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281T2018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标准

CJJ281T2018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CJJ281T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1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1274
免费资源

CJJ281T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281T2018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标准简介:

《CJJ281T-2018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标准》是一项关于桥梁悬臂浇筑施工的技术规范,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于2018年。它主要是对桥梁悬臂浇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安全防护等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旨在提高桥梁悬臂浇筑施工的技术水平,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和经济性。

具体来说,该标准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设计要求:对悬臂浇筑的桥梁结构设计、施工荷载、施工控制等进行了规定,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施工工艺:详细描述了悬臂浇筑施工的各个步骤,包括支座安装、挂篮制作与安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等,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和高效。

3. 质量控制:规定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包括材料质量、施工精度、结构完整性等,以保证工程质量。

4. 安全防护: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施工人员的防护装备、施工设备的安全操作、施工区域的安全管理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以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5. 环境保护:还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规定,以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CJJ281T-2018是指导我国桥梁悬臂浇筑施工的重要技术标准,对提升我国桥梁建设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CJJ281T2018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标准部分内容预览:

2.1挂篮安装完成后,应对挂篮后锚固装置、支点和吊机 行检验,各构件安装及受力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漏 装。

6.2.2当挂篮构件间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螺栓预紧

6.2.3当挂篮构件间采用现场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时.焊缝质量 应满足设计要求,不得出现假焊、漏焊等焊接缺陷

《低压电器通信规范 GB/T 27745-2011》6.2.3当挂篮构件间采用现场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时.焊缝质量

6.3.1挂篮预压的荷载值应取悬臂浇筑最大节段重量的1.2倍。 重物应对称加载,荷载分布宜与节段自重一致,不得集中堆载。 6.3.2挂篮加载及卸载应分级进行。加载分级宜为悬臂浇筑最 大节段重量的10%、50%、100%、120%。卸载分级宜为悬臂 0 10D 宏

大节段重量的10%、50%、100%、120%。卸载分级宜为悬臂 浇筑最大节段重量的100%、50%、10%、空载。

大节段重量的10%、50%、100%、120%。卸载分级宜为悬臂

6.3.3挂篮预压过程中应同步测量挂篮变形,并应记录

旬、荷重及位置。每套挂篮测量断面不应少于3个,并应 置测点。木经观测不得进行下一级加载

6.4.1挂篮前移可采用顶推或牵引方式,前移速度宜控制在每 分钟 50mm~100mm。

6.4.1挂篮前移可采用顶推或牵引方式,前移速度宜控制在每

6.+.2挂篮前移应先拆除模板支撑或拉杆.同步放松

锚固,使挂篮模板脱离梁体·确保挂篮与梁体之间的药束完全 解除。

6.4.3挂篮在每次行走之前应对其主要构件进行检查,主

1 挂篮后锚孔和吊杆孔的位置和尺寸应准确: 2 挂篮行建干片顶和手拉葫芦等设备的技术性能应良好: 3各类保险装置设置应完善; 挂篮与箱梁之间的约束应全部解除。 + 6.4.4不同轨道梁上的挂篮主架前移应保持同步。 6.4.5挂篮前移时,测量人员应跟踪观测,应及时调整挂篮行 走轴线偏差。

6.4.6当挂篮前移完成,前后吊杆调整完毕后,应

6.5.1挂篮前移就位后,应立即将后锚固点锁定。 6.5.2挂篮纵向定位误差应小于20mm。 6.5.3挂篮就位后应同步均衡收紧吊杆,应测量并调整模板位 置及标高,并应核准中心位置及高程,校正中线。挂篮模板体系 轴线偏差不应大于10mm。 6.5.4挂篮施工应控制横向偏载,偏载值不宜超过挂篮设计规 定的允许值。 6.5.5挂篮就位后,应对挂篮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5.4挂篮施工应控制横向偏载,偏载值不宜超过挂篮计 定的允许值。

6.5.4挂蓝施二控制横问偏载,偏载值不直超过挂蓝设计规 定的允许值。 6.5.5挂篮就位后,应对挂篮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后锚设备应连接牢固; 21 前后吊杆及横梁应受力正常; 3 各螺栓应拧紧。

挂篮使用期间应加强维护,其技术性能应良好。应对下

列构件进行检查: 1挂篮移动用的干斤顶、手拉葫芦和钢丝绳: 2挂篮各关键部位设置的保险装置、各销轴的保险销: 3挂篮构件及其焊缝情况; 4挂篮各部位的锚杆、吊杆。 6.6.2当锚杆或吊杆发生螺纹受损、杆件弯曲等情况时:应及 时进行调换。 6.6.3高强度拉杆在使用过程中,应采取防火、防热及防腐蚀 措施:并应避免电火花、电焊等触及。 6.6.4每一节段浇筑完后,应及时清除散落在挂篮上的混凝土 废料。带螺纹的杆件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混凝王散落到螺纹上

6.6.5挂篮应采取防腐和防锈蚀措施

盗源下税QQ胖:6175446

7.1.1主梁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IT/TF50 和《城市桥梁T程施T与质量验收规范》CJ2的租 关要求

关要求。 7.1.2墩顶梁段施丁前,应对临时适结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 及解除时间进行理论计算与分析,确定合理的施工工序和参数, 施工期间应对临时固结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7.1.3悬臂浇筑过程中,当发现梁体线形超出允许偏差时,应 及时进行调整。

7.1.4合龙应按设计规定的顺序进行,并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受 力状态和梁体线形。

