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585-2020 桥梁预应力张拉和孔道压浆施工指南.pdf

DB34/T 3585-2020 桥梁预应力张拉和孔道压浆施工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7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4596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3585-2020 桥梁预应力张拉和孔道压浆施工指南.pdf简介:

DB34/T 3585-2020《桥梁预应力张拉和孔道压浆施工指南》是一份地方标准,具体来说,它是针对江苏省地区关于桥梁预应力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南。这份标准详细规定了桥梁预应力张拉(即施加预应力到桥梁钢筋中的过程)和孔道压浆(即填充预应力管道以防止混凝土收缩和腐蚀)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设备选择、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它旨在保证桥梁预应力施工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提升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耐久性。

DB34/T 3585-2020 桥梁预应力张拉和孔道压浆施工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1.5倍,且不宜小于30mm 3.1.16.2封锚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凸出式锚具的保护层不应小于50mm,凹入式锚具 应用细石混凝土封裹或填平。外露预应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处于腐蚀环境时应加 大至50mm。 8.1.16.3压浆完成后,应及时对锚具做防锈、防腐处理。封锚前应将周围混凝土凿毛、冲洗干净,对 凸出式锚具应设置钢筋网浇筑封锚混凝土。 3.1.16.4封锚混凝土应密实、无裂纹,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采用与构件同强度的 细石混凝土,也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低收缩砂浆。 8.1.16.5梁体张拉完成后,宜采用专用模具进行临时封锚,并加强养生。

8.2.1工艺流程,压浆用水泥配合比专项试验→材料进场验收→压浆设备准备→切割锚头钢绞 线封锚→锚头安装控制阀门→制浆并压浆。 8.2.2在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预应力孔道上预留的压浆口与压浆泵的出浆口用高压塑胶管或高压橡 皮管连接,应连结可靠。 8.2.3压浆前,应首先开启压浆泵,使水泥浆从压浆口排出少许,当排出的水泥浆流动度和搅拌机中 的流动度一致,方可开始压浆。 8.2.4压浆过程中,在孔道终端排气口排出与进浆孔相同稠度的水泥浆后,封闭排气口,持压(0.5MPa 以上)3~5min,关停压浆机,封闭进浆口。 8.2.5压浆时,对曲线孔道和竖向孔道应从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由高点的排气孔排气和泌水;对结 构或构件中上下分层设置的孔道,应按先下层后上层的顺序压浆。所有的压浆孔和高点处的排气孔均应 畅通,水泥浆进入孔道直至与进浆孔相同稠度的水泥浆在第一个排气孔流出,此时排气孔应封堵。其余 的排气孔应按同样的方法随浆体流动逐一封堵。进浆孔、排气孔在内的所有的阀门封闭后、水泥浆凝固 前不可拆除或打开。

DB34/T35852020

8.2.6对水平或曲线孔道,压浆的压力宜为0.5~0.7MPa;当孔道较长或采用一次压浆时,最大压力 宜为1.0MPa;当对扁波纹管进行孔道压浆时宜采用较大的压力,宜不超过1.0MPa; 8.2.7孔道直径较大,采用不掺微膨胀减水剂的水泥浆压浆时,可采用下列措施: a)二次压浆法:二次压浆时间间隔宜为30~45min。 b)重力补浆法:在孔道最高点处400mm以上,连续不断补浆,直至浆体不下沉为止。 8.2.8孔道阻塞、串孔或中断灌浆时,应及时冲洗孔道或采取其他措施重新灌浆。 8.2.9钢绞线竖向预应力筋固定端宜采用固定端锚具和90°弯钢管进浆道及连接装置结构,浆体从下 端压入,上端锚垫板出浆孔排气、排水出浆。 8.2.10竖向孔道压浆应设置阀门,防止水泥浆回流。 8.2.11精轧螺纹钢筋竖向预应力筋可采用一次压浆两根管的工艺,即将两束相邻的预应力筋的底部锚 固端锚垫板的压浆孔用塑料管连通成一组,桥面上安装好进浆管与排浆管,在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立 即用混凝土封锚,封锚混凝土只需终凝后就可以压浆。压浆完成后,及时沉淀。 8.2.12需补浆的孔道,浆体泌水结束前,采用相同水泥浆,由排气孔进行人工补浆《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JGJ39-2016》,直至排气孔连接 管中充满。 8.2.13每批压浆施工的水泥浆应制作1组试压块(40mm×40mm×160mm立方体),标准养护28d, 测定其试块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8. 3真空辅助压浆工艺

