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 JGJT363-2014》

《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 JGJT363-2014》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
资源大小:
标准类别:国家规范
资源ID:686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在线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


Standard for fatalness evaluation of rural area building
JGJ/T 363-2014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5年8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678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363-2014,自2015年8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12月17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定性鉴定;5.定量鉴定。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同济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同济大学《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标准》编制组(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邮编:200092)。
    本标准主编单位:同济大学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大学
                    华侨大学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昆明理工大学
                    湖南大学
                    四川省土木学会
                    兰州理工大学
                    长安大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
                    上海大学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上海同吉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济南大学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熊学玉 朱毅敏 郑毅敏 侯建国 郭子雄 张可文 潘文 陈大川 鲁兆红 朱彦鹏 王步 王毅红 张建荣 孙强 赵考重 李春祥 关贤军 李伟兴 何金胜 林文修 赵强 顾炜 汪继恕 高峰 陈颖 石振明 郝立东 王宇新 何仕英 黄玉林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高承勇 葛学礼 雷丽英 段绪胜 李晓目 王闰平 胡兴福 陈洋 邱锡宏 李瑞礼 张民

1 总则


1.0.1 为规范农村自建住房的危险程度鉴定,及时治理危险住房,保证既有农村住房的安全使用,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农村地区自建的既有一层和二层住房结构的危险性鉴定。本标准不适用处于高温、高湿、强震、腐蚀等特殊环境的农村住房的鉴定以及构筑物的鉴定。

1.0.3 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危险性住房 fatalness housing
    结构已严重损坏,或地基不稳定,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可能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的住房,简称危房。

2.1.2 构件 member
    结构在物理上可以区分出的部件。基本鉴定单位。它可以是单件、组合件或一个片段。

2.1.3 相关构件 interrelated member
    与被鉴定构件相连接或以被鉴定构件为承托的构件。

2.1.4 砌体结构 masonry structure
    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2.1.5 木结构 timber structure
    由木材为主制作的结构。

2.1.6 石结构 stone structure
    由石材为主制作的结构。

2.1.7 生土结构 raw soil structure
    由生土墙、土坯墙或夯土墙作为建筑物主要受理构件的结构。

2.1.8 混凝土结构 concrete structure
    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2.1.9 危险构件 dangerous member
    自身已经损伤、出现裂缝或变形,不能满足住房安全使用要求的结构构件。

2.1.10 危险点 dangerous point
    单个承重构件或围护构件所处的危险状态的特征表现。

2.1.11 适修性 repair ability
    处于危险状态或出现险情的住房所具有的,可以采用结构加固、改造等修复措施而使其处于安全状态的所应具备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的总称。

2.2 符号


2.jpg

2..jpg

.

3 基本规定


3.1 等级划分


3.1.1 对农村住房进行危险性鉴定时,可将其划分为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两个组成部分进行鉴定。

3.1.2 对农村住房构件的危险性进行鉴定时,可将其划分为有危险点的危险构件(Td)和无危险点的非危险构件(Fd)。

3.1.3 农村住房地基基础和上部承重结构组成部分的危险性等级应根据其存在的危险点和危险程度进行划分,并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表3.1.3 农村住房组成部分的危险性等级

等级

危险点和危险程度

A级

无危险点

B级

有危险点

C级

局部危险

D级

整体危险


3.1.4 农村住房的危险性等级,应根据其存在的危险点和危险程度进行划分,并应符合表3.1.4的规定。

表3.1.4 农村住房的危险性等级
3.1.4.jpg


3.2 评定原则与方法


3.2.1 农村住房的危险性鉴定结果应以住房的地基基础和结构构件的危险程度鉴定结果为基础,并结合历史、环境影响以及发展趋势,根据下列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
    1 各构件的破损程度;
    2 危险构件在整幢住房结构中的重要性;
    3 危险构件在整幢住房结构中所占数量和比例;
    4 危险构件的适修性。

3.2.2 在地基基础或结构构件危险性判定时,应根据其危险性的相关性与否,按下列情况处理:
    1 当构件危险性对结构系统影响相对独立时,独立判断构件的危险程度;
    2 当构件危险性相关时,应联系结构系统的危险性判定其危险程度。

3.2.3 场地危险性鉴定应按住房所处场地范围进行评定。

3.2.4 住房危险性鉴定应先对住房所在场地进行鉴定,当住房所在场地鉴定为非危险场地时,再根据住房损害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3.2.5 住房危险性鉴定时,应优先采用定性鉴定;对定性鉴定结果等级为C、D的住房,存在争议时应采用定量鉴定进行复核。

