桥梁改造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耐久性,同时也是设计、施工和监管单位进行桥梁改造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由于此规范为国家标准,其内容严谨、专业,因此通常需要专业的工程背景来理解和执行。完整版、清晰无水印的版本通常需要通过官方渠道或者相关机构获取。

GB/T 51256-2017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部分内容预览: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GB/T512562017,经住房城 乡建设部2017年7月31日以第1641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制订过程中,编制组深人调查研究·总结我国桥梁顶 升移位程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同时参考广国外先进标准,通 过抱柱梁节点承载力试验、顶升板梁时铰缝的差异性等多项试验 取得了包括抱杆梁受力特点、顶升误差控制等重要技术参数。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 现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 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 的自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 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 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总 则 33) 2 术语和符号 (34) 2. 1 术语 (34) 2. 2 符号 (34 ) 基本规定 (35) 4 设 计 (36) 4. 1 般规定 (36) 4.2 顶升移位改造设计 ( 37 ) 4.3 设备配置 (46) LO 施 工 (47) 5. 1 般规定 47) 5. 2 施T.准备 (47) 5. 3 顶升施T 48) 5. 4 移位施工 (50) 5.5 结构改造施工 (50) 5. 6 施工设备与操作· (50 ) 施工监控 (52 ) 6.1 ·般规定 (52) 6. 2 监测内容与方式· (53) 6. 3 监控成果 (55) 质量检验

1.0.1桥梁顶升位移改造.1.程的设计和施.1.,不仪要适应水陆交通 发展的需要,同时需要符合安全、经济、节能、环保、施工方便的原则 起到促进顶升位移改造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作用。 1.0.2本条明确了本规范适用的桥梁结构类型和不同行业桥梁 的顶升移位改造工程《植物纤维工业灰渣混凝土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T228-2010》,内容包括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等。 针对不同行业的桥梁工程有不同的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或标准 本规范仅对桥梁顶升移位与改造提出相关规定。 根据目前桥梁顶升移位技术水平以及施工可行性,本规范的 适用范围主要包括梁桥、刚架桥和拱桥。其他桥型在满足结构和 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可参照执行。 梁桥包括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等。当顶升支点与原支座位 置距离较小时,结构受力状态通常变化不大,采用同步顶升方法 就能保证桥梁整体、均匀、缓慢地升高。对于刚架桥,如连续刚构 由于墩梁固结,其顶升施工存在一定炸度,需要通过精确计算分 析,掌握结构实际受力状态·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才 能保证顺利完成体系转换和桥梁升高。 拱桥可分为有推力拱桥和无推力拱桥。有推力拱桥,因存在 水平推力,在实践中往往无法采用临时措施消除,因此,桥梁顶升 难以实施;但不排除借助临时系杆等措施在克服水平推力的前摄 下进行顶升。对于无推力拱桥,由于加劲梁(系杆)承担了水平力 其外部为静定结构,桥墩不承受水平力,相对而言,可实施性较强。 对于常见的桥梁结构,只要支撑约束处无较大的水平力,且解 除约束后桥梁结构受力状态变化不大时,可考虑采用顶升移位技 术实施桥梁改造。

本章仪将本规范出现的、相对于桥梁顶升相关的术语列出。 有关桥梁专业性的术语,技术人员较为熟悉,或根据本规范参照其 他规范时可查。术语的定义只是概括性涵义,如抱柱梁等,是结合 桥梁项升施工和便于理解角度来定义的。英文术语仅供引用参 考。

有关符号是本规范中少有的儿个公式中采用的代表符号。 于规范使用.直接列出。

3.0.2进行顶开移位改造的桥梁,检测鉴定前需先收集桥梁原始 勘测报告、设计图、工图、养护维修情况以及已有检测报告等相 关资料,并现场调查使用情况与环境条件等。原桥的竣工图等资 料不全时,需对原桥的结构布置、构件尺寸等进行测量,并形成工 程现状图。

会发生改变,顶开前一般都根据使用性质采用相关行业的设计标 谁进行设计,为了保证桥梁结构设计的一致性,对于顶升前后的永 久结构,材料参数取值、作用(或荷载)及其组合需符合原桥设计时 所采用的行业标准。对于顶升移位改造过程中的临时结构、临时 受力构件或采用的支架、支撑、限位装置等构件进行验算时,为保 证安全、便于操作,建议统一采用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梁设计通 用规范》TG1D60中的规定,规范中的部分公式统一采用现行行 业标准《公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JTGD60中的规定。 3.0.7近年来我国规范或标准陆续作了修订,其中部分内容有较 大变化或提升,因此,若仍参照原有规范对既有桥梁进行顶升移位 改造,可能无法达到现行标准的规定,降低了改造后的使用性能。

