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152-2019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

JGJ/T152-2019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GJ/T152-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29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1715
免费资源

JGJ/T152-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152-2019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简介:

《JGJ/T152-2019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是由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一项关于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检测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于2019年发布并实施,对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检测方法、检测精度、检测结果的判定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防止因钢筋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个标准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

1. 检测方法:标准详细规定了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直径、间距等参数的检测方法,包括电磁感应法、雷达法、超声波法等非破坏检测方法,以及钻孔取样等破坏性检测方法。

2. 检测精度:对各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精度做了明确规定,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 结果判定:对检测结果的合格与否进行了明确的判定,包括了钢筋的位置、数量、直径、保护层厚度等参数的判定标准。

4. 检测报告:规定了检测报告的编写要求,包括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判定结论等信息应清晰、完整。

5. 检测设备:对使用检测设备的性能、精度等做了要求,保证了检测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6. 检测程序:对检测的准备、实施、结果处理等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保检测的规范性。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是对这个标准的进一步解读和说明,对标准中的各项规定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标准。

JGJ/T152-2019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部分内容预览:

介质。测点处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清洁。不平整、清洁的应采用 砂轮或钢丝刷打磨,并应将粉尘等杂物清除。

1采用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检测钢筋的分布情况,并应 在适当位置剔凿出钢筋; 2导线一端应接于电压仪的负输人端,另一端应接于混凝 土中钢筋上; 3连接处的钢筋表面应除锈或清除污物,以保证导线与钢 筋有效连接:

GB∕T 34909-2018 民用建筑节约材料评价标准7.3.5测区混凝土应预先充分浸湿。可在饮用水中加入2%液

3.5测区混凝士应预先充分浸湿。可在饮用水中加入2% 洗涤剂配置成导电溶液,在测区混凝土表面喷洒,半电池的 接垫与混凝土表面测点应有良好的耦合

7.3.8当检测环境温度在(22土5)℃之外时,应按

则点的电位值进行温度修正: 当T≥27℃:

式中:V 温度修正后电位值(mV),精确至1mV: VR 温度修正前电位值(mV),精确至1mV; T 检测环境温度(℃),精确至1℃; k 系数(mV/℃)。

7.4.1半电池电位检测结果可采用电位等值线图(图7.4.1) 表示被测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锈蚀性状。宜按合适比例在结构及 勾件图上标出各测点的半电池电位值,可通过数值相等的各点或 内插等值的各点绘出电位等值线。电位等值线的最大间隔宜 为100mV。 7.4.2当采用半电池电位值评估钢筋锈蚀状态时,应根据表

7.4.2进行钢筋锈蚀性状判断

7.4.2进行钢筋锈蚀性状判断。

图7.4.电位等值线示意 半电池电位法钢筋锈蚀检测仪与钢筋连接点 m0

半电池电位值评价钢筋锈蚀性状

8.1.1钢筋锈蚀性状监测应预先在混凝土结构中理设锈蚀传感

8.1.1钢筋锈蚀性状监测应预先在混凝土结构中理设锈蚀传感 器。对于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采用后装式锈蚀传感器。 8.1.2钢筋锈蚀性状监测过程中宜采用本标准第7章中的方法 对钢筋锈蚀性状进行核查。

8.2.1钢筋锈蚀性状监测系统应由中央控制器、总线接口、集 线节点、锈蚀传感器、参比电极和电缆等构成。 8.2.2中央控制器采样频率不宜小于1000Hz 8.2.3锈蚀传感器(图8.2.3)应由一个阴极和若干个阳极组

线节点、锈蚀传感器、参比电极和电缆等构成。

2中央控制器采样频率不宜小于1000Hz。 3锈蚀传感器(图8.2.3)应由一个阴极和若干个阳极

(a)预埋式 (b)后装式

图8.2.3锈蚀传感器示煮

图8.2.3锈蚀传感器示意

成。阳极宜采用与钢筋相同的材料制作,阴极宜为由钛金属网与 二氧化锰参比电极组成。 8.2.4参比电极的正常工作温度宜为一10℃~40℃;在室温(23 土2)℃时,参比电极在饱和Ca(OH),溶液中与甘汞电极比对, 电位差不宜低于170mV,且不宜高于220mV

成。阳极宜采用与钢筋相同的材料制作,阴极宜为由钛金 二氧化锰参比电极组成

土2)℃时,参比电极在饱和Ca(OH),溶液中与甘汞电极比对, 电位差不宜低于170mV,且不宜高于220mV

8.3.1预埋式锈蚀传感器安装(图8.3.1)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8.3.1预埋式锈蚀传感器安装(图8.3.1)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锈蚀传感器阳极安装至需要监测的位置。锈蚀传感器应 安装牢固,当基座固定在钢筋网上时,应采用绝缘材料与钢筋网 绝缘。 2测量并记录锈蚀传感器每个阳极外缘距被测钢筋的距离 精确至1mm。 3将参比电极固定在锈蚀传感器附近的钢筋网上,参比电 极表面应采用碱性无氩凝胶封装

8.3.2后装式锈蚀传感器安装应按

1采用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探测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厚 ,并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标记; 2根据保护层厚度的大小和需要监测的部位确定锈蚀传感

器的安装位置; 3阴极应安装于锈蚀传感器的中心位置,并将阴极 土间的间隙填补密实

8.3.3锈蚀传感器的阴极在安装过程中,应保证其不受

采用串联的方式将各集线节点接入总线接口,将总线接口 央控制器,

口和各集线节点等参数是否显示正确

6应启动监测系统监测软件,并根据监测计划启动监 O

8.3.6应启动监测系统监测软件,并根据监测计划

9.1.1 基桩钢筋宠长度可采用磁测并法检测,检测深度不宜超 过80m。

过80m。 9.1.2检测前除应收集本标准3.0.4条所规定的资料,还应收 集下列资料: 1周边环境情况; 2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9.2.1 磁测井仪应包括主机、深度编码器、磁阻传感器、计数 滑轮、计数电缆等。 9.2.2深度编码器应具备自动记录功能,其深度分辨率应小 于50mm。

