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 G:D60-01-2020-T 公路无伸缩缝桥梁技术规程.pdf

CECS G:D60-01-2020-T 公路无伸缩缝桥梁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5515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ECS G:D60-01-2020-T 公路无伸缩缝桥梁技术规程.pdf简介:

"CECS G:D60-01-2020-T 公路无伸缩缝桥梁技术规程.pdf" 是一份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发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这个标准主要关注的是公路建设中最常见的无伸缩缝桥梁的设计、施工、检验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无伸缩缝桥梁是一种结构形式,它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减少或避免因温度变化导致的桥梁伸缩问题,通常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或钢梁结构。

这份技术规程详细规定了无伸缩缝桥梁在材料选用、结构形式、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监测等方面的要求,旨在保证桥梁的耐久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它为公路无伸缩缝桥梁的建设、监理和验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对于保障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CECS G:D60-01-2020-T 公路无伸缩缝桥梁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3.4.6引板设有枕梁时,引板末端伸缩位移量不宜超过2.5cm,不设枕梁时,不宜超过

3.4.6引板设有枕梁时,引板末端伸缩位移量不宜超过2.5cm,不设枕梁时,不宜超过

条文说明 无伸缩缝桥梁主梁的伸缩量有相当一部分由梁体末端引伸到引板的末端。引板的末 端伸缩量如果太大,易产生病害,所以加以限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规定整体桥的引板末 端位移,有枕梁时不超过2.54cm,无枕梁时不超过1.27cm;连接处位移的计算包括温度 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应力以及车辆制动力等的作用。本条参照该规定制定。

登可受儿 线路面与引板之间的竖向高差不应超过 ScI

DB11∕T 1680-2019 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层快速施工技术规范起的接线路面与引板之间的竖向高差不应超过1.5cm。

4.1.2无伸缩缝桥梁的类型选择,应根据桥位处的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桥梁结 构类型、地基与基础、道路接线、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选择的优先顺序为整体桥、半整体 乔和延伸桥面板桥

.1.2无伸缩缝桥梁的类型选择,应根据桥位处的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条件、

条文说明 根据无伸缩缝桥梁的特点,对结构选型提出要求。从桥梁整体性、使用性能、维修工 作量等方面考虑,整体桥优于半整体桥,半整体桥优于延伸桥面板桥,所以提出选择的优 先次序。

1.3根据相邻跨上部结构的连接方式,多跨无伸缩缝桥梁的上部结构可分为 桥面板连续。多跨桥面板连续无伸缩缝桥梁宜采用延伸桥面板桥台,不宜采 代桥台,不应采用整体式桥台。

条文说明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主梁简支、桥面连续的结构,易发生桥面连续板病害。无伸 缩缝桥梁在纵桥向变形受到约束后,可能加剧桥面连续板病害的发生。在三种无伸 缩缝桥台中,延伸桥面板桥台对主梁纵桥向的变形约束最小,所以,宜用于多跨桥面板 连续无伸缩缝桥梁;半整体式桥台约束次之,不宜采用;而整体式桥台约束最强,所以不应 采用。

4.1.4弯桥的桥台宜与桥梁中心线

4.1.5无伸缩缝桥梁应进行防水、排水设计,其他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4.2桥台及其挡土结构

整体式桥台宜为轻型桥台,桥台基础宜采 排桩基础,桥台两端的水平抗 不宜大于20%。 当基研础

4.2.1整体式桥台宜为轻型桥台,桥台基础宜采用单排桩基础,桥台两端

刚度之差不宜大于20%。当基础为刚性基础时,宜采用柔性台身。 条文说明 整体式桥台对主梁的纵桥向变形具有约束作用,因此桥台及其基础必须具有较强的 变形能力以免结构因纵桥向变形受到太强的约束而产生太大的附加内力

整体式桥台对主梁的纵桥向变形具有约束作用,因此桥台及其基础必须具有 彩能力,以免结构因纵桥向变形受到太强的约束而产生太大的附加内力。

.2.2整体式桥台混凝土桩基可在桩顶段不小于2.0m深度范围内采用包布 填充等刚度弱化措施。扩孔应采用易变形的柔性材料填充,其纵桥向单侧填 享度应不小于主梁的自由伸缩变形值,如图4.2.2所示。

