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 JGJ/T322-2013》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 JGJ/T322-2013》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
资源大小:
标准类别:国家规范
资源ID:179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在线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st of chloride ion content in concrete

JGJ/T 322-2013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4年6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229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322-2013,自2014年6月1日起实施。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年12月3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检测;5 硬化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6 既有结构或构件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江西昌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舟山市博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
                    新疆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恒力建设有限公司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丰润建筑安装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中技桩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宁波市建工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瑞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求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北京中关村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盛业建设有限公司
                    哈尔滨佳连混凝土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宁波三江检测有限公司
                    深圳市罗湖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冷发光 丁威 王晶 周永祥 何春凯 诸华丰 王元光 刘建忠 魏立学 吴志旗 董志坚 何更新 钟安鑫 户均永 聂顺金 马永胜 张墙 姜钦德 於林锋 王军民 毛朝晖 仲以林 范晓冬 袁勇军 韦庆东 王永海 张洪基 裴晓文 蒋屹军 王伟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阎培渝 石云兴 郝挺宇 张显来 陈爱芝 王军 李昕成 蓝九元 崔金华 桂苗苗 周岳年 刘数华

下载地址:

百度网盘:

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3691023632689.html


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5969583960385.html


1 总 则


1.0.1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规范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混凝土拌合物、硬化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

1.0.3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水溶性氯离子 water-soluble chloride ion
    混凝土中可溶于水的氯离子。

2.1.2 酸溶性氯离子 acid-soluble chloride ion
    混凝土中用规定浓度的酸溶液溶出的氯离子。

2.2 符 号


    CAgNO3——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
    CNaCl——氯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
    CCl-——混凝土滤液试样的水溶性氯离子浓度;
    G——砂浆样品质量;
    mCl-——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质量;
    mB——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
    mS——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用量;
    mW——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mC——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WWCl-——硬化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占砂浆试样质量的百分比;
    WACl-——硬化混凝土中酸溶性氯离子占砂浆试样质量的百分比;
    WCCl-——硬化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比;
    WBCl-——硬化混凝土中酸溶性氯离子含量占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
    wCl-——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比。

3 基本规定


3.0.1 预拌混凝土应对其拌合物进行氯离子含量检测。

3.0.2 硬化混凝土可采用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或结构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进行氯离子含量检测,也可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氯离子含量检测。存在争议时,应以结构实体钻取混凝土芯样的氯离子含量的检测结果为准。

3.0.3 受检方应提供实际采用的混凝土配合比。

3.0.4 在氯离子含量检测和评定时,不得采用将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的氯离子含量求和的方法进行替代。

.

4 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检测


4.1 一般规定


4.1.1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检测。

4.1.2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的检测不应少于1次;当混凝土原材料发生变化时,应重新对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进行检测。

4.2 取 样


4.2.1 拌合物应随机从同一搅拌车中取样,但不宜在首车混凝土中取样。从搅拌车中取样时应使混凝土充分搅拌均匀,并在卸料量约为1/4~3/4之间取样。取样应自加水搅拌2h内完成。

4.2.2 取样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的有关规定。

4.2.3 取样数量应至少为检测试验实际用量的2倍,且不应少于3L。

4.2.4 雨天取样应有防雨措施。

4.2.5 取样时应进行编号、记录下列内容并写入检测报告:
    1 取样时间、取样地点和取样人;
    2 混凝土的加水搅拌时间;
    3 采用海砂的情况;
    4 混凝土标记;
    5 混凝土配合比;
    6 环境温度、混凝土温度,现场取样时的天气状况。

4.2.6 检测应采用筛孔公称直径为5.00mm的筛子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筛分,获得不少于1000g的砂浆,称取500g砂浆试样两份,并向每份砂浆试样加入500g蒸馏水,充分摇匀后获得两份悬浊液密封备用。

4.2.7 滤液的获取应自混凝土加水搅拌3h内完成,并应按本规程附录A.0.5条的规定分取不少于100mL的滤液密封以备仲裁,用于仲裁的滤液保存时间应为一周。

4.2.8 检测结果应在试验后及时告知受检方。

4.3 检测方法与结果评定


4.3.1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可采用本规程附录A或附录B的方法进行检测,也可采用精度更高的测试方法进行检测;当作为验收依据或存在争议时,应采用本规程附录B的方法进行检测。

4.3.2 当采用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检测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时,每个混凝土试样检测前均应重新标定电位-氯离子浓度关系曲线。

4.3.3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可表示为水泥质量的百分比,也可表示为单方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的质量。

4.3.4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预拌混凝土》GB/T 14902和《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6的有关规定。

.