7.1.4合龙应按设计规定的顺序进行,并应满足设计要

1在进行腹板和底板钢筋安装时,应将底板与腹板的销 连接牢固,连接方式宜米用焊接; 2底板上下两层钢筋网应采用两端带弯钩的拉筋固定 个整体; 3顶板底层横向钢筋宜采用通长钢筋; 4 当钢筋与管道相碰时,不得切断钢筋: 5 纵向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升。 7. 2. 2 当采用预制钢筋网片或骨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底板和顶板的钢筋应分上下层制成网片; 2 腹板钢筋应制成骨架; 3 钢筋网片或骨架应有足够的莲接强度和刚度·:在吊道

2.3内外模位置应按梁体结构尺寸、高程和施T预拱度 行安装。

紧固件应按模板及支架结构设计要求安装,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模 板不得出现移位、变形、松动等现象。模板与施下操作平台应分 开设置。

7.2.5锚头垫板安装时,端面应与螺旋钢筋的巾轴线科

道垂直,锚头垫板宜采用螺钉固定在端模板上 7.2.6箱梁底板浇筑的下料口设置在腹板与底板交接处。 7.2.7梁段混凝土的浇筑宜采用泵送,珊落度宜控制在90mm~ 180mm,并应随温度变化及运输和浇筑速度进行调整。 7.2.8梁段混凝土宜采用一次浇筑:混凝土浇筑方法应符合设 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从悬臂端开始向桥墩方向浇筑,并 应按所有梁段全部平面面积等高水平分层,纵横向应对称连续 浇筑。

7.2.9相邻标准梁段混凝土浇筑.其龄期差宜控制在14

7.2.10梁体混凝土拆模时间应根据养护方式的不同、季节不回

及坏境变化情况确定。拆模时混凝十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 计无要求时,非承重模板拆模时强度不应小于2.5MPa,承重结 构及悬臂梁拆模时应达到100%设计强度。

技术规范》JTG/TF50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应力管道的安装定位应准确,备用管道和长束管道应 采取措施保证其在使用时的有效性; 2纵向预应力筋应两端同步且左右对称张拉,最大不平衡 束不得超过1束; 3竖向预应力筋应左右对称单端张拉,并宜从已施工端顺 序进行; 4竖向预应力筋宜采用两次张拉方式;

5对竖问预应力孔道,压浆时应从下端的压浆孔压人,所 力宜为0.3MPa~0.4MPa,且人的速度不宜过快: 6预应力筋宜采用智能张拉,

7.3.1墩项梁愉时适结稳定力矩与倾覆力矩之比应符合设计要 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固结稳定力矩与倾覆力矩之比不应小 于2。 7.3.2当墩身较高或水较深时,可在墩身上部设置预埋件,通 冠安装在预理埋件上的构架来形成临时固结。 7.3.3当墩顶梁临时固结采用精轧螺纹钢时:应在墩顶梁段达 到设计强度后及时张拉,张拉力应经设计验算。 7.3.4永久支座应在墩顶梁段底模施工.前安装,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规定: 1支座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2支座安装前应进行检查,确认规格、类型和外观质量。 7.3.5桥墩与主梁间宜在永久支座两侧的箱梁腹板处设置临时 支座。临时支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临时支座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并应易于 拆除; 2临时支座的数量、承载能力及结构尺寸,应经设计计算 确定; 3临时支座应在墩顶梁段底模安装前完成; 4临时支座拆除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7.3.6墩顶梁段可采用落地支架或托架施工。混凝土浇筑过程 中应对支架的变形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时应采取应急措施。 7.3.7墩顶梁段宜全断面一次浇筑完成;当梁段过高一次浇筑 完成难以保证质量时,可沿高度方向分两次浇筑,但宜将两次浇 筑混凝土的龄期差控制在 7d以内。

7.4。1在悬臂节段浇筑施T过程中,应跟踪监测高程变化情况, 并应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下一施工梁段的立模 高程。

施工梁段前端模板高程。

3当腹板厚度较小,钢筋、管道密集且纵横重叠时.混 分层人模、振捣。

7.4.3当腹板厚度较小,钢筋、管道密集且纵横重叠

7.4.4悬臂节段端部混凝土应进行糙化处理

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龄期不应低于7d,强度不应 低于设计强度的 90%。

74.6悬臂节段预应力筋的张拉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 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和横向预应力筋张拉滞后纵向预应力筋不宜大于3 个悬臂节段; 2横问预应力筋应在梁体两侧交替单端张拉,并宜从已施 厂端顺序进行。每一节段悬臂端的最后1根横向预应力筋,应在 下一节段横向预应力筋张拉时进行张拉

7.5.1边跨现浇宜采用支架法施工。支架应经过设计计算,耳 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架基础类型、面积和厚度 应根据支架结构形式、受力情况、地基承载力等条件确定。支架 基础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7.5.2底模安装完成后应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荷载应符

1合龙的顺序应符合设计规

连接,再浇筑合龙段混凝土。合龙段混凝土宜在一天巾气温 且稳定的时段内浇筑,浇筑后应及时覆盖洒水养护

的要求。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合龙后应在规定时间内 除墩梁临时固结装置·应按设计规定的程序完成体系转换 区反力调整。

7.6.6合龙段应采取换重施工。换重重量及加载位置

GB 50579-2010 航空工业理化测试中心设计规范,压重可采用水箱等方法。

.6.7施加压重时应对称加载:换重卸载应根据混凝土浇, 分级对称进行。

7.6.9临时固结解除过程中不应损坏墩身、支座垫石及箱梁混 凝土。

8.1.17 桥梁施工监控应包括监控计算、施工监测和数据分析与 反馈控制。

8.1.3桥梁应通过施工监控JC∕T 1099-2009 硫铝酸钙改性硅酸盐水泥,使线形和内力在施工完成后符合 设计要求,并应接近设计成桥状态。 8.1.4桥梁目标线形应根据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各种变形影响的 结果确定。

8.1.4桥梁目标线形应根据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各种变形影响的 结果确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