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591-2018: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WST 591-2018: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WST 591-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0.4K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37728
免费资源

WST 591-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WST 591-2018: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简介:

WST 591-2018《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是由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并发布的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于2018年发布并实施。这个规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医疗机构门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规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管理:明确了医疗机构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门急诊的感染管理工作。

2. 人员管理:规定了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以及定期的培训和考核要求。

3. 环境与物表管理:对门急诊的环境清洁、消毒,以及医疗设备、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4. 手卫生:强调了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的手卫生操作规范,这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最基本措施。

5. 患者管理:规定了对感染患者和疑似感染患者的隔离、转诊、告知等措施,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6. 感染监测与报告: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7. 应急管理:对突发的医院感染事件,如传染病暴发等,规定了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要求。

8. 记录与档案管理:规定了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记录和档案的保存要求。

这个规范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医疗机构门急诊的感染管理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WST 591-2018: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申国人民解放 军总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大学附 属澳洋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宗志勇、尹维佳、乔甫、申文武、何晓俐、李六亿、高晓东、刘运喜、吴安华、 张秀月、覃金爱、江佳佳,

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 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 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312B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511一2016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WS/T512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WS/T524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原卫生部2003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原卫生部2003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原卫生部 2009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原卫生部2005年

安全注射safeinjection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 和他人造成危害。

用于抽取动静脉血液、其他体液或注射药物的无针或有针的装置,通过内在的设计使其在使用 蔽锐器,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4.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应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2.2应掌握并遵循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流程,特别是落实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手卫生应符 合WS/T313的要求,隔离工作应符合WS/T311的要求,消毒灭菌工作应符合WS/T367的要求, 4.2.3注射、穿刺、治疗、换药、手术、清创等无菌诊疗操作时,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1门急诊工作人员的培训

5.1.2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

5.1.3培训应符合以下要求

5.1.4培训效果评估应符合以下要求

a)宜每次培训后进行考核或考查; b)形式包括现场抽问、填写考卷、现场操作等

5.2患者和家属、陪同人员的宣教

5.2.1可利用折页、宣传画、宣传海报、宣传视频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 5.2.2宣教内容宜包括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和医疗废物的范围等, 5.2.3对确诊或疑似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进行正确使用口罩的培训;对确诊或疑似经接 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宣教相应的隔离措施。 5.2.4宜对留置透析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等侵入性装置的患者和家属宣教相 应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5.1.1可根据WS/T312的要求,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设计并开展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的综合监测 和目标监测,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 6.1.2宜定期开展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至少每季度一次。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方法宜参照世界卫生 组织《手卫生技术参考手册》执行。 6. 1. 3应按照 GB 15982、WS/T 367、 WS/T368和WS/T512等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的流行病学

相关感染病例时,应参照WS/T524 时开展医疗保健相 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6.3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告

6.3.1发现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应遵照本机构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告制度进行报告。 6.3.2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出现感染症状,应遵照本机构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及时报 告。 5.3.3应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和WS/T524的要求及时报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暴 发和疑似暴发病例。

7.1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本机构的服 相应的预检分诊制度,

7.9从事预检、分诊的工作人员接诊患者时,应采取标准预防的措施。如怀疑其患有传染病时,应依 据其传播途径选择并使用适宜的防护用品,并正确指导患者使用适宜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 相关标准要求。

8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8.1.1手卫生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a)门急诊每间诊室均应设置手卫生设施,包括流动水洗手设施、洗手液、干手设施或速干手消毒 剂:

b)可能高频率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的诊疗室如换药室、皮肤科、烧伤科、耳鼻喉科、妇科、 口腔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和干手设施。新建、改建的门急诊每间诊室均 应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和干手设施。

8.2个人防护用品的选用

2.1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选用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 离衣和防护服等),见附录B,并符合WS/T311的要求,

