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桥桥台破坏最多,主要表现在桩基、台身、台帽、背墙、耳墙等开裂,尤以根部裂缝为多,以布设三孔(20m+30m+20m)桥为例,本桥处于软土地质中,西幅采用框架式桥台,东幅采用带基桩U型台,桥头填土5m高,又处于改河、临河段,当时限于经费,存在压缩桥孔现象,桥台前移使墩、台缝全部顶死,背墙、耳墙、台帽、台身出现较大裂缝,桥头路基出现很大范围的不均匀沉降及滑动裂缝,后对该桥整治加固。
以往桥台破坏多归结为超载,事实上也与设计时忽略某些因素有关:
一是要求盖梁完工后与混凝土底模分开,以免增加自重。
二是台后顺桥向水平土压力对盖梁的水平弯矩是造成盖梁跨中附近侧面竖向裂缝的主要原因,而侧水平土压力易造成耳墙根部弯裂。
三是桥台前移使有缝桥变成无缝桥,大梁就会对桥台背墙产生巨大推力去平衡台后的土压力,两个力作用的结果导致①背墙从根部剪裂; ②盖梁挑出部分从支撑根部斜下弯裂;③台身与盖梁、桩基与台身连接处弯裂。
四是桥台在土压力、恒载、活载、梁反推力作用下将有很大的扭矩,使盖梁发生扭剪破坏。
五是桥头路基下沉致使背墙、梁端受活载冲击力而过早破坏。
因此,设计中应适当加桥台强盖梁抗剪、扭的箍、斜筋,并在盖梁前侧表面布置部分抗平弯钢筋;加大背墙、耳墙尺寸及配筋; 加大台身尺寸及配筋;加大桩基根部配筋。


© 版权声明
本站资源均通过网络等合法渠道获取,该资料仅作为学习交流,其版权归出版社或者原作者所有,本站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责。售卖的价格绝对不是商品价格,而是整理资料的成本,如原作者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文章,谢谢。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