3.2.6 住房危险性鉴定宜通过量测结构或结构构件的位移、变形、裂缝等参数,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评估。

3.3 鉴定程序


3.3.1 住房危险性鉴定应按下列程序进行(图3.3.1)。
    1 受理委托:根据委托人要求,确定住房危险性鉴定内容和范围;
    2 初始调查:收集调查和分析住房原始资料,并进行现场查勘;

3.3.1.jpg


图3.3.1 住房危险性鉴定程序
    3 场地危险性鉴定:收集调查和分析住房所处场地地质情况,进行危险性鉴定;
    4 检查检测:对住房现状进行现场检查,并应根据需要采用相应的仪器进行量测和结构验算;
    5 鉴定评级:对调查、查勘、检测、验算的数据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评定,根据定性鉴定结果,确定其危险等级,如对结果有异议,可采用定量鉴定校核;
    6 处理建议:对被鉴定的住房,提出处理建议;
    7 出具报告:报告式样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的规定。

.

4 定性鉴定


4.1 一般规定


4.1.1 当对农村住房的危险性进行定性鉴定时,检查工作宜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进行。

4.1.2 农村住房的整体检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 住房的结构类型、结构平面布置及其高度、宽度和层数;
    2 住房的倾斜、变形情况;
    3 地基基础的变形情况;
    4 住房外观损坏情况;
    5 住房附属物的设置情况及其损坏现状;
    6 住房局部坍塌情况及其相邻部分已外露的结构、构件损坏情况。

4.1.3 农村住房的局部检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 承重墙、柱、梁、楼板、屋盖及其连接构造;
    2 非承重墙和容易倒塌的附属构件,且检查时应区分抹灰层等装饰层的损坏与结构的损坏。

4.2 住房危险性评定


4.2.1 满足下列条件的农村住房,其危险性可定性鉴定为A级:
    1 地基基础:地基基础保持稳定,无明显不均匀沉降;
    2 墙体:承重墙体完好,无明显受力裂缝和变形;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无松动、脱闪现象;
    3 梁、柱:梁、柱完好,无明显受力裂缝和变形,梁、柱节点无破损,无裂缝;
    4 楼、屋盖:楼、屋盖板无明显受力裂缝和变形,板与梁搭接处无松动和裂缝;
    5 次要构件:非承重墙体、出屋面楼梯间墙体完好或有轻微裂缝。

4.2.2 满足下列条件的农村住房,其危险性可定性鉴定为B级:
    1 地基基础:地基基础保持稳定,无明显不均匀沉降;
    2 墙体:承重墙体基本完好,无明显受力裂缝和变形;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无松动、脱闪现象;
    3 梁、柱:梁、柱有轻微裂缝;梁、柱节点无破损、无裂缝;
    4 楼、屋盖:楼、屋盖有轻微裂缝,但无明显变形;板与墙、梁搭接处有松动和轻微裂缝;屋架无倾斜,屋架与柱连接处无明显位移;
    5 次要构件:非承重墙体、出屋面楼梯间墙体等有轻微裂缝;抹灰层等饰面层可有裂缝或局部散落;个别构件处于危险状态。

4.2.3 满足下列条件的农村住房,其危险性可定性鉴定为C级:
    1 地基基础:地基保持稳定,基础出现少量损坏,有较明显的不均匀沉降;
    2 墙体:承重的墙体多数裂缝,部分承重墙体明显位移和歪闪;
    3 梁、柱:梁、柱出现裂缝,但未完全丧失承载能力;个别梁柱节点破损和开裂明显;
    4 楼、屋盖:楼、屋盖有明显开裂;楼、屋盖板与墙、梁搭接处有松动和明显裂缝,个别屋面板塌落;
    5 次要构件:非承重墙体普遍明显裂缝;部分山墙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有明显松动、脱闪现象。

4.2.4 满足下列条件的农村住房,其危险性可定性鉴定为D级:
    1 地基基础:地基基本失去稳定,基础出现局部或整体坍塌;
    2 墙体:承重墙有明显歪闪、局部酥碎或倒塌;墙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普遍松动和开裂;
    3 梁、柱:梁、柱节点损坏严重;梁、柱普遍开裂;梁、柱有明显变形和位移;部分柱基座滑移严重,有歪闪和局部倒塌;
    4 楼、屋盖:楼、屋盖板普遍开裂,且部分严重开裂;楼、屋盖板与墙、梁搭接处有松动和严重裂缝,部分屋面板塌落;屋架歪闪,部分屋盖塌落;
    5 次要构件:非承重墙、女儿墙局部倒塌或严重开裂。

.

