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JTG/T F81-2009 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

CQJTG/T F81-2009 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CQJTG/T F81-200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7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3553
免费资源

CQJTG/T F81-200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QJTG/T F81-2009 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简介:

CQJTG/T F81-2009《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是重庆市交通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验收要求。该规程适用于公路、城市道路、铁路、水运等各种类型桥梁的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总则:规定了该规程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以及基本术语和定义。

2. 施工质量要求:对预应力筋的制作、安装、张拉,以及锚固件、预应力管道等的施工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

3. 质量检测:详细规定了预应力筋张拉前后的应变、应力检测,预应力筋的伸长值测量,锚固区混凝土强度检测,以及预应力管道的压降试验等方法和要求。

4. 质量验收:对施工完成后的质量验收程序、验收内容、验收标准等进行了明确。

5. 附录:提供了各种检测数据的记录表格和计算公式。

通过执行该规程,可以确保桥梁预应力施工的质量,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保障交通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为施工、监理、设计、验收等各方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和评判标准。

CQJTG/T F81-2009 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4.1.1预应力筋的制作在预应力工程施工中较为关键,应加强控制,严格按照规范。 设计要求进行。大型工程中均应设置具有良好防雨、防尘、防污染设施的专用预应力筋 工车间。若预应力工程量较小或无合适的场地时,也应设置有防雨、防污染的预应力筋 作工作台。不得在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场地上进行预应力筋制作。

度、千斤顶长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 对于镦头锚用钢丝,下料长度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单根钢丝受力均匀度,必须严格按照 程要求下料;对于钢绞线,下料要求虽没有钢丝那么严格,但仍应加以控制,可按下列公 计算: 亚

L=/+2(l++100mm)

《银行金库 JT/T0003-2000》L=l+2(l,+100mm)+l

式中:l一一构件的孔道长度(mm); l一一夹片式工作锚厚度(mm); l一一张拉用千斤顶长度(含工具锚)(mm)。 4.1.3钢丝、钢绞线及精轧螺纹钢筋的切断,应采用切割机或砂轮锯,不得采用电弧切 割。用电弧或乙一氧气切割,会使切割部位受高温加热而改变物理力学性能,难以保证 预应力筋的质量。 4.1.4下料完毕后,进行预应力筋的梳束、编束时,用锚具梳顺,钢绞线由锚具锥孔大 瑞穿入。锚具各孔事前需一一做好编号。注意:编号时锚具各孔与绞线编号一致。每隔 .0~1.5m绑扎一次,以使绞线顺直、等长,绑扎成束顺直不扭转,便于穿束,严禁在钢绞 线不顺直的情况下绑扎成束。 用连接器接长,分段张拉锚固的预应力束,各孔内绞线极易缠绕,对预应力束的梳

4.1.4下料完毕后,进行预应力筋的梳束、编束时,用锚具梳顺,钢绞线由锚具锥孔 端穿入。锚具各孔事前需一一做好编号。注意:编号时锚具各孔与绞线编号一致。每 1.0~1.5m绑扎一次,以使绞线顺直、等长,绑扎成束顺直不扭转,便于穿束,严禁在钢 线不顺直的情况下绑扎成束。 用连接器接长,分段张拉锚固的预应力束,各孔内绞线极易缠绕,对预应力束的权 编、穿束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挤压套的绞线在完成P型锚具(连接器周边槽)安

桥架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COJTG/TF81

后必须逐根编号,套人锚具(最好用梳 对应编号,具 立置应与锚具安装孔位保持一致。P型锚具与梳理锚具之间各绞线线形平顺,不得相互 缠绕,同时应采用扎丝对已梳理顺直的绞线逐段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m。 本条规定的目的是确保预应力筋平顺不扭结,绑扎牢固,使其在安装过程中不散索, 以保证张拉时各根预应力筋受力均匀

4.1.5为便于穿束过程中调整筋束,使具不发生扭转,在束两端安装上作锚、工其锚 时,不得使预应力筋交叉错位而相互缠绕;制束时应对每一根预应力筋进行编号,每根预 应力筋两端编号应相同。 4.1.6合格的预应力筋束应按编号整齐排放并进行临时防护,使验收合格的筋束得到 安善的保护,防止其在安装存放期间受损或被污染、腐蚀。 4.1.7对成品预应力筋进行验收,签发合格证,挂标志牌,是预应力筋质量控制的量要 昔施,目的是防止不合格预应力筋进人安装工序或将筋束装错孔号,一且预应力筋发生质 量问题,便于迅速查出原因

