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115-2021 城市桥梁运营状态监测技术规范.pdf

DB50/T 1115-2021 城市桥梁运营状态监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993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0/T 1115-2021 城市桥梁运营状态监测技术规范.pdf简介:

DB50/T 1115-2021《城市桥梁运营状态监测技术规范》是一份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地方标准,适用于城市桥梁的运营维护与安全管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城市桥梁运营期间的状态监测方法、频率、内容、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监测结果的评价和应用。它涵盖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各个方面,包括结构的几何状态、材料性能、荷载状况、环境影响等,旨在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预防和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具体内容可能包括桥梁的振动监测、裂缝监测、挠度监测、应力监测、位移监测、裂缝扩展监测、温度监测等,并对监测设备的选择、安装、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以及监测结果的报告和处理流程做了详细的规定。这份规范旨在提升城市桥梁的管理水平,确保公共安全。

DB50/T 1115-2021 城市桥梁运营状态监测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文件规定了重庆市城市桥梁运营监测的系统总体设计、监测参数与监测点布置、传感器模块、数 据采集与传输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数据管理模块、结构安全预警模块、系统验收、系统运行与 维护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所辖各区、县(自治县)所在地及建制镇城市规划范围内除轨道专用桥外的运 营城市桥梁。

下列文件申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亲 件。 GB 5025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49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 509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982 建筑和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JGJ/T90 建设领域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规范 JT/T 1037 公路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DB50/231 重庆市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程

DB50/T11152021

预警值warningvalue 针对监测量所设定的警戒值DB32∕T 4174-2021 城市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标准,用于表征监测对象可能发生的异常或危险状态。 4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4.1.1运营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应遵循“实用、可靠、先进、经济”原则,确保系统长期稳定工作。 4.1.2应根据桥梁结构和运营环境,结合已有病害和类似桥梁常见病害等因素,在桥梁结构力学分析 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运营状态监测系统。 4.1.3系统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各模块或子系统之间应相对独立,并提供公共接口便于兼容,方便 维护、更换、扩展和升级。 4.1.4在系统软硬件正常维护和更换条件下,运营状态监测系统应与被监测的桥梁结构剩余使用寿命 相同。 4.1.5 系统设计应考虑系统软硬件的安全措施。 4.1.6 系统设计应考虑硬件的维修通道,应尽量利用桥梁结构已有的检修通道。 4.1.7 系统设计应包含软硬件更新时的处置方案,

4. 2 系统类别划分

乔梁运营状态监测系统类别应按表1进行划分

.1城市桥梁运营状态监测系统类别应按表1进

表 1 监测系统的类别划分

DB50/T11152021

4.3.1系统应包括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数据管理模块、结构安 全预警模块,并通过系统集成技术将各子系统集成为统一协调的整体。 4.3.2传感器模块应包括传感器、附属设施及保护设施,应能量测桥梁结构和运营环境的状态 4.3.3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应包括采集、传输硬件设备和采集传输控制软件,能实现传感器信号的采 集,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信号传输至信息中心,应保证数据质量。 4.3.4数据处理及分析模块应包括计算机设备、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应具备监测数据的预处理、后 处理、数据分析等功能。 4.3.5数据管理模块应具有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功能,应具备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定义、 数据操作、数据库维护等功能, 4.3.6结构安全预警模块具备预警及运营状态信息显示等功能

5监测参数与监测点布置

5.1.1 城币的益测参数付三类: a) 荷载类,包括风、地震动、撞击、车辆荷载和人群荷载等; b 响应类,包括位移、应力、索力、转角和振动等 C) 环境类,包括温度、湿度、雨量、腐蚀、冲刷以及交通流量、桥区监视等。 5.1.2 监测参数的选取应密切结合桥梁具体条件,按照表2、表3、表4、表5确定 5.1.3 监测点应统筹安排、合理布设,且关键部位的监测点数量宜有几余

a) 荷载类,包括风、地震动、撞击、车辆荷载和人群荷载等; b 响应类,包括位移、应力、索力、转角和振动等 C) 环境类,包括温度、湿度、雨量、腐蚀、冲刷以及交通流量、桥区监视等。 5.1.2 监测参数的选取应密切结合桥梁具体条件,按照表2、表3、表4、表5确定, 5.1.3监测点应统筹安排、合理布设,且关键部位的监测点数量宜有穴余。

5.2监测参数及监测点布置要求

5.2.1梁式桥的监测参数宜根据表2选择。

表2梁式桥监测参数选取

DB50/T11152021

表2梁式桥监测参数选取(续)

5.2.2拱式桥的监测参数宜根据表3

5.2.2拱式桥的监测参数宜根据表3选择。

3拱式桥监测参数选取

DB50/T11152021

表3拱式桥监测参数选取(续)

5.2.3斜拉桥监测参数宜根据表4选

5.2.3斜拉桥监测参数宜根据表4选择。

表4斜拉桥监测参数选取

DB50/T 1115202

表4斜拉桥监测参数选取(续)

表5悬索桥监测参数选取

DB50/T 1115202

表5悬索桥监测参数选取(续)