5 定量鉴定


5.1 一般规定


5.1.1 农村住房危险性的定量鉴定应采用综合评定的方法,并应按下列三个层次进行:
    1 第一层次为构件危险性鉴定;
    2 第二层次为住房组成部分危险性鉴定;
    3 第三层次为住房危险性鉴定。

5.1.2 农村住房结构构件的危险性鉴定应包括构造与连接、裂缝和变形等。

5.1.3 单个构件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础应按下列情况划分:
        1)对独立柱基,应以一根柱的单个基础为一构件;
        2)对条形基础,应以一个自然间一轴线长度为一构件;
    2 对墙体,应以一个计算高度、一个自然间的一片为一构件;
    3 对柱,应以一个计算高度、一根为一构件;
    4 对梁、檩条、搁栅等,应以一个跨度、一根为一构件;
    5 对板,应以一个自然间面积为一构件;预制板以一块为一构件;
    6 对屋架、桁架等,应以一榀为一构件。

5.1.4 对农村住房组成部分危险性定量鉴定时,应根据各住房组成部分,按层确定构件的总量及其危险构件的数量。

5.2 地基基础危险性鉴定


5.2.1 地基基础的危险性鉴定应包括地基和基础两部分。

5.2.2 当对地基基础的危险性进行定量鉴定时,应检查基础与承重构件连接处的斜向阶梯形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状况,住房的倾斜位移状况,地基稳定状况,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特殊土质变形和开裂等状况。

5.2.3 当地基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应评定为危险点:
    1 地基产生过大不均匀沉降,使上部墙体产生裂缝宽度大于10mm,且住房倾斜率大于1%;
    2 地基不稳定产生滑移,水平位移量大于10mm,并对上部结构有显著影响;
    3 地基沉降速度连续2个月大于4mm/月,且短期内无收敛趋势。

5.2.4 当基础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应评定为危险点:
    1 基础破坏,导致结构明显倾斜、位移、裂缝、扭曲等;
    2 基础已产生贯通裂缝且最大裂缝宽度大于10mm,上部墙体多处出现裂缝且最大裂缝宽度达10mm以上;
    3 基础已有滑动.水平位移速度连续2个月大于2mm/月,并在短期内无终止趋向。

5.3 砌体结构构件危险性鉴定


5.3.1 当对砌体结构构件的危险性进行定量鉴定时,应检查砌体的构造连接部位、纵横墙交接处的斜向或竖向裂缝状况、砌体承重墙体的变形和裂缝状况以及拱脚的裂缝和位移状况,并应量测其裂缝宽度、长度、深度、走向、数量及其分布,观测其发展趋势。

5.3.2 当砌体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应评定为危险点:
    1 受压墙沿竖向产生缝宽大于2mm、缝长超过层高1/2的裂缝,或产生缝长超过层高1/3的多条竖向裂缝,受压柱产生宽度大于2mm的竖向裂缝;
    2 承重墙、柱表面风化、剥落,砂浆粉化,有效截面削弱达1/4以上;
    3 支承梁或屋架端部的墙体或柱截而因局部受压产生多条竖向裂缝,或最大裂缝宽度已超过1mm;
    4 墙、柱因偏心受压产生水平裂缝,最大裂缝宽度大于0.5mm;
    5 墙、柱产生倾斜,其倾斜率大于0.7%,或相邻承重墙体连接处断裂成通缝,且裂缝宽度达2mm以上时;
    6 墙、柱出现挠曲鼓闪,且在挠曲部位出现水平或交叉裂缝;
    7 砖过梁中部产生的竖向裂缝宽度达2mm以上,或端部产生斜裂缝,最大裂缝宽度达1mm以上且缝长裂到窗间墙的2/3部位,或支承过梁的墙体产生水平裂缝,或产生明显的弯曲、下沉变形;
    8 砖筒拱、扁壳、波形筒拱、拱顶沿母线通裂或沿母线裂缝宽度大于2mm或缝长超过总长1/2,或拱曲面明显变形,或拱脚明显位移,或拱体拉杆锈蚀严重,且拉杆体系失效。

5.4 木结构构件危险性鉴定


5.4.1 当对木结构构件的危险性进行定量鉴定时,应检查腐朽、虫蛀、木材缺陷、构造缺陷、结构构件变形、失稳状况,木屋架端节点受剪面裂缝状况,屋架出平面变形及屋盖支撑系统稳定状况。