5 硬化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


5.1 一般规定


5.1.1 当检测硬化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时,可采用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存在争议时,应采用标准养护试件。

5.1.2 当检测硬化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时,标准养护试件测试龄期宜为28d,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宜为600℃·d。

5.2 试件的制作和养护


5.2.1 用于检测氯离子含量的硬化混凝土试件的制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的有关规定;也可采用抗压强度测试后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检测。

5.2.2 用于检测氯离子含量的硬化混凝土试件应以3个为一组。

5.2.3 试件养护过程中,不应接触外界氯离子源。

5.2.4 试件制作时应进行编号、记录下列内容并写入检测报告:
    1 试件制作时间、制作人;
    2 养护条件;
    3 采用海砂的情况;
    4 混凝土标记;
    5 混凝土配合比;
    6 试件对应的工程及其结构部位。

5.3 取 样


5.3.1 检测硬化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时,应从同一组混凝土试件中取样。

5.3.2 应从每个试件内部各取不少于200g、等质量的混凝土试样,去除混凝土试样中的石子后,应将3个试样的砂浆砸碎后混合均匀,并应研磨至全部通过筛孔公称直径为0.16mm的筛;研磨后的砂浆粉末应置于105℃±5℃烘箱中烘2h,取出后应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备用。

5.4 检测方法与结果评定


5.4.1 硬化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按本规程附录C的方法进行检测。

5.4.2 硬化混凝土中酸溶性氯离子含量应按本规程附录D的方法进行检测。

5.4.3 硬化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的有关规定。硬化混凝土中酸溶性氯离子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存在争议时,应以酸溶性氯离子含量作为最终结果进行评定。

.

6 既有结构或构件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


6.1 一般规定


6.1.1 在对既有结构或构件混凝土进行氯离子含量检测时,当缺少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时,可从既有结构或构件钻取混凝土芯样检测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

6.1.2 氯离子含量检测宜选择结构部位中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并可利用测试抗压强度后的破损芯样制作试样。

6.2 取 样


6.2.1 钻取混凝土芯样检测氯离子含量时,相同混凝土配合比的芯样应为一组,每组芯样的取样数量不应少于3个;当结构部位已经出现钢筋锈蚀、顺筋裂缝等明显劣化现象时,每组芯样的取样数量应增加一倍,同一结构部位的芯样应为同一组。

6.2.2 氯离子含量检测的取样深度不应小于钢筋保护层厚度。

6.2.3 取得的样品应密封保存和运输,不得被其他物质污染。

6.2.4 取样时应进行编号、记录下列内容并写入检测报告:
    1 取样时间、取样地点和取样人;
    2 工程名称、结构部位和混凝土标记;
    3 采用海砂的情况;
    4 取样方案简图和样品数量;
    5 混凝土配合比。

6.2.5 既有结构或构件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应从同一组混凝土芯样中取样。应从每个芯样内部各取不少于200g、等质量的混凝土试样,去除混凝土试样中的石子后,应将3个试样的砂浆砸碎后混合均匀,并应研磨至全部通过筛孔公称直径为0.16mm的筛;研磨后的砂浆粉末应置于105℃±5℃烘箱中烘2h,取出后应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备用。

6.3 检测方法与结果评定


6.3.1 既有结构或构件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按本规程附录C的方法进行检测。

6.3.2 既有结构或构件混凝土中酸溶性氯离子含量应按本规程附录D的方法进行检测。

6.3.3 既有结构或构件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的有关规定。既有结构或构件混凝土中酸溶性氯离子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存在争议时,应以酸溶性氯离子含量作为最终结果进行评定。

附录A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快速测试方法


A.0.1 本方法适用于现场或试验室的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测定。

A.0.2 试验用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氯离子选择电极:测量范围宜为5×10-5mol/L~1×10-2mol/L;响应时间不得大于2min;温度宜为5℃~45℃;
    2 参比电极:应为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
    3 电位测量仪器:分辨值应为1mV的酸度计、恒电位仪、伏特计或电位差计,输入阻抗不得小于7MΩ;
    4 系统测试的最大允许误差应为±10%。