引板、乙式引板埋入台后土中的部分,宜在板的四周与端部设置砂层等滑移层。滑移层可 采用细砂、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砂等,厚度不宜小于20mm。

本条规定了隔离层的最小厚度,但隔离层一般也不能过厚,否则会影响引板的受力和 变形。关于具体厚度限定值的研究还不多,在无更深入的研究前,可以考虑不超过50mm。

底基层可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或级配碎石,厚度宜为150~250mm;基层可采用素混凝土, 厚度宜为150~300mm。素混凝土基层纵、横向缩缝的设计应按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 面设计规范》(JTGD40O)的有关规定执行

4.4.6枕梁长度宜比引板宽度长60cm及60cm以上:枕梁宽度宜为被

板、过渡板、刚性路面)厚度的1~2倍,并应满足支承构造要求;枕梁厚度不宜 的厚度。

条文说明 枕梁有矩形梁和倒T梁两种。设置枕梁可以为胀缝设置提供空间,还可以支承引 板,减小引板末端下沉。引板与枕梁之间设置滑移层,可以减小引板位移的阻力,滑移层 可以采用油毛毡等材料。规定枕梁梁长比引板宽度略长,是为了避免应力集中。

料,严禁采用淤泥土、腐殖土、膨胀土或冻块土。多孔跨径总长超过40m的整体桥台背颗 粒状填料的峰值内摩擦角不宜超过45°

4.4.8台后路基使用阶梯式泡沫混凝土时,台背应设置弹性变形材料。

条文说明 泡沫混凝土变形能力差,在台背设置弹性变形材料,是为了满足无伸缩缝桥 变形的需要。

4.5.1多跨整体桥应采用结构连续且主梁与桥墩之间刚接[图4.5.1a)1或半刚接

4.5.1多跨整体桥应采用结构连续, 之间刚接[图4.5.1a)或半刚接

图4.5.1b)门的构造;多跨半整体桥、多跨延伸桥面板桥宜采用连续结构,主梁 间可采用刚接、半刚接或支座式[图4.5.1c)];多跨延伸桥面板桥可采用桥面连 图 4.5.1d) 1 。

结构与构造钢棒变形缝1施工缝a)刚接b)半刚接c)结构连续支座式d)桥面连续支座式图4.5.1主梁与桥墩连接方式条文说明对于多跨无伸缩缝桥梁,从桥梁整体性、使用功能、减少支座及耐久性来说,选择的优先顺序依次为:连续刚构、连续半刚构、连续梁(以上三种为结构连续)、桥面连续结构。整体式桥台的上、下部结构连成整体,多跨整体桥若主梁为连续梁,将来支座更换较为困难,所以规定其上、下部结构之间“宜采用刚接和半刚接”,而不推荐采用支座式连续梁结构。对于桥面连续结构与无伸缩缝桥台类型的匹配性,见本规程第4.1.3条及其条文说明。4.5.2多跨无伸缩缝直桥和斜桥的桥墩宜与桥台平行设置。条文说明多跨无伸缩缝直桥与斜桥,若桥墩与桥台非平行设置,将使一跨内横桥向各主梁与桥面板的长度不同,温度变形和所受的约束也不同,容易导致主梁、桥墩、桥台等结构的受力不合理,故一般平行设置。4.5.3多跨结构连续无伸缩缝桥梁的温度变形零点宜设在桥梁中部。多跨连续梁无伸缩缝桥梁,靠近温度变形零点的桥墩墩顶宜采用固定支座,其他墩顶可采用滑动支座。条文说明多跨结构连续无伸缩缝桥梁桥跨结构的温度变形零点设在桥梁中点,是为了使主梁在两桥台处和引板末端的纵桥向变形量相近,使构造简单。对多跨连续刚构或连续半刚29

构,当墩、台桩基础长度不同而导致其水平刚度不同时,可以通过对短桩上部扩孔等方式 适当调整,也可以通过采用具有不同刚度的乙式引板来调整。

4.5.4多跨整体桥和半整体桥的主、边跨跨径的比例设计,可考虑边跨端部承受负弯 矩的影响。

条文说明 对一般的连续梁桥来说,合理的边跨与中跨跨径之比为0.55~0.90。当边跨比较小 时,边跨支座会存在拉力,而拉力支座构造复杂,价格昂贵,维护困难。但对整体桥和半整 体桥,可以通过发挥边跨端部承受负弯矩和桥台重量、桩基负摩擦力的锚固作用,在需要 时采用较小的边、主跨比例。

