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842-2021 桥梁支座防落梁技术规范.pdf

DB51/T 2842-2021 桥梁支座防落梁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6315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2842-2021 桥梁支座防落梁技术规范.pdf简介:

DB51/T 2842-2021《桥梁支座防落梁技术规范》是一部地方标准,由中国四川省地方标准协会发布并实施。该规范主要针对桥梁工程中的防落梁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目的是保障桥梁结构的安全,防止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桥梁支座脱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防落梁技术主要是指在桥梁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桥梁在荷载作用下,支座发生脱空或位移,确保桥梁的稳定性。规范中可能包括支座的选择和安装、支座与桥梁结构的连接方式、防落梁装置的设计、施工工艺、检查与维护等方面的规定。

内容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支座的承载能力评估,防落梁装置的性能要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定期维护与检查的规定,以及在特定条件下的应急处理措施等。该规范对于桥梁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旨在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DB51/T 2842-2021 桥梁支座防落梁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GB/T17955、JT/T391、JT/T852、JT/T927、TB/T1853、TB/T2331、TB/T3320界定的 准信 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人中心位置到防落梁装置开始受力过程中所发生

DB43/T 1778-2020标准下载3.4 缓冲行程bufferdisplacement 防落梁装置从开始受力到达到水平抗力过程中所发生的位移行程。 3.5 设计极限位移ultimatedisplacement 支座从中心位置到防落梁装置达到水平抗力的整个过程所发生的位移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K 一一防落梁装置的水平刚度; uo 一防落梁支座的自由行程: 一一防落梁支座的设计极限位移; Fs 一一设计水平需求力(kN); FR 一一防落梁装置的水平抗力(kN)。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K 防落梁装置的水平刚度; uo 防落梁支座的自由行程; Urax 一一防落梁支座的设计极限位移; Fs 一一设计水平需求力(kN); FR 防落梁装置的水平抗力(kN),

5.1按防落梁装置的力学特性分为如下类型,结构示意图见图1: a)柔性防落梁,采用通绕式钢丝绳、钢绞线、钢链条等柔性材料实现限位防落梁的装置 代号:F; b 刚性防落梁,采用纯限位挡块、限位环等刚性材料实现限位防落梁的装置,代号:R。 5.2按集成的支座结构形式分为如下类型: a)防落梁盆式支座,防落梁装置与盆式橡胶支座相组合,代号:FLPZ; b)防落梁球形支座,防落梁装置与球形钢支座相组合,代号:FLQZ; C)防落梁摩擦摆支座,防落梁装置与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相组合,代号:FLBZ。

a)柔性支座防落梁示意图

b) 刚性支座防落梁示意图

标引序号说明: A 1一一上板; 2一一中间芯体; 3一一下板; 4一一锚固装置; 5——通绕式拉索组件;

标引序号说明: 1一一上板; 2——中间芯体; 3一一下板; 4一一锚固装置; 5——通绕式拉索组件:

6一一上挡块组件; 7. 一下挡块组件。

外观质量应符合JT/T391、GB/T17955、JT/T852、JT/T927、TB/T1853、TB/T2331、 TB/T3320中的相关规定。

6.2.1防落梁支座的材料及部件尺寸和形位采用直尺、卡尺、卷尺、刀口尺、塞尺等量具进行 测量,量具精度应满足测量要求。 6.2.2防落梁支座的尺寸与偏差控制应符合GB/T17955、JT/T391、JT/T852、JT/T927、TB/T 1853、TB/T2331、TB/T3320中的相关规定。

5.3.1防落梁支座的承载性能、位移性能、转动性能、减震性能应符合GB/T17955、JT/T391 JT/T852、JT/T927、TB/T1853、TB/T2331、TB/T3320的规定。 6.3.2防落梁支座的防落梁性能试验应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 5.3.3防落梁支座的极限位移不应小于自由行程与缓冲行程之和,其性能试验应按附录A的规 定进行。 6.3.4防落梁支座如需设置预偏量,应由设计单位在生产制造前确定,预偏应在工厂完成,防 客梁装置应在工厂根据预偏量做相应调整, 3.3.5在正常设计、生产、安装、营运养护条件下,防落梁支座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50年 当桥梁处于重要路段或支座结构特殊时,设计使用年限宜适当提高,

5.4.1防落梁支座防腐应符合现行相关规范GB/T17955、JT/T391、JT/T852、JT/

4.1防落梁支座防腐应符合现行相关规范GB/T17955、JT/T391、JT/T852、JT/T927、TB/T 853、TB/T2331、TB/T3320的规定。

a)大气腐蚀环境为C3及以下时,镀锌级别不低于AB级; b)大气腐蚀环境为为C4及以上时,镀锌级别为A级,并包覆防腐胶带以隔离空气、杂质 和水等。 6.4.3在运输或安装过程中造成破损的,应对破损处进行修复,修复前应采用淡水或清洗剂对 待修复表面进行清理,修复后应试验附着力

.1.1防落梁支座的承载、位移、转动及减震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防落梁装置不应影响支座 使用性能的发挥。 .1.2罕遇地震及偏载、外部撞击等偶然荷载作用下,支座防落梁装置原则上不应损坏,支座 可有效限位。

7.2.1防落梁支座的最优布置,应在充分考虑地震及各种偶然荷载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分 析计算确定。 7.2.2同一联桥,防落梁支座的布置应遵循使尽可能多的支座共同参与承担罕遇地震及各种偶 然荷载作用效应的原则。

7. 3. 1一般规定

3.1.1支座防落梁装置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水平抗力、自由行程与缓冲行程。 3.1.2支座防落梁装置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应根据桥梁结构形式、场地条件、抗震设防类 、并考虑偏载、撞击等偶然荷载因素综合分析计算确定,