A.0.3 试验用试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活化液:应使用浓度为0.001mol/L的NaCl溶液;
    2 标准液:应使用浓度分别为5.5×10-4mol/L和5.5×10-3mol/L的NaCl标准溶液。

A.0.4 试验前应按下列步骤建立电位-氯离子浓度关系曲线:
    1 氯离子选择电极应放入活化液中活化2h;
    2 应将氯离子选择电极和参比电极插入温度为20℃±2℃、浓度为5.5×10-4mol/L的NaCl标准液中,经2min后,应采用电位测量仪测得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值(图A.0.4);然后应按相同操作步骤测得温度为20℃±2℃、浓度为5.5×10-3mol/L的NaCl标准液的电位值。应将分别测得的两种浓度NaCl标准液的电位值标在E-lgC坐标上,其连线即为电位-氯离子浓度关系曲线;
    3 在测试每个NaCl标准液电位值前,均应采用蒸馏水对氯离子选择电极和参比电极进行充分清洗,并用滤纸擦干;
    4 当标准液温度超出20℃±2℃时,应对电位-氯离子浓度关系曲线进行温度校正。


图A.0.4 电位值测量示意图
1-电位测量仪;2-氯离子选择电极;3-参比电极;4-标准液或滤液
A.0.5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试验前应先将氯离子选择电极浸入活化液中活化1h;
    2 应将按本规程4.2.6条的规定获得的两份悬浊液分别摇匀后,以快速定量滤纸过滤,获取两份滤液,每份滤液均不少于100mL;
    3 应分别测量两份滤液的电位值:将氯离子选择电极和参比电极插入滤液中,经2min后测定滤液的电位值;测量每份滤液前应采用蒸馏水对氯离子选择电极和参比电极进行充分清洗,并用滤纸擦干;应分别测量两份滤液的温度,并对建立的电位-氯离子浓度关系曲线进行温度校正;
    4 应根据测定的电位值,分别从E-lgC关系曲线上推算两份滤液的氯离子浓度,并应将两份滤液的氯离子浓度的平均值作为滤液的氯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

A.0.6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的质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mCl-——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质量(kg),精确至0.01kg;
          CCl-——滤液的氯离子浓度(mol/L);
          mB——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
          mS——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用量(kg);
          mW——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A.0.7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比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Cl-——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比(%),精确至0.001%;
          mC——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附录B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测试方法


B.0.1 试验用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天平:配备天平两台,其中一台称量宜为2000g、感量应为0.01g;另一台称量宜为200g、感量应为0.0001g;
    2 滴定管:宜为50mL棕色滴定管;
    3 容量瓶:100mL、1000mL容量瓶应各一个;
    4 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5.00mm金属方孔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试验筛 金属丝编织网、穿孔板和电成型薄板筛孔的基本尺寸》GB/T 6005的有关规定;
    5 移液管:应为20mL移液管;
    6 三角烧瓶:应为250mL三角烧瓶;
    7 烧杯:应为250mL烧杯;
    8 带石棉网的试验电炉、快速定量滤纸、量筒、表面皿等。

B.0.2 试验用试剂应符合下列内容:
    1 分析纯-硝酸;
    2 乙醇: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
    3 化学纯-硝酸银;
    4 化学纯-铬酸钾;
    5 酚酞;
    6 分析纯-氯化钠。

B.0.3 铬酸钾指示剂溶液的配制步骤应为:称取5.00g化学纯铬酸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直至出现红色沉淀,静置12h,过滤并移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B.0.4 物质的量浓度为0.0141mol/L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步骤应为:称取2.40g化学纯硝酸银,精确至0.01g,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合均匀后,储存于棕色玻璃瓶中。

B.0.5 物质的量浓度为0.0141mol/L的氯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步骤应为:称取在550℃±50℃灼烧至恒重的分析纯氯化钠0.8240g,精确至0.0001g,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B.0.6 酚酞指示剂的配制步骤应为:称取0.50g酚酞,溶于50mL乙醇,再加入50mL蒸馏水。

