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 GB/T50698-2011》

《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 GB/T50698-2011》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
资源大小:
标准类别:国家规范
资源ID:688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在线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

Standard for AC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f buried steel pipelines


GB/T 50698-2011

主编部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2年5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032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698-2011,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由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的。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8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调查与测试、交流干扰防护措施、防护系统的调整及效果评价、管道安装中的干扰防护、运行与管理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地址:成都市小关庙后街25号;邮政编码:610017),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及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张平 向波 龚树鸣 黄留群 陆家榆 李英义 齐磊 程明 蒋俊 窦宏强 汤晓勇 傅贺平 冯琦 黄春蓉 李浩
    主要审查人:李绍忠 卢绮敏 葛艾天 欧莉 陈敬和 曹靖斌 许敬 薛志远 崔典 周凤山 毛丽 肖丁铭  


下载地址:

百度网盘:

新浪网盘:http://vdisk.weibo.com/s/zZAzi1r7rchvs


新浪网盘:http://vdisk.weibo.com/s/uuzRCwjMKn8ym


新浪网盘:http://vdisk.weibo.com/s/tcLMPzH1kEYnI


新浪网盘:http://vdisk.weibo.com/s/dqGlZQfPGbBbC


1 总则


1.0.1 为有效控制高压交流输电系统和交流牵引系统对埋地钢质管道(以下简称管道)的交流干扰腐蚀危害,减轻交流干扰和雷电对腐蚀控制系统的影响,规范交流干扰防护工程的技术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管道交流干扰的调查与测量、交流干扰腐蚀防护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

1.0.3 在干扰区域,宜由被干扰方、干扰源方及其他有关各方的代表,组成防干扰协调机构,按统一测试、统一评价、分别实施和管理的原则,联合设防、协调、处理,减轻干扰。

1.0.4 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要求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交流干扰 AC interference
    由交流输电系统和交流牵引系统在管道上耦合产生交流电压和电流的现象。

2.0.2 交流干扰源 source of AC interference
    能对埋地钢质管道造成交流干扰的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设施和交流电气化铁路、设施,统称交流干扰源,简称干扰源。

2.0.3 管道交流干扰电压 pipeline AC interference voltage
    由交流干扰产生的管道对地交流电压,也称为管地交流电位。

2.0.4 交流电流密度 AC current density
    交流电流在防腐层破损点处单位面积的漏泄量。

2.0.5 故障屏蔽 fault shield
    在输电线路杆塔、变电站等的接地体与管道之间设置浅埋接地体,当输电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为管道和防腐层局部位置提供防护的措施。

2.0.6 去耦隔直装置 DC decoupling device
    允许交流电流双向流动、切断或极大地降低直流电流流动的装置。包括极化电池、接地电池和固态去耦合器等。

2.0.7 固态去耦合器 solid-state DC decoupler
    由固态电子元器件组成的干型去耦隔直装置。它具有在低压直流时的高电阻和交流时的低电阻的特性。

2.0.8 集中接地 lumped ground
    在受附近输电系统干扰的管道的某些重要位置设置的深埋或浅埋接地,为管道和防腐层提供持续干扰或瞬间干扰防护。

3 基本规定


3.0.1 管道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交流电气化铁路宜保持最大间距。

3.0.2 在路径受限区域,相关建设单位在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管道可能受到的交流干扰,并对管道上可能产生的交流腐蚀和对腐蚀控制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

3.0.3 对管道造成交流干扰的干扰源,应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采取减轻交流干扰的措施。

3.0.4 当确认管道受交流干扰影响和危害时,必须采取与干扰程度相适应的防护措施。

3.0.5 当管道上的交流干扰电压不高于4V时,可不采取交流干扰防护措施;高于4V时,应采用交流电流密度进行评估,交流电流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JAC=(8V)/(ρπd)      (3.0.5)


式中:JAC——评估的交流电流密度(A/㎡);
      V——交流干扰电压有效值的平均值(V);
      ρ——土壤电阻率(Ω·m);
      d——破损点直径(m)。