3.2.1对于一般地质条件下常规桥梁,支座防落梁水平抗力依据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不 可参照下表1选取。

7.3.2.2支座与梁、墩(台)的连接强度不应小于支座防落梁水平抗力值

表1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应水平抗力值

7. 3. 3自由行程

自由行程一般分为6级(mm):土50, ±150,±200,±250,±300。其不仅要满 足结构正常使用的变形需求,同时还应满足结构减震耗能位移的需求。

7.3. 4 缓冲行程

根据防落梁装置的自由行程及水平承载能力综合确定,一般情况下不宜小于10mm,具体应 在充分考虑地震及各种偶然荷载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分析计算确定。

7.4.1防落梁支座的力学由支座本体和防落梁装置两个单元叠加而成。针对单元各自力学 特性单独模拟,然后并联组成防落梁支座单元 7.4.2支座本体的力学及建模原则应按现行相关支座规范和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 7.4.3防落梁装置的力学可参照下图2确定

标引序号说明: AH 一一防落梁装置的水平刚度; R 一水平抗力; LD 一一自由行程;

7.5.1防落梁支座验算时,应分别验算支座本体和防落梁装置。

7.5.1防落梁支座验算时,应分别验算支座本体和防落梁装置。 7.5.2支座本体应按现行相关支座规范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验算。 7.5.3防落梁装置的水平承载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式中: 设计水平需求力(kN); 一一水平抗力(kN)。

图2防落梁装置力学示意图

支座防落梁与极限位移性能试验采用双向活动实体支座,受试验设备能力限制时,经与用 协商,可选用有竖向承载力不小于4000kN的支座进行试验。 支座防落梁与极限位移性能试验应采用承载性能试验合格的支座

验机、实验室温度为20℃土5℃,湿度不大

A.3.1将支座按单剪组合置于试验机压板上,支座中心与压板中心位置对准,偏差小于1%支座 下座板边长; A.3.2预压。将支座竖向以连续均匀的速度加载至设计承载,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A.3.3试加载。用水平位移加载装置手动施加水平位移,由专用力传感器记录水平力大小,当 水平力达到设计水平抗力的90%后,反向加载,循环一次,记录水平力值及水平位移。 A.3.4正式加载。将水平试验荷载由零至1.1倍水平抗力均匀分为11级,逐级加载,直至1.1 倍水平抗力,并持荷5min,卸除水平载荷,反向加载到110%水平抗力,并持荷5min,记录水 平力值及水平位移。 A.3.5卸除水平载荷,卸除竖向载荷,支座沿水平加载方向转动90° A.3.6重复A.3.1、A.3.2、A.3.3、A.3.4步骤,进行第二个方向的试验。 A.3.7每个工况做三个周期循环试验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试验支座概况描述:支座设计竖向承载力、位移、水平抗力、自由行程,并附支座简图; b)试验装置简图及所用设备(试验机、千斤顶、传感器)名称及性能简述: C 描述试验过程概况,重点记录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d)记录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及最大水平位移的数值,并评定试验结果; e试验照片。

3.1.1检查配件清单、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等资料是否齐全。 3.1.2检查支座标识是否正确,临时连接装置是否完好。 B.1.3检查垫石尺寸、高程、平整度、预留孔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不应出现蜂窝、麻面、空 洞及裂缝等现象。 B.1.4检查梁底部锚栓孔的位置和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a)凿毛支座垫石表面,露出粗骨料并呈现坚固不规则表面。凿毛时,应注意铲凿面不能 出现极端的凹凸不平,凹凸之差在10mm之内; 清除预留孔内的杂物,并确保支座垫石表面清洁、无浮砂、无油污等; 根据气候及现场情况对浇灌部位适当加以湿润,不应有明水存留; d)在垫石支座设计位置处划出纵、横中心线,纵向中心线应与主梁中心线平行或重合

B. 2. 2 支座就位

a)支座准备:在支座下支座板上标出纵、横中心线,将支座下锚固套筒拧紧在下支座板 上; 支座对中:吊支座就位,并确保垫石中心线与支座下支座板纵、横中心线分别对齐; 标高调整:按设计要求调整支座标高,并在支座下支座板与支座垫石顶面之间预留20 mm30mm的调平间隙; d)支模板:模板与垫石应可靠锚固,防止漏浆。模板示意图见图B.1

灌浆前,应计算所需的灌浆料体积SH/T 3417-2018 石油化工管式炉高合金炉管焊接工程技术条件,防止缺浆或

图B.1支座灌浆模板示意图

3.2.3.2采用重力灌浆方式灌注支座下部及锚栓孔处空隙,见图B.2,应确保灌浆密实。灌浆 层宜高出下支座板底面5mm

2.3.3灌浆料应严格按要求配合比进行施工,灌浆料性能应符合表B.1的要求。 2.3.4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次校核支座中心位置及标高,并检查是否有漏浆缺陷, 后柠紧下支座板锚固螺栓

表B. 1灌浆料技术性能要求

B.2.4.1对于现浇梁,清洁支座上表面,安装主梁模板并进行主梁浇筑作业;待强度达到设计 标准值后拆除支架及其他临时连接构件; B.2.4.2对于预制梁,吊装预制梁于支座顶面20mm处JC 477-2005 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仔细检查支座位置及标高后拧入上锚 固螺栓就位梁体,采用压力灌浆法向预留孔内灌入灌浆料;待灌浆料强度达到设计标准值后拆 除支架及其他临时连接构件; B.2.4.3对于钢梁,应先将支座安装到钢梁底部,再按B.2.1、B.2.2和B.2.3的要求进行支 座安装。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