4.2管道、预应力筋与索安装

4.2.1为保证安装质量,应事 标在相应的结构钢能 定出曲线位置及线形并用钢筋托架固定,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就位后,必须用铁 丝将管道与钢筋托架固定,以防预应力管道偏离设计位置。该位置直接影响预应力筋的 束界、摩阻等,因此给出了 分件 工质量验收的检控项目

4.2.2波纹管接长布置在直线段是为了连接方便。为使连接可靠,其旋人长度应大于 00mm,并对其实施相应防护

4.2.3锚其安装时应位置准确,锚垫板轴线应与连接孔道管轴线章合,否则在安装于 行顶时容易造成位置偏差和轴线夹角偏差。张拉时,不仅预应力损失较大,还会出现预应 力筋在张拉端的锚垫板下被拉断,这是由于锚垫板平面与预应力筋轴线不垂直,造成预应 力筋截面偏心受拉导致绞线折弯受力严重不均,受力大的因损伤而届服。因此特别要求 锚具(锚垫板)及千斤顶的安装轴线应与预应力筋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4.2.4凡是利用螺母锚固的锚具,一般是张拉至规定应力时,在带负荷状态下打紧螺 母。如果螺纹配合过紧或有碰伤可能会拧不动,故要求在安装锚具之前逐个检查螺纹的 配合情况,保证在错固时能顺利拧紧。

4.2.6预应力束穿束时应整束穿人,注意前端封头,以便于导向穿束,严禁扭转。若遇 阻力,可前后拖动(平动),或牵引。 对于预应力筋长度较长、整束根数较多的现浇预应力构件,可采取以下方法:钢绞线 下料完毕后在其一端套人锚圈作为梳束工具(也可用限位板),用砂轮锯将该端钢绞线各 根端头切割20~30cm,但保留中心一根钢丝,将中心丝穿人具有与锚具相似位置孔的牵 引螺塞后再镦头,镦头直径大于牵引螺塞孔的直径,以满足整束穿束时拖动绞线平动的要 求。牵引螺塞上各孔距略大于钢绞线中心丝直径,镦头后的整束钢绞线通过牵引螺塞与 螺旋套连接,螺旋套另一端由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牵引。绞线穿束前钢绞线端头(包括切 割部分)须用胶带缠绕保护,防止穿束过程中钢绞线端头散索。将牵引螺塞与螺旋套连 接,螺旋套另一端由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牵引,由卷扬机缓慢牵引整束绞线平动完成整束穿 束。若受场地限制可利用转向滑轮,也可增加卷扬机。钢绞线牵引时应采用锚圈边梳理 边绑扎,绑扎间距宜为1.0~1.5m。在穿束过程中,注意克服预应力筋与波纹管的摩阻, 便于对系统的保护

4.2.7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预应力筋,安装完毕后均应调整两端长度,以满足张拉工 的操作需要。对外露部分进行临时防护,防止其在施工中被雨水、尘土、混凝土、水泥浆 及其他有害物质污染、腐蚀。

4.2.8斜拉索的安装

1平行钢丝斜拉索安装前应根据塔高、系长、索童、斜度和风力等因素计算其安装过 程中锚头距索管口2.0m、1.0m,距锚板0.70m以及锚头带锚环时的牵引力,以综合选择 架设方案和设备。斜拉索抗振约束环和减振器未安装前,必须确保索管和锚端防水、防腐 和防污染。 2平行钢绞线斜拉索安装前,需在桥面适当位置安装钢绞线放线架、导向轮、切割工 作平台以及切割和头的相关设备;在塔柱外索鞍两侧附近安装工作平台和起吊设备。 3HDPE外套管起吊时,不准在未加支垫保护的桥面上拖拽,与其有连接关系或成 套关系的所有部件均须与其临时固定。HDPE管临时固定时,应保证其两端距梁上预埋 管口和塔上锚垫板各留出1m左右空间。起吊过程中,其下方严禁站人。 4施工中不得损伤索体保护层和锚具外螺纹。应保护拉索不被腐蚀、加热、磨损和 其他不利影响。 5锚具和钢绞线组成无粘结斜拉索,要保证能对钢绞线实行单根更换,否则被视为 不合格。