5.4.2 当木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应评定为危险点:
    1 连接构造有严重缺陷,已导致节点松动、变形、滑移、沿剪切面开裂、剪坏和铁件严重锈蚀、松动致使连接失效等损坏;
    2 主梁产生大于l0/120的挠度,或受拉区伴有较严重的材质缺陷;
    3 屋架产生大于l0/120的挠度,且顶部或端部节点产生腐朽或劈裂,或出平面倾斜量超过屋架高度的h/120;
    4 木柱侧弯变形,其矢高大于h/150,或柱顶劈裂,柱身断裂;柱脚腐朽,其腐朽面积大于原截面面积1/5以上;
    5 受拉、受弯、偏心受压和轴心受压构件,其斜纹理或斜裂缝的斜率分别大于7%、10%、15%和20%;
    6 存在任何心腐缺陷的木质构件;
    7 在柱的同一高度处纵横向同时开槽,且在柱的同一截面开槽面积超过总截面面积的1/2。

5.5 石结构构件危险性鉴定


5.5.1 当对石结构构件的危险性进行定量鉴定时,应检查石砌墙、柱、梁、板的构造连接部位,纵横墙交接处的斜向或竖向裂缝状况,石砌体承重墙体的变形和裂缝状况以及拱脚的裂缝和位移状况,并应量测其裂缝宽度、长度、深度、走向、数量及其分布,观测其发展趋势。

5.5.2 当石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应评定为危险点:
    1 承重墙或门(窗)间墙出现阶梯形斜向裂缝,且最大裂缝宽度大于10mm;
    2 承重墙整体沿水平灰缝滑移大于10mm;
    3 承重墙、柱产生倾斜,其倾斜率大于1/200;
    4 纵横墙连接处竖向裂缝的最大裂缝宽度大于10mm;
    5 梁端在柱顶搭接处出现错位,错位长度大于柱沿梁支撑方向上的截面高度h(当柱为圆柱时,h为柱截面的直径)的1/25;
    6 料石楼板或梁与承重墙体错位长度大于原搭接长度的1/25;
    7 石楼板净跨超过3.5m,或悬挑超过0.5m;
    8 石柱、石梁或石楼板出现断裂;
    9 支撑梁或屋架端部的承重墙体个别石块断裂或垫块压碎;
    10 墙柱因偏心受压产生水平裂缝,缝宽大于0.5mm;墙体竖向通缝长度超过1m;
    11 墙、柱刚度不足,出现挠曲鼓闪,且在挠曲部位出现水平或交叉裂缝;
    12 石砌墙高厚比:单层大于18,两层大于15,且墙体自由长度大于6m;
    13 石柱高宽比大于15;
    14 墙体的偏心距达墙厚的1/6;
    15 受压墙、柱表面风化、剥落,砂浆粉化,有效截面削弱达1/5以上;
    16 其他显著影响结构整体性的裂缝、变形、错位等情况;
    17 墙体因缺少拉结石而出现局部坍塌。

5.6 生土结构构件危险性鉴定


5.6.1 当对生土结构构件的危险性进行定量鉴定时,应检查连接部位、纵横墙交接处的斜向或竖向裂缝状况,生土承重墙体变形和裂缝状况,并应量测其裂缝宽度、长度、深度、走向、数量及其分布,观测其发展趋势。

5.6.2 当生土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应评定为危险点:
    1 受压墙沿受力方向产生缝宽大于20mm、缝长超过层高1/2的竖向裂缝,或产生缝长超过层高1/3的多条竖向裂缝;
    2 长期受自然环境风化侵蚀与屋面漏雨受潮及干燥的反复作用,受压墙表面风化、剥落,泥浆粉化,有效截面面积削弱达1/4以上;
    3 支承梁或屋架端部的墙体因局部受压产生多条竖向裂缝,或最大裂缝宽度已超过10mm;
    4 墙因偏心受压产生水平裂缝,缝宽大于1mm;
    5 墙产生倾斜,其倾斜率大于0.5%,或相邻墙体连接处断裂成通缝;
    6 墙出现挠曲鼓闪。

5.7 混凝土结构构件危险性鉴定


5.7.1 当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危险性进行定量鉴定时,应检查柱、梁、板及屋架的受力裂缝和锈胀裂缝状况,柱的根部和顶部的水平裂缝,屋架倾斜以及支撑系统稳定等。