4.5.5无伸缩缝桥梁的桥墩构造、支座布置等应满足现行《公路钢筋

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和《公路坛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的要求。斜」 弯半整体桥和延伸桥面板桥应在桥台上设置主梁横向限位装置;当上部结构为多跨连续 梁时,尚应在桥墩上设置横向限位装置

条文说明 斜、弯半整体桥和延伸桥面板桥在主梁侧边设置导向支座,是为了引导主梁纵桥向的 变形沿纵桥向运动,避免斜桥在台后土压力作用下发生较大的转动位移和弯桥在径向的 运动。导向支座可以利用防落梁挡块进行设置。

5.0.1整体式桥台柔性打入桩施工宜在填土后进行。若台后有软基,宜在台后软基处 理后进行。桩位处先填土部分高程不宜超过桩顶高程。H型钢桩施工时的自由长度不宜 大于6.0m或20倍短边的边长。 条文说明 柔性打入桩抗弯能力较弱,如果先施工桩后填土,则填土时的侧压力可能导致桩承受 过大的水平力而破坏。桩位处先填土部分高程不超过桩顶高程,是为了不影响后续桩帽 等的施工。

0.1整体式桥台柔性打入桩施工宜在填土后进行。若台后有软基,宜在台后轮 进行。桩位处先填土部分高程不宜超过桩顶高程。H型钢桩施工时的自由长度 6.0m或20倍短边的边长

条文说明 柔性打入桩抗弯能力较弱,如果先施工桩后填土,则填土时的侧压力可能 过大的水平力而破坏。桩位处先填土部分高程不超过桩顶高程,是为了不影 等的施工。

条文说明 要求台后路基填料分层铺筑、均匀压实,是为了减小台后土体沉降。当台 筑完并预压后,反开槽施工端墙。

0.3整体桥和半整体桥端墙的施工,宜在主梁混凝土收缩完成75%后进行, 纵、横向接缝和桥面板施工完成后进行。施工宜选择温度较低、温差较小的

条文说明 整体桥和半整体桥的端墙施工,需减小混凝土收缩带来的不利影响。端墙将主梁,甚 至上、下部连成整体,一般在主梁纵、横向接缝施工完成后进行,否则若接缝出现错位,将 维以调整,强行连接将产生较大的应力。规定端墙在主梁桥面板施工完成后进行,是为了 威小桥面板端墙的负弯矩

GA/T 1560-2019标准下载5.0.4半整体式桥台端墙现浇混凝土底模应在台后填土前拆除

于(橡胶)支座,端墙可能受到支撑,而真正的支座无法发挥作用,使结构受力将不同于计 算图式。这样,端墙与主梁结合处可能因承受较大的剪力而开裂,主梁伸缩阻力也增大, 端墙底部也可能出现水平剪裂缝,所以规定予以拆除。

5.0.5 整体桥和半整体桥两端桥台台后填土应同步进行,且同步相对高差不宜超 过50cm。

条文说明 本条规定是为了避免填土过程中因桥梁两端的桥台台后不均衡土压力,使主梁产生 刚体位移。这里的同步相对高差是指扣除了纵坡等影响的桥梁两端桥台的填土高度差。

约束形成时的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多跨连续梁采用先简支后连续方法施工 系转换应在桥面板施工前进行。

条文说明 预应力混凝土整体桥主梁的受力仍以连续梁或连续刚构为主,如果在主梁与桥台连 成整体之后进行预应力张拉,则因形成刚架结构而无法使预应力达到设计计算的效果。

条文说明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一2011)第21.8.3条规定“钢筋混凝土搭板及 枕梁宜采用就地浇筑的方式施工”。然而,从国外实践来看,引板与枕梁也常用预制方式 施工。考虑到预制化、工厂化是桥梁施工的发展趋势,故在规定中加入预制方式。

5.0.8现浇钢筋混凝土引板施工DB6107/T 08.3-2017 小型沼气工程及后处理 第3部分:沼液资源化处理技术,宜选择温度较低、温差较小的时段进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