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290-2019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及条文说明

CJJ/T290-2019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及条文说明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CJJ/T290-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90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1713
免费资源

CJJ/T290-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T290-2019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及条文说明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CJJ/T290-2019)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主要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工程的施工、检验、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工程的质量,提升施工效率,保障运营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标准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工程的方方面面,包括设计要求、材料选用、施工方法、质量控制、检查验收等内容,详细规定了各种类型桥梁(如简支梁、连续梁、斜拉桥、悬索桥等)的施工技术要求,以及特殊环境下(如软土地基、水下作业等)的施工和验收规定。

在条文说明部分,对标准中的各项规定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帮助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定。它对标准的每一条款进行了背景分析,技术依据,实施难点和解决办法的阐述,使得标准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

总体来说,CJJ/T290-2019是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工程行业的技术法规,是行业内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方必须遵循的依据,对于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建设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CJJ/T290-2019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及条文说明部分内容预览:

术规程》JG107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生产的钢筋丝头抽检10%,且不少于 4个。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丝头的螺纹尺寸采用螺纹环规 量测

置、同一截面接头数量、搭接长度应符合本标准第6.3.2条和第 6.3.6条的规定。

置、同一截面接头数量、搭接长度应符合本标准第6.3.2条和第

GB∕T 51279-2018 公众移动通信高速铁路覆盖工程技术标准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用钢尺量。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用钢尺量

检查数量:外观质量全数检查;力学性能检验按每300个为 批,不足300个按一批计,从中抽取3个试件做单向拉伸 试验。 检验方法:外观用卡尺或量具检查,检查合格证和出厂检验 报告,检查进场验收记录和性能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外观质量全数检查;力学性能检验按每300个为 批,不足300个按一批计,当采用闪光对焊时,从中切取6个 式件,3个做拉伸试验,3个做冷弯试验:当采用搭接或帮条电 弧焊时,从中切取3个试件做拉伸试验。 检验方法:观察、用钢尺量、检查接头性能检验报告。

7.1.1混凝土施工宜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质量判定时,珊落度及含气量应以浇筑现场检验 结果为准; 2应按分项工程分混凝土品种、强度等级提供预拌混凝土 出厂合格证

7.1.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按理

验评定标准》GB/T50107执行。混凝王耐久性检验评定应按现 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执行。 7.1.3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不应加水。 7.1.4 混凝土强度未达到2.5MPa前,不得承受行人、运输工

7.2.1混凝土运输和输送过程中不得出现混凝士离析、漏浆、 亚重泌水及珊落度损失较大等现象。 7.2.2混凝土运输设备和运输能力应满足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 筑速度的要求。 7.2.3混凝土输送宜采用泵送方式。输送泵的选择、布置和泵 送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

筑速度的要求。 7.2.3混凝土输送宜采用泵送方式。输送泵的选择、布置和泵 送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C 的规定,并应满足施工要求。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I 规定,并应满足施工要求。

应通畅。输送时应根据环境条件采取保温、隔热、防雨等措施。

7.2.5混凝土从运输到输送入模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

的规定。掺入早强型减水剂、早强剂的混凝及有特殊要求的混 凝土,延续时间应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进行试验

7.3.1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制定浇筑工艺方案,对防裂措施、保护层控制和施工 缝设置等作出明确规定; 2应确认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和保护层垫块符合设 计要求,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及钢筋上的污物应清理干净; 3模板的缝隙或孔洞应堵塞严密且不漏浆 7.3.2自高处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时,应防止混凝土离析。自 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当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 (槽)或振动溜管(槽)等设施下落;当倾落高度超过10m时 应设置减速装置。 7.3.3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顺序以及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处 理方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 范》CJ2的规定。 7.3.4混凝土振捣应符合下列规定:

7.3.1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制定浇筑工艺方案,对防裂措施、保护层控制和施工 缝设置等作出明确规定; 2应确认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和保护层垫块符合设 计要求,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及钢筋上的污物应清理干净; 3模板的缝隙或孔洞应堵塞严密且不漏浆

7.3.3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顺序以及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处

方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 CJJ 2 的规定。

7.3.4混凝土振捣应符合下列规定:

7.3.5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混凝土运输、浇年

全部充许时间超过表7.3.5的规定时,应设置施工缝。

表7.3.5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全部充许时间(min)