5.7.2 当混凝土构件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应评定为危险点:
    1 梁、板产生超过l0/150的挠度,且受拉区最大裂缝宽度大于1mm;
    2 简支梁、连续梁跨中部位受拉区产生竖向裂缝,其一侧向上延伸达梁高的2/3以上,且缝宽大于0.5mm,或在支座附近出现剪切斜裂缝,缝宽大于0.4mm;
    3 梁、板受力主筋处产生横向裂缝和斜裂缝,缝宽大于1mm,板产生宽度大于0.4mm的受拉裂缝;
    4 梁、板因主筋锈蚀,纵向锈胀裂缝宽度大于1mm,或构件混凝土严重缺损,或混凝土保护层严重脱落、露筋,钢筋锈蚀后有效截面小于4/5;
    5 受压柱产生竖向裂缝,保护层剥落,主筋外露锈蚀;或一侧产生水平裂缝,缝宽大于1mm,另一侧混凝土被压碎,主筋外露锈蚀;
    6 柱、墙产生倾斜、位移,其倾斜率超过1%,或侧向位移量大于h/500;
    7 柱、墙混凝土酥裂、起鼓,其破坏而大于全截面的1/3。且主筋外露,锈蚀严重;
    8 屋架产生大于l0/200的挠度,且下弦产生横断裂缝,缝宽大于1mm;
    9 屋架支撑系统失效导致倾斜,其倾斜量大于屋架高度的2%;
    10 端节点连接松动,且伴有明显的变形裂缝。

5.8 钢结构构件危险性鉴定


5.8.1 当对钢结构构件的危险性进行定量鉴定时,应检查各连接节点的焊缝、螺栓、铆钉、钢柱与梁的连接形式、支撑杆件、柱脚与基础连接损坏情况,钢屋架杆件弯曲、截面扭曲、节点板弯折状况和钢屋架挠度、侧向倾斜等偏差状况。

5.8.2 当钢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应评定为危险点:
    1 构件或连接件有裂缝,焊接、栓接或铆接处有拉开、变形、滑移、松动、剪坏等严重损坏;
    2 受拉构件因锈蚀,截面减少大于原截面的10%;
    3 梁、板等构件挠度大于l0/250,或大于45mm;
    4 实腹梁侧弯矢高大于l0/600,且有发展迹象;
    5 钢柱顶位移大于40mm;或平面内柱顶位移大于h/150,平面外柱顶位移大于h/500;
    6 屋架产生大于l0/250或大于40mm的挠度;屋架支撑系统松动失稳,导致屋架倾斜,倾斜量超过h/150。

5.9 定量综合评定方法


5.9.1.jpg

5.9.3.jpg

5.9.8.jpg

5.9.12.jpg

附录A 农村住房危险性定性鉴定报告用表


表A 农村住房危险性定性鉴定报告
a.jpg

附录B 农村住房危险性定量鉴定报告用表


B.0.1 砌体结构-木屋架住房危险性鉴定报告应按表B.0.1执行。

表B.0.1 砌体结构-木屋架住房危险性鉴定报告
1.jpg


2.jpg


3.jpg


B.0.2 木结构住房危险性鉴定报告应按表B.0.2执行。


表B.0.2 木结构住房危险性鉴定报告
4.jpg


5.jpg


6.jpg


B.0.3 石结构-木屋架住房危险性鉴定报告应按表B.0.3执行。


表B.0.3 石结构-木屋架住房危险性鉴定
7.jpg


8.jpg


9.jpg


10.jpg


B.0.4 生土结构-木屋架住房危险性鉴定报告应按表B.0.4执行。


表B.0.4 生土结构-木屋架住房危险性鉴定报告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B.0.5 砌体结构-混凝土板住房危险性鉴定报告应按表B.0.5执行。


表B.0.5 砌体结构-混凝土板住房危险性鉴定报告
15.jpg


16.jpg


17.jpg


B.0.6 石结构-混凝土板住房危险性鉴定报告应按表B.0.6执行。


表B.0.6 石结构-混凝土板住房危险性鉴定报告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B.0.7 砌体结构-钢屋架住房危险性鉴定报告应按表B.0.7执行。


表B.0.7 砌体结构-钢屋架住房危险性鉴定报告
22.jpg


23.jpg


24.jpg


B.0.8 石结构-石楼盖住房危险性鉴定报告应按表B.0.8执行。


表B.0.8 石结构-石楼盖住房危险性鉴定报告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下载地址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