    注:1 ρ值应取交流干扰电压测试时,测试点处与管道埋深相同的土壤电阻率实测值;
        2 d值按发生交流腐蚀最严重考虑,取0.0113。

3.0.6 管道受交流干扰的程度可按表3.0.6交流干扰程度的判断指标的规定判定。

表3.0.6 交流干扰程度的判断指标

交流干扰程度

交流电流密度(A/㎡)

<30

30~100

>100


3.0.7 当交流干扰程度判定为“强”时,应采取交流干扰防护措施;判定为“中”时,宜采取交流干扰防护措施;判定为“弱”时,可不采取交流干扰防护措施。


3.0.8 在交流干扰区域的管道上宜安装腐蚀检查片,以测量交流电流密度和对交流腐蚀及防护效果进行评价。检查片的裸露面积宜为100mm[size=13.3333px]²,安装按本标准附录A进行。

3.0.9 从事交流干扰和雷电影响防护设施安装、调试、测试、维修的人员应受过电气安全培训,并掌握相关电气安全知识。

.

4 调查与测试


4.1 一般规定


4.1.1 当管道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交流电气化铁路的间隔距离大于1000m时,不需要进行干扰调查测试;当管道与110kV及以上高压交流输电线路靠近时,是否需要进行干扰调查测试可按管道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极限接近段长度与间距相对关系图(图4.1.1)确定。

4.1.1..jpg

图4.1.1 极限接近段长度L与间距a相对关系图


4.1.2 当管道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相对位置关系处于需要进行干扰调查测试区时,对已建管道应进行管道交流干扰电压、交流电流密度和土壤电阻率的测量;对在设计阶段的新建管道可采用专业分析软件,对干扰源在正常和故障条件下管道可能受到的交流干扰进行计算。

4.2 调查与测试的项目


4.2.1 交流干扰源的调查测试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高压输电系统应包括下列内容:
        1)管道与高压输电线路的相对位置关系;
        2)塔型、相间距、相序排列方式、导线类型和平均对地高度;
        3)接地系统的类型(包括基础)及与管道的距离;
        4)额定电压、负载电流及三相负荷不平衡度;
        5)单相短路故障电流和持续时间;
        6)区域内发电厂(变电站)的设置情况。
    2 电气化铁路应包括下列内容:
        1)铁轨与管道的相对位置关系;
        2)牵引变电所位置,铁路沿线高压杆塔的位置与分布;
        3)馈电网络及供电方式;
        4)供电臂短时电流、有效电流及运行状况(运行时刻表)。

4.2.2 被干扰管道的调查测试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本地区过去的腐蚀实例。
    2 管道外径、壁厚、材质、敷设情况及地面设施(跨越、阀门、测试桩)等设计资料。
    3 管道与干扰源的相对位置关系。
    4 管道防腐层电阻率、防腐层类型和厚度。
    5 管道交流干扰电压及其分布。
    6 安装检查片处交流电流密度。
    7 管道沿线土壤电阻率。
    8 管道已有阴极保护和防护设施的运行参数及运行状况。
    9 相邻管道或其他埋地金属构筑物干扰腐蚀与防护技术资料。

4.3 测试工作的分类及应用


4.3.1 测试工作应分以下三种:
    1 普查测试:用于初步调查干扰程度及管地交流电位分布情况,为详细测试提供依据。
    2 详细测试:提供实施干扰防护措施所需的技术参数。
    3 防护效果评定测试:用于调整交流干扰防护系统运行参数及评定防护效果。

4.3.2 对本标准第4.2.1条和第4.2.2条所规定的调查测试项目,可以根据具体干扰状态、测试工作种类确定对全部或部分项目进行测试。一般情况下,调查与测试项目宜按表4.3.2的规定进行。