3.1工艺流程,压浆用水泥配合比专项试验 材料进场验收→压浆设备准备一→切割锚头 封锚→锚头安装控制阀门

图7真空辅助压浆示意图

用环氧砂浆或环氧细石 昆凝土封闭,应保证密实。 3.3.3当锚具端头采用铸铁保护罩封锚时: a 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切除外露的钢绞线(注意保证钢绞线外露≤25mm),采用保护罩封锚。 b 清理锚垫板表面的水泥浆和其他杂物,保证表面平整。 C 清理锚垫板上装配螺孔内的水泥浆。难以清除时可用丝攻重新清理螺纹, d 清理保护罩底面和锚板端面上的密封槽,保持清洁,在密封槽内均匀涂一层玻璃胶,装入“0” 型胶密封圈,并在锚垫板平面的商标处涂玻璃胶

DB34/T35852020

e)装配保护罩,将螺栓加垫片对准位置旋入螺孔内旋紧,注意保持排气口垂直朝正上方,排气口 处用G3/4闷头加密封带旋紧。 在两端锚垫板上安装压浆管、球阀和快换接头,检查并确保所装球阀能安全开启和关闭。 名 确定抽真空端和压浆端。抽吸真空端宜置于构件高处的锚垫板上,压浆端上则置于构件低处的 锚垫板上。 h 将连接在真空泵负压容器上的三向阀的上端出口用透明喉管连接到抽真空端的快换接头上。 i 在正式开始真空压浆前,用真空泵试抽吸真空。

8.3.4当锚具端头采用混凝土封锚时:

a)采用C40以上细石混凝土和环氧砂浆等材料 b)封堵时保证混凝土浇捣密实,以防压浆抽真空时漏气或漏浆。 c)采用混凝土封堵时需在48小时后压浆

图8保护罩安装示意图

图9细石混凝土密封锚头示意图

DB34/T35852020

出气孔流出,待流出的水泥浆与人浆口流动度一致时(出浆时间药10s),暂停压浆机,密封出气孔。 开动压浆机,保持压力于0.7MPa,持压1分钟后,关闭压浆机及压浆端阀门,完成压浆。 8.3.8压浆完成后,及时清洗连接至真空泵的透明管,在完成当日全部压浆后,应清洗所有连接管及 阀门等。 8.3.9对于长孔道压浆口持压压力为0.6~0.8MPa,时间60~120S。腹板、底板束应先切割外露钢 绞线后封锚,保证持压效果。板面横向短束出浆口出浆稠度、时间符合要求后,可不持压。 3.3.10压浆过程中,如发现管道有局部漏浆时,可在漏浆处用毡片盖好、贴严、顶紧堵漏。如果堵漏 无效,则应用水压入管道,将已压进的灰浆冲洗出来,待漏浆处理修补完毕,重新压浆。

图10智能压浆系统示

8.4.2预应力智能压浆台车宜放置在待压浆预应力管道的注浆端,控制台设置在离智能压浆台车5~ 50m的范围内。

8.4.3管路连接与循环模式

8.4.3.1双孔循环模式:选择适当长度的高压管,分别将台车的进浆口与梁端的进浆口、台车的出浆 口与梁端的返浆口、梁体另外一端两个出浆口连接 3.4.3.2单孔孔外循环模式:对于长度大于30m的预制梁或其他较长的预应力管道,宜采用单孔孔外 循环压浆模式,进浆管、返浆管、压浆嘴通过三通连接,并在进浆嘴与返浆管上安装阀门,同时在预应 力管道另外一端的出浆口安装出浆嘴及阀门。 8.4.3.3双孔交叉循环压浆模式:对于连续刚构梁桥(长度大于50m)宜采用双孔交叉循环压浆模式

