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281-2018 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标准.pdf

CJJT 281-2018 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CJJT 281-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1 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60255
免费资源

CJJT 281-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T 281-2018 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标准.pdf简介:

"JTJ 281-2018 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标准.pdf" 是一份由中国交通部发布的关于桥梁施工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桥梁建设中常见的悬臂浇筑法(一种桥梁施工技术,通过在桥墩两侧悬臂施工,逐段向前推进,最终合龙形成连续梁)的施工过程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指导。

这份标准包括了悬臂浇筑施工的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监测评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旨在确保桥梁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桥梁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同时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它是桥梁建设行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法规,对于规范和提升桥梁悬臂浇筑施工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CJJT 281-2018 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mm, 轨间距误差应小于5mm。 5.5.9 挂篮模板及作业平台系统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内外模板与梁体的外观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模板拼接平整度偏差应小于1mm; 3 模板支架应支撑牢固; ? 内模背楞、对拉螺杆等应锚固牢靠; 5 底篮人行安全通道各构件应紧固牢靠

5.6.1 构件拆除前,应确认已无荷载作用在挂篮上。 5.6.2 挂篮在最后施工节段位置原地拆除时,应按下列步骤 进行: 拆除挂篮外模、内模及其承托系统; 采用整体下放或分步拆除的方式拆除底篮; 3 拆除承重系统主桁架; 拆除行走系统。

3.6.1 构件拆除前CJ∕T 499-2016 剪切式垃圾破碎机,应确认已无荷载作用在挂篮上。 3.6.2 挂篮在最后施工节段位置原地拆除时,应按下列步骤 井行:

应确定挂篮在已浇筑节段混凝土上的锚固装置已全部拆除。挂 后退过程中不得与其他结构相碰。

5.6.4挂篮各构件拆除过程中,应采取防止构件失稳的临时 固措施。

5.6.6当有多个构件连接时,应分步进行拆除,并应在

程中观察构件的稳定状态,严禁同步拆除同一构件的

6.1.1挂篮使用前,应检查相关材质证明书、质检报告和挂篮 设计计算书。安装完毕后,应全面检查安装质量,并应对挂篮进 行预压。

6.1.2严禁在挂篮斜拉带、各类吊杆上进行电焊作业

6.1.3挂篮的各类设备应完好,严禁超负荷工作。

6.2.1挂篮安装完成后,应对挂篮后锚固装置、支点和吊杆等 进行检验,各构件安装及受力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漏装、 错装。 6.2.2当挂篮构件间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螺栓预紧力应满 足设计要求。 6.2.3当挂篮构件间采用现场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时,焊缝质量

6.3.1挂篮预压的荷载值应取悬臂浇筑最大节段重量的1.2倍。 重物应对称加载,荷载分布宜与节段自重一致,不得集中堆载。 6.3.2挂篮加载及卸载应分级进行。加载分级宜为悬臂浇筑最 大节段重量的10%、50%、100%、120%。卸载分级宜为悬臂 浇筑最大节段重量的100%、50%、10%、空载。

间、荷重及位置。每套挂篮测量断面不应少于3个,并应合理设 置测点。未经观测不得进行下一级加载

1挂篮安装时、调整后、预压前,应对各测点进行初始值 观测; 2每级预压完成后6h,应对所有测点进行观测,并应记录 变形数据,确定变形结果; 3最终荷载预压完成12h后,应进行观测,确定标高值; 24h内无变化应视为稳定,可进行卸载; 4卸载完成后,应及时对测点进行末次观测,并应记录标 高值;

6弹性变形的计算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h 弹性变形量(mm); hn一一非弹性变形量(mm); H。一一预压前,测点的初始标高观测值(m); H,一一卸载后,测点的末次标高观测值(m); H+1 加载完毕稳定后,测点的标高观测值(m)。 6.3.5于 预压过程中应对挂篮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 止加载,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6.3.6每级卸载完成后,应进行观测和记录,完成后方可进行 卸载至下一级。 6.3.7测量完成后应及时整理挂篮变形数据,应绘制挂篮各测 点在不同荷载下的变形曲线,分析变形情况。

6.4.1挂篮前移可采用顶推或牵引方式,前移速度宜控制在每

150mm~100mm

6.4.2挂篮前移应先拆除模板支撑或拉杆,同步放松前后吊杆 锚固,使挂篮模板脱离梁体,确保挂篮与梁体之间的约束完全 解除。

1 挂篮后锚孔和吊杆孔的位置和尺寸应准确; 2 挂篮行走千斤顶和手拉葫芦等设备的技术性能应良好; 3 各类保险装置设置应完善; 4 挂篮与箱梁之间的约束应全部解除。 6.4.4 不同轨道梁上的挂篮主桁架前移应保持同步。 5.4.5 挂篮前移时,测量人员应跟踪观测,应及时调整挂篮行 走轴线偏差。

6.4.6当挂篮前移完成,前后吊杆调整完毕后,应将荷载转移

6.4.6当挂篮前移完成,前后吊杆调整完毕后,应将

6.5.1挂篮前移就位后,应立即将后锚固点锁定。 6.5.2挂篮纵向定位误差应小于20mm。 6.5.3挂篮就位后应同步均衡收紧吊杆,应测量并调整模板位 置及标高,并应核准中心位置及高程,校正中线。挂篮模板体系 轴线偏差不应大于10mm。 6.5.4挂篮施工应控制横向偏载,偏载值不宜超过挂篮设计规 定的允许值。

5.4挂篮施工应控制横向偏载,偏载值不宜超过挂篮设计规 的允许值。 5.5挂篮就位后,应对挂篮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后锚设备应连接牢固; 2 前后吊杆及横梁应受力正常; 3 各螺栓应拧紧。