表4.3.2 调查与测试项目

实施


方面

调查、测试项目

测试分类

普查测试

详细测试

防护效果
  评定测试


  扰
  源
  侧

高压输电系统

管道与高压输电线路的相对位置关系

塔型、相间距、相序排列方式、导线类型和平均对地高度

接地系统的类型(包括基础)及与管道的距离

额定电压、负载电流及三相负荷不平衡度

Δ

单相短路故障电流和持续时间

区域内发电厂(变电站)的设置情况

电气化铁路

铁轨与管道的相对位置关系

牵引变电站位置,铁路沿线高压杆塔的位置与分布

馈电网络及供电方式

供电臂短时电流、有效电流及运行状况(运行时刻表)


  干
  扰
  侧

本地区过去的腐蚀实例

Δ

Δ

管道外径、壁厚、材质、敷设情况及地面设施(跨越、阀门、测试桩)等设计资料

管道与干扰源的相对位置关系

管道防腐层电阻率、防腐层类型和厚度

Δ

管道交流干扰电压及其分布

安装检查片处交流电流密度

Δ

管道沿线土壤电阻率

管道已有阴极保护防护设施的运行参数及运行状况

Δ

Δ

相邻管道或其他埋地金属构筑物干扰腐蚀与防护技术资料

Δ

Δ

注:○—必须进行的项目;Δ—应进行的项目;√—宜进行的项目。


4.4 测试工作的要求


4.4.1 普查测试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测试点应选在与干扰源接近的管段,间隔宜为1km,宜利用现有测试桩。
    2 对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接近的管段,各点测试时间不短于5min;对与交流电气化铁路接近的管段,测试宜选择在列车运行的高峰时间段上。
    3 应记录每次测量的时间和位置。

4.4.2 详细测试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测试点应根据普查测试结果布设在干扰较严重的管段上,干扰复杂时宜加密测试点。
    2 测定时间段应分别选择在干扰源的高峰、低峰和一般负荷三个时间段上,测定时间段一般为60min,对运行频繁的电气化铁路可取30min;对强度大或剧烈的干扰,普查测试期间测得的交流干扰电压最大和交流电流密度最大的点,以及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点,应当进行24h连续测试,或者直到确立和干扰源负载变化的对应关系。
    3 每次测试的起止时间、测定时间段、读数时间间隔、测试点均应相同。
    4 各测试点以相同的读数时间间隔记录数据。

4.4.3 防护效果评定测试应遵循下列原则:
    1 防护效果评定应在所有详细测试点进行,测定时间段一般为8h。
    2 接地点、检查片安装点、干扰缓解较大的点和较小的点,测定时间段为24h。
    3 在安装检查片的测试点应进行交流电流密度的测量。
    4 在安装减轻干扰的接地点应测量接地线中的交流电流。
    5 其他原则与详细测试相同。
    6 应绘制实施干扰防护措施前、后,原干扰段的管地交流电位分布曲线和测试点的电压-时间曲线。

4.4.4 上述各类测试中,读数时间间隔一般为10s~30s,干扰电压变动剧烈时,宜为1s。

4.4.5 测试时应断开临时性阴极保护和临时防护接地体。

4.4.6 土壤电阻率的测试应与管道交流电压测试同时、同位置进行。

4.4.7 交流干扰测量方法及数据处理应按本标准附录A执行。

.

5 交流干扰防护措施


5.1 一般规定


5.1.1 防护措施设计应根据调查与测试的结果,对下列各项进行预测和评估:
    1 干扰源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对管道的交流腐蚀。
    2 故障情况或雷电状态下对管道防腐层和金属本体、阴极保护设备和干扰防护设施的损伤。
    3 操作和维护人员及公众的接触安全等影响。

5.1.2 对存在交流干扰的管道,在阴极保护系统设计中应给予更大的保护电流密度;在运行调试中应使管道保护电位(相对于CSE,消除IR降后)比阴极保护准则电位(一般土壤环境中-850mV,在厌氧菌或硫酸盐还原菌及其他有害菌土壤环境中-950mV)负值更大。

5.1.3 在同一条或同一系统的管道中,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一种或多种防护措施;但所有干扰防护措施均不得对管道阴极保护的有效性造成不利影响。