B.0.7 硝酸溶液的配制步骤应为:量取63mL分析纯硝酸缓慢加入约800mL蒸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B.0.8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应将按本规程4.2.6条的规定获得的两份悬浊液分别摇匀后,分别移取不少于100mL的悬浊液于烧杯中,盖好表面皿后放到带石棉网的试验电炉或其他加热装置上沸煮5min,停止加热,静置冷却至室温,以快速定量滤纸过滤,获取滤液;
    2 应分别移取两份滤液各20mL(V1),置于两个三角烧瓶中,各加两滴酚酞指示剂,再用硝酸溶液中和至刚好无色;
    3 滴定前应分别向两份滤液中各加入10滴铬酸钾指示剂,然后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至略带桃红色的黄色不消失,终点的颜色判定必须保持一致。应分别记录两份滤液各自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体积V21和V22,取两者的平均值V2作为测定结果。

B.0.9 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步骤应为:用移液管移取氯化钠标准溶液20mL(V3)于三角瓶中,加入10滴铬酸钾指示剂,立即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至略带桃红色的黄色不消失,记录所消耗的硝酸银体积(V4)。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CAgNO3——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精确至0.0001mol/L;
          CNaCl——氯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3——氯化钠标准溶液的用量(mL);
          V4——硝酸银标准溶液的用量(mL)。

B.0.10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的质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mCl-——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质量(kg),精确至0.01kg;
          V2——硝酸银标准溶液的用量的平均值(mL);
          V1——滴定时量取的滤液量(mL);
          mB——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
          mS——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用量(kg);
          mW——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B.0.11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比应按本规程附录A.0.7计算。

附录C 硬化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测试方法


C.0.1 试验用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天平:配备天平两台,其中一台称量宜为2000g、感量应为0.01g;另一台称量宜为200g、感量应为0.0001g;
    2 滴定管:应为50mL棕色滴定管;
    3 容量瓶:100mL、1000mL容量瓶应各一个;
    4 移液管:应为20mL移液管;
    5 三角烧瓶:应为250mL三角烧瓶;
    6 带石棉网的试验电炉、快速定量滤纸、量筒、小锤等。

C.0.2 试验用试剂应符合下列内容:
    1 分析纯-硝酸;
    2 乙醇: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
    3 化学纯-硝酸银;
    4 化学纯-铬酸钾;
    5 酚酞;
    6 分析纯-氯化钠。

C.0.3 铬酸钾指示剂溶液的配制步骤应为:称取5.00g化学纯铬酸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直至出现红色沉淀,静置12h,过滤并移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C.0.4 物质的量浓度为0.0141mol/L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步骤应为:称取2.40g化学纯硝酸银,精确至0.01g,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合均匀后,储存于棕色玻璃瓶中。

C.0.5 物质的量浓度为0.0141mol/L的氯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步骤应为:称取在550℃±50℃灼烧至恒重的分析纯氯化钠0.8240g,精确至0.0001g,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C.0.6 酚酞指示剂的配制步骤应为:先称取0.50g酚酞,溶于50mL乙醇,再加入50mL蒸馏水。

C.0.7 硝酸溶液的配制步骤应为:量取63mL分析纯硝酸缓慢加入约800mL蒸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C.0.8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应称取20.00g磨细的砂浆粉末,精确至0.01g,置于三角烧瓶中,并加入100mL(V1)蒸馏水,摇匀后,盖好表面皿后放到带石棉网的试验电炉或其他加热装置上沸煮5min,停止加热,盖好瓶塞,静置24h后,以快速定量滤纸过滤,获取滤液;
    2 应分别移取两份滤液20mL(V2),置于两个三角烧瓶中,各加两滴酚酞指示剂,再用硝酸溶液中和至刚好无色;
    3 滴定前应分别向两份滤液中加入10滴铬酸钾指示剂,然后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至略带桃红色的黄色不消失,终点的颜色判定必须保持一致。应分别记录各自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体积V31和V32,取两者的平均值V3作为测定结果。

C.0.9 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应按本规程附录B.0.9条的规定进行。

C.0.10 硬化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WCl-——硬化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占砂浆质量的百分比(%),精确至0.001%;
          CAgNO3——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3——滴定时硝酸银标准溶液的用量(mL);
          G——砂浆样品质量(g);
          V1——浸样品的蒸馏水用量(mL);
          V2——每次滴定时提取的滤液量(mL)。

C.0.11 在已知混凝土配合比时,硬化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比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CCl-——硬化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比(%),精确至0.001%;
          mB——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
          mS——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用量(kg);
          mW——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mC——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附录D 硬化混凝土中酸溶性氯离子含量测试方法