8.2.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如下

a)工作人员应掌握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具体穿脱方法参照WS/T311执行; b 在进行任何一项诊疗、护理操作之前,工作人员应评估人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 感染性物质暴露的风险,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注意使用适合个体型号的个 人防护用品; C 摘除个人防护用品时应避免污染工作服和皮肤; d 如需戴手套和穿隔离衣,在不同患者诊疗操作间应更换手套和隔离衣; 使用医用防护口罩前应进行密合性测试。

8.3.1医务人员应掌握治疗和用药的指征。 8.3.2注射应使用一次性的灭菌注射装置。 8.3.3对患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患者实施注射时宜使用安全注射装置。 8.3.4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多剂量用药无法避免时,应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不应使 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取药液。 8.3.5使用后的注射针头等锐器应及时放入符合规范的锐器盒内

8.4.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 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8.4.3按照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 和物品使用后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技术规范等要求选 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清洁、消毒或灭菌,并符合WS/T367要求。

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技术规范等要求选

8.5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5.1应遵循WS/T512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区域环境及物体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门急诊环境按污 可分为以下三区:

a 轻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包括门急诊办公室、门急诊药房内部、挂号室内部等区域; b) 中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包括门急诊大厅、挂号和缴费窗口、候诊区、普通诊室、心电 超声科和其他功能检查室等区域:

高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包括采血室、换药室、穿刺室、注射室、耳鼻喉科诊室、妇科诊室、 感染性疾病诊室、肠道门诊、发热门(急)诊、门急诊手术室、口腔科、血透室、内镜室等区 域。

感染性疾病诊室、肠道门诊、发热门(急)诊、门急诊手术室、口腔科、血透室、内镜室等区 域。 8.5.2卫生间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人员在开始清洁、消毒前,应穿戴好必要的个人防 护用品。保持卫生间的环境卫生,至少每日清洁或消毒一次DBJ∕T 15-132-2018 园区和商业建筑内宽带光纤接入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遇污染时随时清洁和消毒。 3.5.3可使用WS/T512描述的方法对环境清洁、消毒的依从性进行评估。环境微生物评估方法按GB 15982执行。

用品。保持卫生间的环境卫生,至少每日清洁或消毒一次,遇污染时随时清洁和消毒。 5.3可使用WS/T512描述的方法对环境清洁、消毒的依从性进行评估。环境微生物评估方法 5982执行。

8.6.1空气净化措施应符合WS/T368的

8.6.2普通诊室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可采用机械通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循环风紫外线空 气消毒器或其他合格的空气消毒器。应根据产品特性、使用区域空间大小配置适宜的消毒器。 3.6.3诊治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其诊室宜采用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 统,或使用空气净化消毒设备。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使用负压隔离诊室,

3.7.1宜在就诊和等候就诊区域张贴呼吸卫生宣传画,发放或播放宣传资料。 8.7.2对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当其能够耐受时,应指导其戴口罩。 8.7.3应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患者的不必要近距离(<1m)接触。 8.7.4有呼吸道症状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需戴外科口罩。

8.7.1宜在就诊和等候就诊区域张贴呼吸卫生宣传画,发放或播放宣传资料。

9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

2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遵循WS/T311的规定,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以下相应的隔离 措施:

a) 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对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消防基本术语 第二部分 GB/T14107-1993》,及存在 大小便失禁、伤口引流、分泌物、压疮、安置引流管或引流袋以及有皮疹的患者,应采取接触 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对WS/T311中规定的情况及A群链球菌感染治疗的最初24h内,应 采取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措施。宜将患者安置于房门可关闭的诊室,特别是剧烈咳嗽和痰多 的患者;患者病情容许且能耐受时应戴外科口罩,并执行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 C 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预防:对WS/T311中规定的情况及播散型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患者或免疫缺 陷并局部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应做好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预防措施。接诊此类患者的诊室宜与 普通诊室分开,并将患惠者安置于房门可关闭的单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尽快将惠者安置于 负压隔离诊室。患者病情容许且能耐受时应戴外科口罩,并执行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