5.1.4 管道与输电线路杆塔、通信铁塔等及其接地装置间应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路径受限地区难以满足安全距离时,应采取故障屏蔽、接地、隔离等防护措施;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管道安全评估。

5.1.5 埋地管道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距离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开阔地区,埋地管道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杆塔基脚间控制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杆塔高度。
    2 在路径受限地区,埋地管道与交流输电系统的各种接地装置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一般情况下不宜小于表5.1.5的规定。在采取故障屏蔽、接地、隔离等防护措施后,表5.1.5规定的距离可适当减小。

表5.1.5 埋地管道与交流接地体的最小距离(m)

电压等级(kV)

≤220

330

500

铁塔或电杆接地

5.0

6.0

7.5


5.1.6 管道与110kV及以上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交叉角度不宜小于55°。在不能满足要求时,宜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管道安全评估,结合防护措施,交叉角度可适当减小。


5.1.7 阴极保护设备应配有雷电和电涌保护装置。


5.1.8 交流干扰防护设施的所有永久性电缆连接件应确保连接点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并在回填前做好防腐密封。


5.1.9 所有交流干扰防护设施的安装中,应首先把接地电缆连接到接地极上,然后连接到受干扰的管道上。拆下的顺序相反,连接接地极的一端应最后拆卸。操作中应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或绝缘手套来减少电击危险。


5.2 故障和雷电干扰的防护措施


5.2.1 故障屏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管道邻近架空输电线路杆塔、变电站或通信铁塔、大型建筑的接地体的局部位置处,可沿管道平行敷设一根或多根浅埋接地线作屏蔽体,减轻在电力故障或雷电情况下,强电冲击对管道防腐层或金属本体的影响。
    2 屏蔽线宜通过固态去耦合器与受影响的管道连接且连接点不少于两处。

5.2.2 集中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进、出工艺站场、监控阀室的管道上或监视阀室安装有绝缘接头的放空管等位置处,宜设置集中接地,减轻在电力故障或雷电情况下,强电冲击对管道辅助设施、阴极保护设备和线路管道防腐层的影响。
    2 集中接地可利用就近的管道系统共用接地网接地。在需单独设置接地的位置,应根据现场环境条件接地体采用浅埋或深埋方式。
    3 接地体宜通过去耦隔直装置与受影响的管道连接。

5.2.3 接地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操作人员与管道辅助设施(包括阀门、阴极保护检测装置等)接触区域内可能存在危险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时,可采用接地垫,避免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2 接地垫面积应足够大,并尽量靠近地面安装。
    3 接地垫与受影响的构筑物连接点应不少于两处,可通过去耦隔直装置连接,以减轻阴极保护屏蔽、电偶腐蚀,以及对阴极保护同步瞬间断电测量的不利影响。
    4 接地垫上方宜铺一层干净的、排水良好的砾石层,砾石层的厚度不应小于8cm,砾石粒径不小于1.3cm。

5.2.4 固态去耦合器、极化电池、接地电池及其他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受强脉冲和过高感应交流电压影响的管道和适当的接地装置之间,可装设固态去耦合器、极化电池、接地电池或其他装置,以有效隔离阴极保护电流,将管道瞬间干扰电压降到容许值以下。
    2 当使用固态去耦合器、极化电池、接地电池以及其他装置时,应当正确选择其规格、位置、连接方式,并能安全承载最大冲击电流。

5.2.5 管道与防护装置和接地装置连接电缆的截面积应与泄放电流强度相匹配,宜采用35mm²的多股铜芯电缆,电缆敷设宜短直。

5.3 持续干扰的防护措施


5.3.1 可采取在长距离干扰管段的适当部位设置绝缘接头的分段隔离措施,将与交流干扰源相邻的管段与其他管段电隔离,简化防护措施。

5.3.2 在进行持续干扰防护措施的设计时,应根据调查与测试结果的分析,结合对阴极保护效果的影响等因素,选定适用的接地方式。持续干扰防护常用的接地方式应符合表5.3.2的规定。

