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239-2016 城市桥梁结构加固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CJJ/T 239-2016 城市桥梁结构加固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5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654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T 239-2016 城市桥梁结构加固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城市桥梁结构加固技术规程CJJ/T 239-2016" 是中国城市工程系列标准中的一部技术规范,它主要针对城市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结构性能下降、损坏或不能满足现代交通需求的情况,提供了一套详细的结构加固技术和管理规定。该规程涵盖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桥梁的损伤评估、加固方案的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等方面,旨在保障桥梁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合理性。

该PDF文件应该是关于城市桥梁结构加固的完整技术指南,清晰无水印版本意味着阅读体验良好,内容专业且便于查阅。它对于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人员,以及桥梁的维护管理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请注意,由于版权原因,我无法提供实际文件下载,如需获取,请通过合法渠道获取。

CJJ/T 239-2016 城市桥梁结构加固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4当r<2as2时,可近似取r=2a2,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应 符合下式要求:

分别为原构件受拉区、受压区普通钢筋的截 面面积(mm?); 分别为受拉区、受压区新增普通钢筋的截面 面积(mm²); 受拉区原普通钢筋A合力点至原构件截面 受拉区边缘的距离(mm); 受拉区新增普通钢筋A2合力点至加固后构 件截面受拉区边缘的距离(mm); 受压区原普通钢筋As合力点至原构件截面 受压区边缘的距离(mm):

as2 受压区新增普通钢筋A合力点至加固后构 件截面受压区边缘的距离(mm); 6 原构件矩形截面宽度(mm); 新旧混凝土组合截面的受压区混凝土轴心抗 压强度设计值(N/mm),按本规程第 5.2.2条第2款确定: 、fd 分别为原构件普通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 计值(N/mm); 、fsd2 分别为新增普通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 值(N/mm²); h2 加固后的构件截面高度(mm); hoo 加固后构件的截面有效高度(mm); ho 构件受拉区原纵向普通钢筋A1合力点至原 构件截面受压区边缘的距离(mm); ho2 构件受拉区新增纵向普通钢筋A合力点至 加固后截面受压区边缘的距离(mm); he、h 分别为构件在受拉区、受压区的新增混凝土 加厚层厚度(mm); Md 在新旧材料有效结合后,加固后受弯构件承 受的弯矩组合设计值(kN·m); 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mm); 新增钢筋强度利用系数,取0.9; 桥梁结构的重要性系数,按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规定采用: 5一 正截面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根据混凝土和 受拉钢筋种类,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钢筋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规定选用,当新旧混凝土或新旧钢筋为 不同种类时,值应选用较小者。

式中:6 一T形或I形截面腹板宽度(mm); 6f 一一T形或I形截面受压翼缘的有效宽度(mm),按现 行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 设计规范》JTGD62的规定采用; hhf2 分别为原构件、加固后构件T形或I形截面受压翼 缘厚度(mm)。

BS EN 12385-9-2002钢丝绳.安全.空中索道设备载人用锁丝输送钢丝绳5.2.5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增大截面加固后

2.5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增大截面加固后,其截面尺 足下式要求:

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仅在受拉区增设配筋混凝土层,并采用短U形筋 筋底部逐个焊接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图5.2.6a)应行 列公式要求:

5.3.1当采用增大截面加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时,其正 找而产压承我五南饰入下式要

5.3.1当采用增大截面加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时,其正

X103≤0.9LfdiAi+fsdiAs+αes(fed2A+fsd2A)]

分别为原构件混凝土、新增混凝土截面面积 mm²),当加固后截面全部纵向钢筋配筋率 大于3%时,应扣除纵向普通钢筋所占的截 面面积; 分别为原有纵向受压钢筋、新增纵向受压钢 筋的截面面积(mm); 分别为原构件混凝土、新增混凝土的轴心抗 压强度设计值(N/mm²); 分别为原构件普通钢筋、新增普通钢筋的抗 压强度设计值(N/mm²); 加固后截面轴向压力组合设计值(kN); 宗合考虑新增混凝土和钢筋强度利用程度的 修正系数,取0.8; 乔梁结构的重要性系数,按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规定采用; 由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根据加固后的截面 尺寸,按表5.3.1采用。

:Acl、Ac2 分别为原构件混凝土、新增混凝土截面面积 (mm²),当加固后截面全部纵向钢筋配筋率 大于3%时,应扣除纵向普通钢筋所占的截 面面积; AsVAs2 分别为原有纵向受压钢筋、新增纵向受压钢 筋的截面面积(mm²); fedl、fed2 分别为原构件混凝土、新增混凝土的轴心抗 压强度设计值(N/mm²); fisdi、f'sd2 分别为原构件普通钢筋、新增普通钢筋的抗 压强度设计值(N/mm²); 加固后截面轴向压力组合设计值(kN); αcs 综合考虑新增混凝土和钢筋强度利用程度的 修正系数,取0.8; Yo 桥梁结构的重要性系数,按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规定采用; 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根据加固后的截面 尺寸,按表5.3.1采用。

3.1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

注:1表中Lo为加固后构件计算长度,b2为加固后矩形截面短边尺寸,d2为加固 后圆形截面直径,为加固后截面最小回转半径 2 构件计算长度1o的确定,两端固定为0.51;一端固定、一端为不移动的铰 为1;一端固定、一端自由为21:/为构件支点间长度