9.2.3磁阻传感器测量范围应为一99999nT~十99999nT,分

辨率宜小于50nT,精度不应低于150nT。 9.2.4磁阻传感器工作环境温度宜为0℃~40℃,耐水压力应 大于1.5MPa。 9.2.5成孔钻孔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

3.1 检测应按规定的步骤进行(图9.3.1)。 3.2 测孔分桩内成孔和桩侧成孔,测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9.3.2测孔分桩内成孔和桩侧成孔,测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侧成孔检测时,测试孔与受检桩外侧边缘间距不宜天 于1.0m,并应尽量远离非受检桩;

图 9.3. 1 检测步骤示意

.1应根据实测磁场垂直分量(Z)曲线下端平稳段的Z 角定磁场垂直分量背景值Z,(图9.4.1)。 .2磁场垂直分量梯度值应按下式计算:

图9.4.1磁场垂直分量(Z) 及磁场垂直分量梯度(ddh)随深度变化示意

附录A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的校准方法

A.1.1制作校准试件的材料不得对仪器产生电磁干扰, 混凝土、木材、塑料、环氧树脂等。宜优先采用混凝土材 在混凝龄期达到28d以后使用

A.1.1制作校准试件的材料不得对仪器产生电磁干扰,可采用

置时两端应露出试件,长度宜大于50mm。试件表面应平整,钢 捞轴线应平行于试件表面,从试件4个侧面量测其钢筋的理置深 度应不相同,并且同一钢筋两外露端轴线至试件同一表面的垂直 距离差不应大于0.5mm。

A.1.3校准试件的尺寸、钢筋公称直径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

根据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的量程和工程中被检钢筋的设计参数 进行设置。钢筋间距校准试件的制作可按本标准附录B第B.1.2 条进行。

A.2校准项目及指标要求

A.2.1应对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个检测项目进行 校准。

JV 校准项目的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第4.3.1条和第4.3.2条

A.2.2校准项目的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第4.3.1条和第4.3.2条 的规定。

A.3.1应在试件各测试表面标记出钢筋的实际轴线

A.3.1应在试件各测试表面标记出钢筋的实际轴线位置,用游 标卡尺量测两外露钢筋在各测试面上的实际保护层厚度值,取其 平均值,精确至0.1mm。

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 1499.1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等查出其对应的公称直径。 A.3.3校准时,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探头应在试件上进行扫 描,并标记出仪器所指定的钢筋轴线,应采用直尺量测试件表面 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所测定的钢筋轴线与实际钢筋轴线之间的 最大偏差。记录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指示的保护层厚度检 测值。 A.3.4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检测值和实际量测值的偏差均符 合本标准附录A第A.2节的规定时,应判定电磁感应法钢筋探 则仪合格。当部分项目指标及一定量程范围内的检测值和试件量 测值的偏差符合本标准附录B第B.2节的规定时,可判定其相 应部分合格,但应限定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的使用范围,并应 指明其符合的项自和量程范围以及不符合的项自和量程范围。

合本标准附录A第A.2节的规定时,应判定电磁感应法钢筋探 则仪合格。当部分项目指标及一定量程范围内的检测值和试件量 测值的偏差符合本标准附录B第B.2节的规定时,可判定其相 应部分合格,但应限定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的使用范围,并应 指明其符合的项自和量程范围以及不符合的项自和量程范围。

A.3.5经过校准合格或部分合格的电磁感应法钢筋

注明所采用的校准试件的钢筋牌号、规格以及校准试件材质

B.1.1应选择当地常用的原材料及强度等级制作混凝土板JC∕T 1057-2021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外墙板,并 宜采用同盘混凝土拌合物同时制作校正混凝王介电常数的素混凝 十试块:其大小应符合雷达仪说明书的规定。当试件较多时:校 准用混凝土板应和校正介电常数的试块一一对应。 B.1.2混凝土板应采用单层钢筋网,宜采用直径为8mm~ 12mm的圆钢制作,其间距宜为100mm~150mm,混凝土保护 层厚度应覆盖15mm、40mm、65mm、90mm四个区段,每个混 疑土保护层厚度的钢筋网至少应有8个间距。钢筋两端应外露 其两端保护层厚度差不应大于0.5mm,两端的间距差不应大于 lmm。也可根据工程实际制作相应的试件。 B.1.3制作混凝土试件的原材料均不得含有铁磁性原材料:试 浇筑后7d内应浇水并覆盖养护,7d后采用自然养护,试件龄 期应达到28d且在自然风十后使用

B.1.1应选择当地常用的原材料及强度等级制作混凝王板,并 直采用同盘混凝土拌合物同时制作校正混凝王介电常数的素混 土试块,其大小应符合雷达仪说明书的规定。当试件较多时,校 准用混凝土板应和校正介电常数的试块一一对应

B.2校准项目及指标要求

B.2.1 应对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2个项自进行校准。 B.2.2 校准项自的指标应符合本标准第4.3.1条和第4.3.2条 的规定。

B.3.1 校准过程中应避免外界的电磁十扰。 B.3.2 应先用校正介电常数的试块对雷达仪进行校正。 B.3.3 在外露钢筋的两端,应采用钢卷尺量测各段钢筋间距的

精确至1mm;同时应用游标卡尺量测钢筋两外露端实际 保护层厚度值楼地层、屋盖及阳台、雨篷的基本构造,取其平均值,精确至0.1m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