7.3.6混凝土浇筑时,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采 取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 7.3.7浇筑混凝王期间,应随时检香支架、模板、钢筋、预应 力管道和预理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 及时处理

7.3.8混凝土振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

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抹面时不应洒水。

7.4.1混凝土养护方案应根据施工对象、环境条件、水泥品种、 外加剂或掺合料以及混凝土性能等确定。 7.4.2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 水等保湿养护或采用蒸汽养护方式。 7.4.3自然养护期间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h内对混凝土进行 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应符合表7.4.3的规定

7.4.1混凝土养护方案应根据施工对象、环境条件、水

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应符合表7.4.3的规定

7.4.4混凝土养护期间预应力箱梁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 环境的温差不宜超过15℃;其余结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 的温差不宜超过20℃。 7.4.5混凝土养护用水不得采用海水或含有有害物质的水。当 日最低气温低于5℃时,不得采用洒水养护。 7.4.6当采用覆盖养护时,塑料薄膜在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覆 盖并紧贴混凝土表面,塑料薄膜内应保持有凝结水。 7.4.7喷涂养护剂不得对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且应具有可靠 的保湿效果

1预拌混凝土进场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 T14902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

7.5.2现场集中拌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

性能标准条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试件的 取样与留置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浇筑基础、盖梁等一般体积的混凝土时,每一单元结

构物制取不得少于2组; 2当连续浇大体积混凝土时,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 100m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制取不 应少于2组; 3当一次连续浇筑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量大于1000m时, 每200m3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当浇筑桩基础时,每根桩应取样3组,其中有一组应为 7d强度; 5应根据施工要求,制取与结构物同条件养护试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检查数量:每浇筑50m或每工作班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用落度仪检测。

验方法:用落度仪检测。 5.4混凝土含气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每浇筑50m或每工作班不少手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5.5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应采用钢筋保护层厚 检测仪进行现场测定。 检查数量:抽检5%的梁、柱和墩台等混凝土构件。每个抽 羊构件测定不少于3处,每处不少于10点

检查数量:每浇筑50m或每工作班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

7.5.5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应采用钢筋保

度检测仪进行现场测定。 检查数量:抽检5%的梁、柱和墩台等混凝土构件。每个抽 样构件测定不少于3处,每处不少于10点。 检验方法:检查测试报告

8.1.1预应力工程施工应根据环境温度采取必要的质量保证措 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环境温度低于一15℃时,不宜进行预应力筋张拉 作业; 2当环境温度高于35℃或冬期施工时,不宜进行管道压浆 施工:在此条件下压浆时,应采取质量保证措施。 8.1.2预应力筋张拉宜采用智能张拉设备,张拉控制宜采用数 字信息化技术。

1预应力筋以及镭具、夹具和连接器在搬运和存放过程中 应避免机械损伤、沾污和锈蚀,进场后存放时间不宜超过6 个月; 2管道在搬运时应采用非金属绳捆扎或框架装载,不得抛 摔及在地面拖拉。管道的存放应远离热源及可能遭受各种腐蚀性 气体、介质影响的地方。

8.2.1预应力筋下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经计算确定;计算时应根据结构 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厚度、千斤顶长度、镦头预留 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 确定; 2当钢丝束两端采用墩头锚具时,同束钢丝下料长度的偏 差应符合表8.2.1的规定;

表8.2.1墩头锚具同束钢丝下料长度允许偏差

《印染工厂设计规范 GB 50426-2016》3钢绞线下料后不得散头

3钢绞线下料后不得散头; 4预应力筋宜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切断,不应电弧切割 应力筋切割过程中不得经受高温、焊接火花或接地电流的 响。

8.2.3制作挤压锚时,模具与挤压应配套使用,挤压力和挤

噪作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的预应力筋应露出挤 筒2mm5mm。钢绞线压花锚成型时《咬合式排桩技术标准 JGJ/T396-2018》,梨形头的尺寸和直 固段长度不应小于设计值,

1锚固多根预应力筋的锚具应具有整束张拉的性能,且宜 具有单根张拉的性能;用于承受低应力或动荷载的夹片式锚具 应具有防松性能; 2夹具应能自锚、松锚和重复使用,主要锚固零件应具有 良好的防锈性能,可重复使用的次数不应少于300次; 3永久性预应力筋连接器应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 4预应力筋用锚具产品应配套使用,同一结构或构件应采

8.2.7先张法预应力筋的安装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