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059-2021 城市桥梁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标准.pdf

DB22/T 5059-2021 城市桥梁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9983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2/T 5059-2021 城市桥梁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标准.pdf简介:

DB22/T 5059-2021《城市桥梁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标准》是一部关于城市桥梁建设中预应力工程施工的专门技术标准。该标准由中国地方标准,具体来说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标准,于2021年发布。它详细规定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规定等,旨在确保城市桥梁预应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该标准涵盖了预应力施工的全过程,包括预应力筋的张拉、锚固、管道布置、混凝土浇筑、预应力损失控制等内容,对施工方法、设备、质量检测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指导。它适用于城市桥梁新建、扩建和改造项目,有助于规范和提升城市桥梁建设的整体水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DB22/T 5059-2021 城市桥梁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6.1.1预应力张拉设备与压力表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先张法预应力筋宜采用单根初调、整束整拉整放和补张拉 工艺:单根初调工序宜采用穿心式千斤:整束整体张拉和放张宜 采用自锁式干斤顶: 2后张法预应力筋应整束张拉;对平行排放的预应力钢绞线 束,当能确保各根预应力钢绞线不受叠压影响时,也可逐根张拉: 但应考虑逐根张拉时预应力损失对控制应力的影响; 3预应力筋张拉应选用智能化张拉设备,千斤顶额定张拉力 宜为预应力筋张拉力的1.2倍~1.5倍,张拉机油泵额定油压宜为 使用油压的1.4倍,油泵容量宜为张拉干斤顶总输出油量的1.5倍 以上; 4与千斤顶(挤压机)配套使用的压力表宜采用防震型,压 力表外壳公称直径不小于150mm,其精确度等级宜为0.4级,且不 应低于1.0级,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0.5MPa,量程应在工作最大 油压的1.25倍~2.0倍之间。 6.1.2预应力张拉设备与压力表的标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张拉用的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标定应 在经国家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行,十斤标定试验见本 标准附录C; 2标定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 致;当处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标定: 1)千斤顶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 2)千斤顶张拉次数超过300次:

3)使用过程中千斤顶或压力表出现异常现象; 4)千斤顶检修或更换配件后: 3压力表的计量检定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压力表的 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 4当采用测力传感器测量张拉力时,测力传感器的检定周期 应按国家相关检定规程的规定每年至少送检一次。 5.1.3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施工中需要对 预应力筋实施超张拉时,调整后的预应力筋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 6con应符合下列规定: 预应书钢丝钢缩线

6 con≤0.90fpyk

漏光法检测与漏风量测试PpL ALL ApEp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H 一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一一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参见本标准附表D L 实测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当无试验数据时,

△L, =AL+AL

式中: △Li一一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 △L2一一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mm) 。 .1.7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应力后应对梁体弹性上拱值进行 实测。

6.1.7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应力后应对梁体弹性上拱值进行 实测。

张拉螺纹钢筋时,应在超张拉并持荷5min后放张至o.9ocon时再安装模 板、普通钢筋及预埋件等。

6.2.5先张法预应力筋的张拉应符合下列规定

6.2.5先张法预应力筋的张拉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先张法的台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 质量验收规范》CJJ2的规定。张拉前应对台座、横梁及张拉设备 进行详细检查,符合安全和工艺要求后方可进行操作; 2预应力筋与锚固横梁间的连接,宜采用张拉螺杆; 3预应力筋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宜采 用单束初调,使相互之间的应力一致,再整体张拉的工艺; 4配有折线预应力筋时宜先单束初调直线预应力筋,再单束 初调、整体张拉折线预应力筋,最后整体张拉直线预应力筋: 5用整体张拉工艺张拉过程中,应使活动横梁与固定端横梁 始终保持平行: 6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其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应大于 5mm,同时不应大于构件截面最短边边长的4%;且宜在4h内浇 筑混凝土。 6.2.6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未规 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预应力筋长度不大于20m时,可在一端张拉;大于20m 的直线预应力筋或曲线预应力筋,应采用两端张拉。 2当同一截面中有多束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分 别交错设置在结构或构件的两端; 3预应力筋采用两端张拉时,宜两端同时张拉,或先在一端 张拉锚固后,再在另一端补足预应力值进行锚固

6.2.7后张法预应力筋的张拉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应力筋张拉前,宜对不同类型的孔道进行至少一次孔道 的摩阻测试,通过测试所确定的从值和k值宜用于对设计张拉控制 应力的修正:孔道摩阻损失测试方法见本标准附录A: 2预应力筋张拉前,应对构件的外观和尺寸以及锚垫板后的 混凝土密实性进行检查,并将孔道中的灰浆清理干净; 3千斤顶安装时,工具锚应与前端的工作锚对正,工具锚与 工作锚之间的各根预应力筋不得错位、扭绞; 4预应力筋张拉时,手斤顶与预应力筋、锚具的中心线位于 司一轴线上;采用两端同时张拉时,应保持两端操作同步: 5预应力筋达到张拉控制应力后持荷。持荷过程中应随时观 察压力表读数,及时补压;持荷结束后方可锚固。 6.2.8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回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 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6.2.8的规定

表6.2.8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回缩量限1

《交通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 JT/T480-2002》6.2.12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方法切

