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ES 15-2020 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选型与布设技术规程.pdf

TCCES 15-2020 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选型与布设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6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5563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CES 15-2020 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选型与布设技术规程.pdf简介:

"《TCCES 15-2020 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选型与布设技术规程》"是一份专业规范性文件,它主要针对桥梁健康监测领域的传感器选型和布设技术提出了详细的指导。这份规程可能涵盖了桥梁监测中常用的传感器类型,如应变计、振动传感器、位移计、应力计等,以及如何根据桥梁的结构特性、使用环境和预期监测目标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它可能还涉及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数量、布设间距、电缆敷设、数据采集系统的选择等内容,旨在确保桥梁健康监测的精度和有效性,预防桥梁结构的早期损伤,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该规程可能适用于桥梁的设计师、施工人员、运维人员以及相关科研人员参考使用。由于具体的规程内容可能涉及技术细节和专业术语,非专业人士阅读时可能需要一定的桥梁工程背景知识。

TCCES 15-2020 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选型与布设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1测点应布置在应力较大的部位 2测点应包含拱脚和拱顶断面,对于受力复杂和易于出 皮劳开裂的部位应采用应变花。

5.3.5拱圈结构温度监测的测点宜根据热传导分析结果,布置

在温度变化较大和温度梯度较大的区域,且应包括拱顶与拱月 断面。

.4.1 测点位置应根据结构模态分析结果进行确定: 2测点位置应包含桥塔主要振型中振幅较大的部位CJJ∕T 87-2020 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且应 避开振型节点。

5.4.2桥塔位移监测传感器宜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采用 光学测量仪

4.2桥塔位移监测传感器宜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采用 学测量仪。 4.3桥塔位移监测测点应选择桥塔顶部,每个桥塔不应少于 个测点。

5.4.4桥塔应变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点应布直在应力牧大的部位: 2测点位置应包含桥塔塔柱上、中、下断面;对于桥塔锚 固区,宜增设动应变计: 3每个应变监测断面的测点数量不宜少于4个。 5.4.5桥塔倾角监测测点宜布置在桥塔顶部。 5.4.6桥塔结构温度监测的测点宜根据热传导分析结果,布置 左海产山炫士酒

5.4.6桥塔结构温度监测的测点宜根据热传导分析结果,

5.5 缆素、斜拉索和吊杆

5.5.1缆索、斜拉索和吊杆的索力监测传感器宜采用磁通 感器,可采用压力计。

5.5.2缆索、斜拉索和吊杆的索力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

1应选择索力较大和索力变化较大的构件: 2 测点位置应包含上游和下游构件,宜均匀分布。 5.5.3 斜拉索和吊杆的振动监测测点布置应根据模态分析结果 确定,且测点位置应远离被测构件的下锚点。

5.5.3斜拉索和吊杆的振动监测测点布置应根据模态分析结果 确定,且测点位置应远离被测构件的下锚点。

确定,且测点位置应远离被测构件的下锚点。

5.6.1锚锭位移监测宜采用数码式位移计,可采用红外线激光 位移计。

1对于重力式锚锭位移监测点,宜设置在锚四个角点及 纵、横向轴线的端部: 2对于隧道式锚锭位移监测点,宜沿前锚面的外边缘以及

散索鞍支墩均匀布设。

5.6.3锚位移监测传感器当采用红外线激光位移计时,应保

5.6.3锚锭位移监测传感器当采用红外线激光位移计时,应保

持激光发射窗和反光镜光洁,发射口应与反射面垂直,且应避 光线阻挡或太阳直射。

5.7.1伸缩缝位移监测可采用拉绳式或拉杆式位移计、全球导 航卫星系统或智能全站仪

5.7.1伸缩缝位移监测可采用拉绳式或拉杆式位移计、全球导

1对于单伸缩装置的伸缩缝,测点宜上、下游对称布置; 2对于多伸缩装置的伸缩缝,测点宜关于每个伸缩装置上, 下游对称布置。

5.8.1支座位移监测传感器宜采用拉绳式或拉杆式位移计, 采用激光测距仪

5.8.2支座位移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尺寸较大的支座,测点宜关于支座对称布置: 2通过竖向位移监测支座反力时,竖向位移测点宜关于 座对称布置。

规程第5.6.3条的规定执行。

5.8.4支座反力监测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桥梁结构

5.9.1桥墩(台)应变监测测点应布置在应力较大的桥墩(台) 上,且宜沿横截面对称布置。

5.9.1桥墩(台)应变监测测点应布置在应力较大的桥墩(台

5.9.2桥墩倾角监测测点应布置在倾角较大的桥墩顶

5. 10.1 基础沉降监测宜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5. 10. 2 基础沉降监测测点宜布置在桥墩顶部,可布置在桥台上 部四角。 5. 10.3 基础冲刷监测传感器宜采用声呐传感器,可采用磁性标 签石块。

5. 10. 1 基础沉降监测宜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5. 10. 2 基础沉降监测测点宜布置在桥墩顶部,可布置在桥台上 部四角。 5.10.3 基础冲刷监测传感器宜采用声呐传感器,可采用磁性标 签石块。

5.10.4基础冲刷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10.4基础冲刷监测测点布置应符

1测点应结合结构分析或冲刷试验结果,选择冲刷深 或速率较大的区域; 2声呐传感器探头应布置在圆端形(圆形)桥墩上游、下 和侧面最大冲刷部位,磁性标签石块应布置在桥墩上游。

5.10.5基础冲刷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新建基础,应在施工过程中将声呐传感器或磁力梯 度仪的安装基座固定在预定部位;对于既有基础,应在拟监测部 位外侧安装声呐传感器或磁力梯度仪的安装基座; 2声呐探头与预理埋基座间宜采用非固定连接,应根据结构 分析或冲刷试验结果确定声呐探头指向角度以及探头与桥墩 间的距离。