3.4.4.1设备调试过程中,要求确保设备电源已经接通,接通设备电源,启动笔记本电脑,完成软件 安装、连接等工作。 3.4.4.2单击“启动压浆程序”,进入压浆施工控制界面,系统自动连接设备。如果设备连接不正常, 检查设备电源、天线等是否连接正常,或确认控制器端口是否连接正常,必须排除故障才可继续操作。 3.4.4.3连接成功后,仪器会自动读取压浆系统的各项参数,如果各项参数长时间保持不动或是明显 不对的情况,检查线路是否松动

DB34/T35852020

9.1张拉施工一般要求

9.1.1对工程质量的检验,除一般混凝土、钢筋混凝主工程的应有检验项目外,尚应进行预应力钢材 编束、孔道预留、施加预应力、孔道压浆等项目的施工工序检验以及预应力筋、张拉机具、锚夹具的质 量检查、检验 9.1.2预应力束的力筋应梳理顺直,不得扭绞,表面不应有损伤、弯折。 9.1.3单根力筋不允许有断筋、断丝、或滑移。 9.1.4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和龄期必须符合设计或本指南要求,并应严格按照本指南规定的 顺序进行操作, 9.1.5制孔管道应安装牢固,接头密合,弯曲圆顺。锚垫板平面应与孔道轴线垂直。 9.1.6 压浆的水泥浆性能和强度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压浆时排气、排水孔应有原浆溢出后方可 关闭。 9.1.7 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浇筑封锚混凝土

9.2张拉施工质量检测

预应力筋张拉施工完毕,对施工过程申发生的质量问题,经处理已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 张拉施工质量验收除符合本指南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JTG/TF50、JTGF80/1的要求。 2预应力筋制作安装及张拉的允许偏差如下表12、13所列

表12后张预应力筋制作安装允许偏差

表13后张预应力筋张拉充许偏差

DB34/T35852020

9.2.3锚下有效预应力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则按下列标准执行:镭下有效预应力应 满足下表14的要求,锚下有效预应力的不均匀度的控制应满足下表15的要求。梁板、断面总的有效预 应力应满足表16的要求。

表14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控制要求

表15锚下有效预应力不均匀度控制要求

表16梁板、断面总的锚下有效预应力控制要求

.之,4铺下有效顶应力检测试歌 应力不均匀度参照附录B《锚下有效预应力不均匀度计算方法》执行,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验收记录参 照附录C《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验收记录》执行。 9.2.5预应力筋的锚固,应在张拉控制应力处于稳定状态下进行。锚固阶段张拉端锚具变形、预应力 筋的内缩量和接缝压缩值,应不大于设计规定或表17所列容许值。

随具变形、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和接缝压缩值容许亻

DB63∕T 994-2011 预拌混凝土生产应用应用技术规程DB34/T35852020

DB34/T35852020

DB34/T35852020

9.2.6起拱度的测量应以稳定的基准点测量相对值。预应力张拉施工完成以后梁板起拱度不宜小于设 计值的0.8倍JT∕T 849-2013 沥青延度试验仪,不宜大于设计值的1.05倍。 9.2.7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以抽检为主,简支梁频率一般不宜少于2%,连续T梁、箱梁负弯矩段预 应力筋频率不宜少于3%,连续梁、连续刚构桥预应力筋频率不宜少于5%。 9.2.8少穿、漏穿预应力筋或预应力筋屈服,检查时直接认定为不满足设计要求。 9.2.9预应力张拉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参照附录E《张拉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9.3压浆施工压浆一般要求

9.4压浆施工压浆质量检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