5.0.1混凝土强度直接影响梁体强度,而龄期影响弹性模量,进而危及梁体变形。张 拉前混凝土表面特别是锚垫板附近若有蜂窝及其他缺陷,应在拆模后立即进行处理,必要 时对密实度进行抽检,处理完毕后方可张拉。这样做的原因是:张拉时,锚垫板周围受力 复杂,拉应力大,倘不密实易造成混凝土裂纹,甚至爆裂

5.0.2两端张拉工艺是用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两端同步或先一端再另一端张拉的工 艺,适用于较长的预应力筋束。对于两端同步张拉工艺,有利于力的传递,施工效率高,但 古用设备多,实施难度较大;对于两端先后张拉工艺,虽然两端锚垫板处有效预应力可达

DBJ50∕T-387-2021 工程勘察信息化数据采集交付标准同步或先一端再另一端张拉的

5.0.2两端张拉上艺是用张拉设备对预应力筋两端问步或先一端再另一端张拉的 艺,适用于较长的预应力筋束。对于两端同步张拉工艺,有利于力的传递,施工效率高,但 占用设备多,实施难度较大;对于两端先后张拉工艺,虽然两端锚垫板处有效预应力可达 倒相等,但效率低。在孔道壁光滑(如金属波纹管孔道)、孔道长度不长、管道曲率半径较 大,及锚具回缩应力损失较大的情况下,一端张拉比较有利,而且它张拉次数少,施工简 更,成本低,更能满足结构的特殊要求,但需准确地计算孔道反摩阻和预应力筋回缩。采 用一端张拉时,由于管道摩阻的作用,摩阻力集中在一端的锚、夹具和千斤顶上,朝固定端

失影响长度S

5.0.4见本规程条文说明4.2.3。

5.0.5预应力筋张拉前,应进行调束,以保证张拉锚固后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 尚严重不均,必然影响同断面有效预应力分布,导致部分单根钢绞线张拉时届服断裂,在 使用阶段出现工程病害。

5.0.6预应力筋的张拉,应采取多顶同步分级张拉工艺,使梁在施加预应力的过程中 受力均匀、对称且同步。施加预应力后,各束受力不均匀度好《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程 JGJ/T53-2011》,不会发生像传统逐束张拉 时,梁体受到偏心力矩发生弯曲扭转的情况,施加预应力过程中对称、同步,受力均匀,不 产生有害变形。 张拉施工时,各张拉机具应在保压持荷均达到稳定后同步放张。为排除混凝土的弹 性压缩不均、预应力筋回缩及锚具变形不均等对张拉后有效预应力的影响而产生同断面 有效预应力不均匀,采用设计规定的分级张拉程序,尽量消除各束预应力损失不均带来的 有效预应力偏差。必要时可测出全断面的锚下有效预应力,求出张拉顺序影响系数,校正 张拉应力,以消除先后张拉影响

服极限,此时预应力筋处于弹性状态,经多次张拉后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 钢丝、钢绞线无屈服台阶的预应力筋在张拉时,应考虑对预应力筋进行超张拉。对于 竖向束等短束,主要根据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造成的预应力损失情况来调整 张拉应力,必要时采用低回缩值锚具;对于长束、环形束,主要根据摩阻损失情况来调整张 拉应力。确定张拉应力时必须考虑预应力筋束有效预应力的不均匀度,最大张拉应力不 允许超过其屈服强度的0.94倍。 对于端部设有锚圈(有锚圈口摩阻损失的锚具)的锚具,张拉控制应力小于张拉应 力;对于端部不设锚圈(无锚圈口摩阻损失的锚具)的锚具,张拉控制应力等于张拉应力。 端部设有锚圈的锚具,张拉时,张拉应力最大值一般不得超过0.8fk;端部不设锚圈的锚 具,张拉应力一般不得超过0.75fk。也就是说,梁的张拉应力一般不应超过0.8fk,梁的 张拉控制应力一般不得超过0.75f起

5.0.8明确张拉控制应力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