大变化或提升,因此,若仍参照原有规范对既有桥梁进行顶升移位 改造,可能无法达到现行标准的规定,降低了改造后的使用性能 在保证结构安全、耐久和适用的前提下,桥梁顶升移位改造设计要 采用现行规范。对提升技术标准难度较天的,仍执行原设计规范 时需作技术论证。

4.1.1本条对进行顶升移位设计考虑的因素作了明确规定,桥梁 顶升移位前需根据T图及现场检测鉴定结果,按照原来的荷载 等级对桥梁承载力进行验算,验算时需虑材料劣化、荷载变化等 影响并对其进行折减:项升移位除广根据所确定的荷载力及稳定 生进行计算外,还需验算顶升移位施工过程中桥梁的强度、刚度和 稳定性,保证顶升过程安全。对缺失设计及峻丁资料的桥梁或技 术性复杂的桥梁·需采用实桥荷载试验确定其实际承载力,作为顶 升移位设让的依据

顶升移位前需根据竣工图及现场检测鉴定结果,按照原来的荷载 等级对桥梁承载力进行验算,验算时需考虑材料劣化、荷载变化等 影响并对其进行折减:项升移位除广根据所确定的荷载力及稳定 生进行计算外,还需验算顶升移位施下过程中桥梁的强度、刚度和 稳定性,保证顶升过程安全。对缺失设计及竣丁资料的桥梁或技 术性复杂的桥梁,需采用实桥荷载试验确定其实际承载力,作为顶 升移位设计的依据。 4.1.2桥梁项升移位设计除了对顶升移位前后桥梁的承载力及 稳定性进行验算外,还需验算施工过程中桥梁的强度、刚度及稳定 性,保证桥梁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对缺失设计及竣丁资 料的大桥或技术复杂的桥梁,要考虑采用实桥荷载试验确定其实 际承载力,作为顶升移位设计的依据。 桥梁项升移位技术设计是一项专项设计,其设计需考愿梁体、 基础和地基三方面在顶升过程中和移位后的使用要求,新旧构件 的变形要协调一致,除需符合混凝土丁程、桥梁工程等相应现行国 家标准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相应行业特殊规定。 顶升移位设计需要对全桥进行整体及特殊构件的强度和稳定 性验算,使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满足桥梁顶升移位后整体结构 的使用要求。计入桥墩新增的附加变形后,所有沉降超过原桥墩 的最终沉降量并需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如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梁 加固设计规范》JTG/TJ22、《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 等的要求。

乐迎用 位 的结构验算要考虑实际需要和桥梁实际情况确定设计原则SL 34-2013标准下载,确定 采用原桥修建时所采用的行业设计标准,或是项升设计时最新版 本的该行业设计标准;顶升移位过程中因为顶升时间较短,交通封 闭等原因,一般不需要考虑如汽车荷载、温度变化、混凝士收缩及 徐变等可变作用;而顶升移位后的结构作为永久结构,需考虑包 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和徐变、预应力、墩台位移、安装应力等在内 的各种作用。 不考虑地震的原因是因为顶升施工通常工期较短,尤其是断 柱后施工的时间较短。但对于结构因短解除原有约束状态后,需 要长期停工的,对降低了原有结构的抗震设计的状态,需要考虑地 震力作用。

4.1.4桥梁结构具有结构重量大、分布不均、体积大及有效面积

4.1.4桥梁结构具有结构重量

大等特点,顶升点能否合理布置是结构能否安全、稳定顶升的关 键。在实际工程中,结构物必然会发生变形或移位。在项升过程 中,平面会产生变形,这时多点共同决定一个变形的平面,且项升 面有多个稳定位置。顶升点越多,顶升面的刚度好,变形越小 稳定性也越好。与此同时,在多点顶升时,刚性面不可避免地会出 现“虚腿”现象,即一个或几个顶升点的结构不能完全出力,而其余 顶升点的结构要承受比预期大的力,甚至超过构件的承受能力,这 在工程中不允许出现

4.1.5监控标准分为警戒值和控制值两类。警戒值是指

GB/T 37458-2019标准下载4.2顶升移位改造设计

2.1本规范的顶升移位施工仅局限于顶升施工过程中在 柱位置不变情况下的位置调整,其难度小于建筑物的整体平 工,其相应的受力体系均可借助顶升施力体系来实现。托盘

构体系设计和底盘结构体系设计要结合顶升施工中的相关设计, 且的是避免相互影响,并考虑施工空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