D.0.1 试验用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天平:配备天平两台,其中一台称量宜为2000g、感量应为0.01g;另一台称量宜为200g、感量应为0.0001g;
    2 滴定管:应为50mL棕色滴定管;
    3 容量瓶:应为1000mL容量瓶;
    4 移液管:应为20mL移液管;
    5 三角烧瓶:应为250mL三角烧瓶;
    6 烧杯:应为300mL烧杯;
    7 电位测量仪器:应使用分辨率为1mV的酸度计或分辨率为1mV的电位计;
    8 指示电极:可为216型银电极或氯离子选择电极;
    9 参比电极:应为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
    10 可调式微量移液器、电磁搅拌器、快速定量滤纸、小锤等。

D.0.2 试验用试剂应符合下列内容:
    1 硝酸溶液:分析纯硝酸与蒸馏水按体积比为1:7配制;
    2 化学纯-硝酸银;
    3 淀粉溶液:浓度为10g/L的淀粉溶液;
    4 分析纯-氯化钠。

D.0.3 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的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步骤应为:称取1.70g化学纯硝酸银,精确至0.01g,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合均匀后,储存于棕色玻璃瓶中。

D.0.4 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的氯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步骤应为:称取在550℃±50℃灼烧至恒重的分析纯氯化钠0.5844g,精确至0.0001g,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D.0.5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标定:
    1 应移取20mL的氯化钠标准溶液于烧杯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再加淀粉溶液20mL,在电磁搅拌下,应用硝酸银标准溶液以电位滴定法测定终点,用二次微商法计算出硝酸银溶液消耗的体积V01
    2 等当量点的判定应按二次微商法计算;
    3 应移取蒸馏水20mL于烧杯中,按同样方法进行空白试验,空白试验的滴定应使用可调式微量移液器,计算空白试验硝酸银标准溶液的用量V02,所用硝酸银标准溶液体积V0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V0——20mL氯化钠标准溶液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溶液体积(mL);
          V01——达到等当量点时所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02——空白试验达到等当量点所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4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CAgNO3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CAgNO3——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CNaCl——氯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氯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D.0.6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应称取20.00g(G)磨细的砂浆粉末,精确至0.01g,置于250mL的三角烧瓶中,并加入100mL(V1)硝酸溶液,盖上瓶塞,剧烈振摇1min~2min,浸泡24h后,以快速定量滤纸过滤,获取滤液;期间应摇动三角烧瓶;
    2 应移取滤液20mL(V2)于300mL烧杯中,加100mL蒸馏水,再加入20mL淀粉溶液,烧杯内放入电磁搅拌器;
    3 将烧杯放在电磁搅拌器上后,应开动搅拌器并插入指示电极及参比电极,两电极应与电位测量仪器连接,用硝酸银标准溶液缓慢滴定,同时应记录电势和对应的滴定管读数;
    4 由于接近等当量点时,电势增加很快,此时应缓慢滴加硝酸银溶液,每次定量加入0.1mL,当电势发生突变时,表示等当量点已过,此时应继续滴入硝酸银溶液,直至电势趋向变化平缓;用二次微商法计算出达到等当量点时硝酸银溶液消耗的体积V11
    5 同条件下,空白试验的步骤应为:在干净的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和20mL硝酸溶液,再加入20mL淀粉溶液,在电磁搅拌下,应使用微量移液器缓慢滴加硝酸银溶液,同时记录电势和对应的硝酸银溶液的用量,应按二次微商法计算出达到等当量点时硝酸银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V12

D.0.7 硬化混凝土中酸溶性氯离子含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ACl-——硬化混凝土中酸溶性氯离子占砂浆质量的百分比(%),精确至0.001%;
          V11——20mL滤液达到等当量点所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12——空白试验达到等当量点所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G——砂浆样品质量(g);
          V1——浸样品的硝酸溶液用量(mL);
          V2——电位滴定时提取的滤液量(mL)。

D.0.8 在已知混凝土配合比时,硬化混凝土中酸溶性氯离子含量占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BCl-——硬化混凝土中酸溶性氯离子占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精确至0.001%;
          mB——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
          mS——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用量(kg);
          mW——混凝土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
    3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
    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
    5 《试验筛 金属丝编织网、穿孔板和电成型薄板 筛孔的基本尺寸》GB/T 6005
    6 《预拌混凝土》GB/T 14902
    7 《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6

下载地址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