列构件进行检查: 1挂篮移动用的千斤顶、手拉葫芦和钢丝绳; 2 挂篮各关键部位设置的保险装置、各销轴的保险销; 3挂篮构件及其焊缝情况; 4 挂篮各部位的锚杆、吊杆。 6.6.2 当锚杆或吊杆发生螺纹受损、杆件弯曲等情况时,应及 时进行调换。 6.6.3高强度拉杆在使用过程中,应采取防火、防热及防腐蚀 措施,并应避免电火花、电焊等触及。 6.6.4每一节段浇筑完后,应及时清除散落在挂篮上的混凝土 废料。带螺纹的杆件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混凝土散落到螺纹上 凝结硬化后影响使用。

5.6.5挂篮应采取防腐和防锈蚀

7.1.1主梁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F50和《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2的相 关要求。

文 7.1.2墩顶梁段施工前,应对临时固结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 及解除时间进行理论计算与分析,确定合理的施工工序和参数 施工期间应对临时固结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7.1.3悬臂浇筑过程中,当发现梁体线形超出允许偏差时,应 及时进行调整。 7.1.4合龙应按设计规定的顺序进行,并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受 力状态和梁体线形

7.1.2墩顶梁段施工前,应对临时固结措施的合理性、安全性

7.2.1钢筋制作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7.2.I钢筋制作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进行腹板和底板钢筋安装时,应将底板与腹板的钢筋 车接牢固,连接方式宜采用焊接; 2底板上下两层钢筋网应采用两端带弯钩的拉筋固定成 个整体; 3顶板底层横向钢筋宜采用通长钢筋; 4 当钢筋与管道相碰时,不得切断钢筋; 纵向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 7.2.2 当采用预制钢筋网片或骨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板和顶板的钢筋应分上下层制成网片; 2 腹板钢筋应制成骨架; 3 钢筋网片或骨架应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和刚度,在吊运过

7.2.3内外模位置应按梁体结构尺寸、高程和施工预拱度要求 进行安装。

7.2.4模板安装精度应高于梁体要求精度。模板间支撑和拉结

紧固件应按模板及支架结构设计要求安装,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模 板不得出现移位、变形、松动等现象。模板与施工操作平台应分 开设置。

7.2.8梁段混凝土宜采用一次浇筑,混凝土浇筑方法应符合设 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从悬臂端开始向桥墩方向浇筑,并 应按所有梁段全部平面面积等高水平分层,纵横向应对称连续 浇筑。

及环境变化情况确定。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 计无要求时,非承重模板拆模时强度不应小于2.5MPa,承重结 构及悬臂梁拆模时应达到100%设计强度。

7.2.11主梁预应力施工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

技术规范》JTG/TF50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应力管道的安装定位应准确,备用管道和长束管道应 采取措施保证其在使用时的有效性; 2纵向预应力筋应两端同步且左右对称张拉,最大不平衡 束不得超过1束; 3竖向预应力筋应左右对称单端张拉,并宜从已施工端顺 序进行; 4竖向预应力筋宜采用两次张拉方式;

5对竖向预应力孔道,压浆时应从下端的压浆孔压入,压 力宜为0.3MPa~0.4MPa,且压入的速度不宜过快; 6预应力筋宜采用智能张拉

7.3.1墩顶梁临时固结稳定力矩与倾覆力矩之比应符合设计要 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固结稳定力矩与倾覆力矩之比不应小 于2。 7.3.2当墩身较高或水较深时,可在墩身上部设置预理件,通 过安装在预埋件上的构架来形成临时固结。 7.3.3当墩顶梁临时固结采用精轧螺纹钢时,应在墩顶梁段达 到设计强度后及时张拉,张拉力应经设计验算。 7.3.4永久支座应在墩顶梁段底模施工前安装,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 支座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2支座安装前应进行检查,确认规格、类型和外观质量。 7.3.5桥墩与主梁间宜在永久支座两侧的箱梁腹板处设置临时 支座。临时支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临时支座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并应易于 拆除; 2 临时支座的数量、承载能力及结构尺寸,应经设计计算 确定; 31 临时支座应在墩顶梁段底模安装前完成: 4临时支座拆除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7.3.6墩顶梁段可采用落地支架或托架施工。混凝土浇筑过程 中应对支架的变形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时应采取应急措施 7.3.7墩顶梁段宜全断面一次浇筑完成;当梁段过高一次浇筑 完成难以保证质量时,可沿高度方向分两次浇筑,但宜将两次浇 筑混凝土的龄期差控制在7d以内。

7.3.1墩顶梁临时固结稳定力矩与倾覆力矩之比应符合设计要 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固结稳定力矩与倾覆力矩之比不应小 于2。 7.3.2当墩身较高或水较深时,可在墩身上部设置预埋件,通 过安装在预理件上的构架来形成临时固结。 7.3.3当墩顶梁临时固结采用精轧螺纹钢时,应在墩顶梁段达 到设计强度后及时张拉,张拉力应经设计验算。

到设计强度后及时张拉DB43/T 801-2013标准下载,张拉力应经设计验算。

7.3.4永久支座应在墩顶梁段底模施工前安装,并应符合下死

7.4.1在悬臂节段浇筑施工过程中,应跟踪监测高程变化情况, 并应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下一施工梁段的立模 高程,

7.4.2当已施工梁段前端高程偏差较大时,应分次逐步

7.4.3当腹板厚度较小,钢筋、管道密集且纵横重叠时,混凝 土宜分层人模、振捣。

7.4.3当腹板厚度较小,钢筋、管道密集且纵横重叠时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1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宽带 GB/T 15972.41-2008》7.4.4悬臂节段端部混凝土应进行糙化处理

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龄期不应低于7d,强度不 低于设计强度的9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