6耐久性监测传感器6.1混凝土构件6.1.1裂缝监测的传感器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采用电阻式、电感式、机械式或光纤光栅裂缝计;2主要技术参数应满足下列要求:1)量程不应小于测量区域最大变形预测值的1.2倍;2)测量允许偏差为土0.01mm。6.1.2裂缝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易因受力引起的裂缝,测点应选择拉应力最大的部位:2对易因锈胀引起的裂缝,测点宜选择混凝土桥面板、桥面板与主梁搭接处以及桥墩等易发生腐蚀的部位。6.1.33裂缝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易因受力引起的裂缝,传感器的安装方向应与混凝土表面拉应力方向平行;2对易因锈胀引起的裂缝,传感器的安装方向应与主筋受力方向垂直。6.1.4氯离子监测传感器宜采用固态Ag/AgCl参比电极。6.1.5氯离子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冬季采用化冰盐的桥梁,测点宜布置在桥面板上以及桥面板与主梁搭接部位;2对于处于海洋环境下的桥梁,测点宜布置在桥墩的浪溅区及与海水接触区、桥面板,以及主梁最大受力部位。6.1.6氯离子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1对于新建桥梁,应采取预理式安装;对于既有桥梁,应采取钻孔理入式安装;2传感器安装方向应与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方向一致,其25

沿深度间距不宜超过10mm,水平间距不宜超过50mm

浴深皮间距不耳超人 三人 6.1.7 碳化和酸雨侵蚀监测传感器宜采用固态pH值参比电极。 6.1.8碳化和酸雨侵蚀监测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碳化监测测点宜布置在构件受力最大部位 2酸雨侵蚀监测的测点宜布置在桥梁上部结构易淋雨部位 或积水区。 6.1.9碳化和酸雨侵蚀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按本规程第6.1.6条 的规定执行。

6.1.9碳化和酸雨侵蚀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按本规程第6.1.6条 的规定执行。

6.2.1混凝土中普通钢筋锈蚀监测宜采用电化学腐蚀传

1对于桥梁上常年潮湿或易积水的部位,应布置腐蚀监测 测点; 2对于冬季采用化冰盐的桥梁,测点宜布置在桥面板上以 及桥面板与主梁的搭接部位; 3对于处于海洋环境下的桥梁,测点宜布置在桥墩与海 水接触的部位、主梁拉应力最大部位,以及桥面板拉应力最大 部位。 6.2.3混凝土中普通钢筋锈蚀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对于新建桥梁,应采取预埋式安装;对于既有桥梁,应 采取钻孔埋入式安装;

【广西省】建筑工程建筑信息(BIM)施工应用标准(征求意见稿)6.2.3混凝土中普通钢筋锈蚀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

1对于新建桥梁,应采取预埋式安装;对于既有桥梁,应 采取钻孔理入式安装; 2应安装在钢筋表面; 3对传感器进行密封保护时不应改变混凝土表面的环境条 件。此外,对于电化学腐蚀监测传感器,若因条件限制而安装在 混凝土表面时,应进行混凝土电阻补偿。 6.2.4预应力钢绞线锈蚀监测宜采用电化学腐蚀传感器。

6.2.4预应力钢绞线锈蚀监测宜采用电化学腐蚀传感

1对于后张预应力钢绞线,测点应布置在钢绞线的锚固端; 2对于先张预应力钢绞线,测点应布置在钢绞线锚固端和 钢绞线拉应力最大部位。 6.2.6预应力钢绞线的锈蚀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按本规程 第6.2.3条的规定执行。 6.2.7钢材锈蚀监测可采用电阻探针、超声波或电化学方法。 6.2.8钢材锈蚀监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静力分析结果,布置在构件应力最大的部位: 2测点位置宜包含构件节点处、结构长期受紫外线照射部 位和易积水的部位。 6.2.9 钢材锈蚀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确保传感器和钢材表面直接接触: 2 传感器应与钢材表面保持垂直。 6.2.10 涂层脱落监测宜采用薄片式电阻传感器。 6. 2. 11 涂层监测的测点布置应按本规程第6.2.8条的规定执行。 6.2.12 涂层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新建桥梁,传感器宜在涂层喷涂前预先安装在预定 测点处:对于既有桥梁,应清除现有涂层再进行安装: 2传感器安装后的表面应平整,且其表面涂层厚度应与构 件表面涂层厚度一致。

1对于后张预应力钢绞线,测点应布置在钢绞线的锚固端; 2对于先张预应力钢绞线,测点应布置在钢绞线锚固端和 钢绞线拉应力最大部位。 6.2.6预应力钢绞线的锈蚀监测传感器的安装应按本规程 第6.2.3条的规定执行。 6.2.7钢材锈蚀监测可采用电阻探针、超声波或电化学方法。

6.2.8钢材锈蚀监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静力分析结果,布置在构件应力最大的部位; 2测点位置宜包含构件节点处、结构长期受紫外线照射 位和易积水的部位。

. 物强灿 然支表究 1 应确保传感器和钢材表面直接接触: 2 传感器应与钢材表面保持垂直。 6.2.10涂层脱落监测宜采用薄片式电阻传感器。 6. 2. 11 涂层监测的测点布置应按本规程第6.2.8条的规定执行

1对于新建桥梁,传感器宜在涂层喷涂前预先安装在预 测点处;对于既有桥梁,应清除现有涂层再进行安装 2传感器安装后的表面应平整DB11/T 1350-2016标准下载,且其表面涂层厚度应与 件表面涂层厚度一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