5.2.5不同桥型的监测点宜参照表6进行布置。

DB50/T 1115202

DB50/T 11152021

6.1.1传感器应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 6.1.3传感器应具有抗雷击及抗干扰(电源、电磁)的能力。 6.1.4传感器模块安装应不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及桥梁的正常运营,且便于施工和后期更换。

6. 2 传感器性能要求

6.2.1桥梁运营状态监测系统常用传感器性能应符合表7规定。

6.2.1桥梁运营状态监测系统常用传感器性能应符合表7规定。

表7常用传感器的性能要求

DB50/T 1115202

表7常用传感器的性能要求(续)

6.3.1传感器在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检验,其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6.3.3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偏差应小于设计文件要求并符合相关规程的规定。 6.3.4传感器及其引出线缆应有标识并设置保护措施。 5.3.5对已安装的传感器、线缆等硬件应具有防止人为破坏和雨水冲刷的措施,

7.1.1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应与相应传感器参数匹配、兼容,其精度和分辨率不应低于相应传感器。 7.1.2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应设置保护、抗干扰措施,避免受温湿度、雷击、过载冲击及干扰源等环 境因素的影响并防止损坏。 7.1.3当需进行相关性分析时,数据应同步采集;动态数据采集的时间差应不大于0.1ms,静态数据

DB50/T11152021

采集的时间差应不大于3s。 7.1.4数据采集站的设置应考虑数据同步采集的需求。 7.1.5针对地震、撞击等特殊状态,原始监测数据应具有可追溯性。 7.1.6数据采集方案应符合下列规定: a)A类监测系统应能实现定时、触发和手工采集数据; b)B类和C类监测系统应根据监测目的、监测参数类型和数据采集、传输能力综合确定采集方 案。 7.1.7 触发采集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宜根据地震动、振动等动态监测值和应变、位移等静态监测值启动触发采集; b) 触发阈值宜根据桥梁结构规范、桥梁结构计算和现场测试统计值综合确定。 7.1.8数据采集频率应满足下列规定: a)地震动、振动监测参数的采样频率应不低于50Hz; b)应力、位移等动态监测参数的采样频率对A类监测系统应不低于20Hz;对B类和C类监测系 统应不低于1HZ; c)温湿度、应变、位移、裂缝宽度、索力等静态监测参数采样频率对A类监测系统不宜低于1/600Hz 对B类和C类监测系统不宜低于1/3000Hz

采集的时间差应不大于3s

7.2数据采集硬件设备性能要求

7.2.1数据采集硬件选型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系包拍: a 传感器种类、数量; 信号特征、采样频率和数据传输速率; c)信号预处理的要求; d)标准协议和标准接口。 7.2.2数据采集硬件设备性能宜符合表8规定

数据采集硬件设备性能

DB50/T 1115202

表8数据采集硬件设备性能要求(续)

数据传输硬件设备性能票

7.3.1当传输距离较远时,宜采用数字信号或光纤传输技术进行传输,并考虑传输线路的可靠性、安 全性和可更换性。 7.3.2无线传输方式宜选用电磁波传输技术,信号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应远离强电磁干扰源

7.4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安装要求

7.4.1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检查、检验,确认符合监测系统设计要求及产品技术文件 所规定的技术性能。 7.4.2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应安装在采集箱或者控制柜中,并设置齐全、清晰的铭牌标志。 7.4.3数据采集设备和控制柜的布置应不影响车辆、桥面行人以及检修人员的通行;当数据采集站和 控制柜布置在通道中时,应设置有效的防撞措施。 .4.4数据采集站和控制柜内的强、弱电的端子应分开布置。 7.4.5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的安装按照国家标准GB50254执行

7.5数据采集和传输软件功能要求

7.5.1数据采集软件应具备以下功能

《预制混凝土井壁 JC/T 2091-2011》后息服务平 能根据不同采集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b) 数据自动存储、缓存管理和自动传输; 采集参数能本地或远程配置; d) 能独立配置传感器个数、定时采集时刻表等参数; e) 自动开关传感器与采集设备的电源; f) 支持远程实时数据采集、控制与维护。

d)能独立配置传感器个数、定时采集时刻表等参数;V e)自动开关传感器与采集设备的电源; f)支持远程实时数据采集、控制与维护。 7.5.2数据传输软件应具备以下功能: a)应考虑数据传输的一致性、可靠性,并满足日后系统扩展、升级的需求; b)对A类和B类监测系统,宜具备数据备份及加密功能。 7.5.3系统能够进行时钟校验,其时间误差应不大于3ms。 7.5.4在工作异常情况下应能自动复位。

7.5.2数据传输软件应具备以下功能:

a)应考虑数据传输的一致性、可靠性,并满足日后系统扩展、升级的需求; b)对A类和B类监测系统,宜具备数据备份及加密功能。 7.5.3系统能够进行时钟校验,其时间误差应不大于3ms。 7.5.4在工作异常情况下应能自动复位。

8.1.1应进行数据去噪及数据插值等数据预处理。 8.1.3处理、分析后数据保留的位数应与传感器测量精度一致。 8.1.4在更换传感器后,应对更换前后数据的衔接进行处理。

CECS441-2016标准下载8.2软件设计及功能要求

DB50/T 1115202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