当采用增大截面加固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正截面承载力(图5.3.2)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5.3.2 当采用增大截面加固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偏心受

时,其正截面承载力(图5.3.2)应符合下列公式要求:

中:A1、A.2 分别为截面受拉区或受压较小区的原构件纵 向普通钢筋、新增纵向普通钢筋截面面积 (mm?); ALA' 分别为截面受压较大区的原构件纵向普通钢 筋、新增纵向普通钢筋截面积(mm²); a 受拉区或受压较小区原普通钢筋A合力点 至同一侧原构件截面边缘的距离(mm); a2 受拉区或受压较小区新增普通钢筋A合力 点至同一侧加固后构件截面边缘的距离 (mm); a1 受压较大区原普通钢筋A合力点至同一侧 加固后构件截面边缘的距离(mm); a2 受压较大区新增普通钢筋A合力点至同 侧加固后构件截面边缘的距离(mm); E1、E2 分别为原构件普通钢筋、新增普通钢筋的弹 性模量(N/mm²);

e。 轴向压力对加固后截面重心轴的偏心距 (mm); 轴向力作用点至截面受拉区或受压较小区新 E 增普通钢筋A合力点的距离(mm); fc 新旧混凝土组合截面的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设计值(N/mm²),按本规程第5.2.2条规 定采用; 构件受拉区或受压较小区原纵向普通钢筋 A合力点至原构件截面受压区边缘的距离 (mm); h02 构件受拉区或受压较小区新增纵向普通钢筋 A合力点至加固后截面受压区边缘的距离 (mm); h2 加固后的构件截面高度(mm); hevh 分别为构件在受拉边或受压较小边、受压较 大边的新增混凝土厚度(mm); Md 加固后相应于轴向压力N.的截面弯矩组合 设计值(kN·m); Na 加固后截面轴向压力组合设计值(kN); X 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mm); αs 新增钢筋强度利用系数,取0.9; 7 偏心受压构件轴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数,按本 规程第5.3.3条的规定计算; 51 受拉区或受压较小区的原构件纵向普通钢筋 应力(N/mm²);当计算的>fn时,取 o=fsdl; 2 受拉区或受压较小区的新增纵向普通钢筋应 力(N/mm²);当计算的0>fsd2时,取α2 T12

山 偏心距增天系数的修正系数,可按截面增大形式选 用:对采用对称形式的增大截面,当eo/h2≥0.3 时,=1.1;当e/h2<0.3时,山,=1.2;对采用 非对称形式的增大截面,当e/h2≥0.3时, 1.2;当e/h²<0.3时,小,=1.3。

5.4新旧混凝土结合设计

5.4.1在受压区加厚混凝土增大截面加固的受弯构件,当满足 本规程第5.5.2条、第5.5.4条构造要求时,原构件与新增混凝 土现浇层之间结合面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VaX103≤0.12fcbhoo +0.85fsv Asyhoo

5.4.2在受压区增设现浇混凝土加厚层的板,其新I

1当在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上不配置抗剪钢筋时,其结合 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DBJ04∕T 406-2020 建筑物移动通信(5G)基础设施建设标准YoVa X 10° ≤0.45 bh o0

2当结合面符合本规程第5.5.4条的构造规定,且同一竖 向截面配置不少于0.3 fsd 合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YoVaX10 1 bh on

加大、底部马蹄形加大或底部与腹板两侧同时加大等形式。

1对板的新浇混凝土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对梁和受 牛的新浇混凝土层厚度不宜小于150mm。 2当新浇筑混凝土层厚度小于100mm时,可采用小石 疑土。在结构尺寸复杂和新浇混凝土施工条件差的情况下, 用微膨胀或自密实混凝土。

5.5.3加固用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不宜大于

5.5.4新增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钢筋连接、纵向受

力钢筋最小配筋率等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 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新增受力钢筋与原受力钢筋可采用短筋焊接的方式连接 当分离布置时《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已作废,新增受力钢筋与原构件受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 30mm,且不应小于钢筋直径。 2新增箍筋应与原构件牢固连接。当新增箍筋与原箍筋采 用焊接式连接(图5.5.4a)时,焊缝长度应满足钢筋焊接长度 的要求:当新增箍筋与原结构采用植筋式连接(图5.5.4b)时,

固结构胶及锚固长度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6(a)短U形筋焊接式连接(b)新增箍筋植筋式连接图5.5.4新增箍筋的连接构造1一原主筋;2一原箍筋;3一新增主筋;4一新增短U形筋(与原箍筋对应焊接);5一新增箍筋;6新增受拉区混凝土:7新增三面围套混凝土5.5.5在受拉区增设混凝土加固的受弯构件,新增纵向钢筋需截断时,应从计算截断点外至少增加一个锚固长度。受压构件新增纵向受力钢筋应伸入原结构中,并应满足锚固要求。5.5.6当在原构件混凝土中植抗剪钢筋时,数量应根据受力及构造要求确定,植筋设计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进行。5.6施工5.6.1加固前应对原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轴线位置、裂缝状况、外观特征等进行检查和复核。当与原设计或现有加固设计要求不符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处理。5.6.2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工程的施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清理、修整原结构、构件;2界面处理;3植筋或锚栓施工;33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