6.2.12后张法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 其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30mm。 6.2.13预应力筋张拉施工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3预应力筋张拉施工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料时应将钢绞线盘卷装在防护架内,从盘卷中央逐步抽 出; 2张拉区域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并应设置明显警示牌;张 立作业时,在千斤后端应设置防护架: 3张拉作业时操作应平稳均匀,预应力筋的正面严禁站人和 穿越;测量伸长值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侧面进行操作; 4手斤顶不得超载和超出规定的行程,移运张拉油泵时应将 玉力表拆下另行携带转移; 5钢绞线锚固后发现断、滑丝及伸长值超标问题,需要卸荷 重新张拉时应有专人巡视监护,在张拉作业区域内,防止其他人员 靠近。

3减水剂应采用高性能减水剂,其性能应与所用水泥具有良 好的适应性: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 规定; 4膨胀剂宜采用硫铝酸钙类或硫铝酸钙一氧化钙类膨胀剂 不得采用以铝粉为膨胀源的膨胀剂或总碱量0.75%以上的高碱膨 胀剂; 5水不应含有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害的成分,每升水中不得 含有350mg以上的氯化物离子或任何一种其他有机物,宜采用符

口尔 7.1.3孔道压浆用水泥浆的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 时,对预应力混凝土梁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构件混凝土强度的80%,且不 立低于C40,宜掺入阻锈剂; 2水泥浆应有良好的和易性,水胶比应小于0.33;水泥浆初 疑时间不小于4h,终凝时间不大于24h; 3采用普通压浆工艺时,初始流动度宜控制在14s~18s,30 min流动度不宜大于22s: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时,初始流动度 宜控制在18s~22s,30min流动度不宜大于26s;流动度试验见本 标准附录E; 43h自由泌水率宜为0,且不应大于1%,泌水应在24h内全 部被水泥浆吸收;24h自由膨胀率,采用普通压浆工艺时不应大于 5%,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时不应大于3%;自由泌水率和自由膨 张率试验见本标准附录F: 5水泥浆中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7.1.4孔道压浆宜采用智能化压浆设备,设备的性能及称量精度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搅拌机的转速应不低于1000r/min,搅拌叶片的线速度不宜 小于10m/s,也不宜大于15m/s,叶片的形状应与转速相匹配,且 应能满足在规定的时间内搅拌均匀的要求: 2用于临时储存浆液的储料罐亦应具有搅拌功能,且应设置 网格尺寸不大于1.2mmx1.2mm的过滤网; 3压浆机应采用活塞式可连续作业的压浆泵,不得采用风压 式压浆泵进行孔道压浆: 4压浆泵用压力表的外壳公称直径宜采用100mm,精确度等 级应不低于1.6级,标度范围为0~2.5MPa,最小分度值为0.05MPa 玉力表应在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机构定期进行校验: 5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时,真空泵应能达到0.10MPa的负

压力; 6在配制浆液拌和物时,各种材料的称量应准确到±1%(均 以质量计)。计量器具均应经法定计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 用。 7.1.5搅拌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搅拌前,应先清洗施工设备。清洗后的设备内不应有残渣 和积水; 2水泥浆搅拌操作顺序为:首先在搅拌机中先加入实际拌和 水用量的80%~90%,开动搅拌机,均匀加入除水泥外的全部压浆 材料,边加入边搅拌,然后均匀加入全部水泥;全部粉料加入后再 搅拌2min;然后加入剩余的10%~20%的拌和水,继续搅拌2min; 3水泥浆搅拌均匀后,现场进行出机流动度试验,每10盘进 行一次检测,流动度符合标准后,即可通过过滤网进入储料罐;浆 液在储料罐中应继续搅拌,置于储浆罐的浆液应持续搅拌,以保证 浆液的流动性: 4水泥浆应随拌随用,水泥浆从拌制到压入孔道的时间间隔 般不宜超过40min。对于因延迟使用导致的流动度降低的水泥 浆,不得通过额外加水来增加其流动度。 7.1.6孔道压浆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浆孔、排气孔和泌水孔端部应安装阀门; 2压浆前应采用密封罩或水泥浆等对锚具夹片空隙和其他可 能漏浆处封堵,待封堵料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压浆; 3压浆前应对孔道进行清洁处理。对抽芯成型的孔道应冲洗 十净并应使孔壁完全湿润;金属和塑料管道在必要时亦应冲洗清除 附着于孔道内壁的有害材料。对孔道内可能存在的油污等,可采用 已知对预应力筋和管道无腐蚀作用的中性洗涤剂或皂液,用水稀释 后进行冲洗;冲洗后,应使用不含油的压缩空气将孔道内的所有积 水吹出; 4对预应力混凝土梁以上下分层设置的孔道,压浆顺序应自

7.1.6孔道压浆工艺应符合下列规

1压浆孔、排气孔和泌水孔端部应安装阀门; 2压浆前应采用密封罩或水泥浆等对锚具夹片空隙和其他可 能漏浆处封堵,待封堵料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压浆: 3压浆前应对孔道进行清洁处理。对抽芯成型的孔道应冲洗 干净并应使孔壁完全湿润:金属和塑料管道在必要时亦应冲洗清除 附着于孔道内壁的有害材料。对孔道内可能存在的油污等,可采用 已知对预应力筋和管道无腐蚀作用的中性洗涤剂或皂液,用水稀释 后进行冲洗;冲洗后,应使用不含油的压缩循空气将孔道内的所有积 水吹出; 4对预应力混凝土梁以上下分层设置的孔道DB37∕T 5098-2017 城市轨道交通预制简支U型梁施工技术规程,压浆顺序应自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