表5.3.2 持续干扰防护常用的接地方式

方式

直接接地

负电位接地

固态去耦合器接地


  意
  图

5.3.2.jpg

5.3.2..jpg

5.3.2.2.jpg


  点
  及
  适
  用
  范
  围

适用于阴极保护站保护范围小的被干扰管道。

具有简单经济、减轻干扰效果好的优点,缺点是应用范围小,漏失阴极保护电流

适用于受干扰区域管道与强制电流保护段电隔离,

且土壤环境适宜于采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的干扰管道。具有减轻干扰效果好、

向管道提供阴极保护的优点;缺点是管道进行瞬间断电测量与评价阴极保护有效性实施困难

适用范围广。能有效隔离阴极保护电流,启动电压低,

可将感应交流电压降到允许的极限电压内,

减轻干扰效果好;额定雷电冲击及故障电流通流容量大,装置抗雷电或故障电流强电冲击性能好。

缺点是价格高


5.3.3 接地点的设置应根据详细测试或计算结果分析确定,通常情况下,可按下述条件综合确定:
    1 相互位置条件:
        1)被干扰管道首、末端;
        2)管道接近或离开干扰源处;
        3)管道与干扰源距离最小的点;
        4)管道与干扰源距离发生突变的点;
        5)管道穿越干扰源处。
    2 技术条件:
        1)交流电流密度较大的点;
        2)管道交流干扰电压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点;
        3)高压输电线导线换位处;
        4)土壤电阻率低,便于接地体设置的场所。


5.3.4 干扰防护设施中所有的连接点应安全可靠;所有电缆、连接件和装置部件等应能承受预期的最大冲击或故障电流。


5.3.5 在存在直流杂散电流影响的管段进行持续交流干扰防护时,宜采用去耦隔直装置。去耦隔直装置的直流反向启动电压必须高于管道可能出现的对地负向直流电压。

.

6 防护系统的调整及效果评价


6.1 防护系统的调整


6.1.1 交流干扰防护工程安装完毕后,应立即投入试运行,并进行全面综合调整,使防护系统达到最佳效果。

6.1.2 防护系统的调整,可采用以下措施:
    1 改变防护接地点位置,或增设防护接地点及其设施。
    2 分段隔离措施。绝缘接头两端应跨接去耦隔直装置或避雷器等防电涌装置。

6.2 防护效果评价


6.2.1 防护效果的评价应符合以下原则:
    1 防护效果的评价点应包括防护接地点、检查片安装点、干扰缓解较大的点、干扰缓解较小的点,其他评定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 在测取干扰防护措施实施前、后参数时,应统一测量点、测定时间段、读数时间间隔、测量方法和仪表设备。

6.2.2 防护效果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在土壤电阻率不大于25Ω·m的地方,管道交流干扰电压低于4V;在土壤电阻率大于25Ω·m的地方,交流电流密度小于60A/㎡。
    2 在安装阴极保护电源设备、电位远传设备及测试桩位置处,管道上的持续干扰电压和瞬间干扰电压应低于相应设备所能承受的抗工频干扰电压和抗电强度指标,并满足安全接触电压的要求。

7 管道安装中的干扰防护


7.0.1 邻近交流输电系统的管道在施工期间应指定专人负责电气安全,安全负责人应熟悉输电线路对管道的电磁影响及其防护的规定。

7.0.2 管道施工开始前,宜与邻近干扰源方的主管部门商议,共同制定适当的施工程序,保证管道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7.0.3 在进行与交流干扰区域内管道接触的任何作业前,应进行管道交流干扰电压的测量。

7.0.4 在交流干扰区域内进行管道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长度为300m与大地绝缘的管段两端应装设临时接地极;长度超过300m与大地绝缘的管段,应由一端开始,每隔300m装设单独的临时接地极。接地极接地电阻应小于30Ω。
    2 临时接地极可以是接地棒、裸露的套管或其他适宜的金属接地体,但不得与邻近的输电线路接地极相连。
    3 临时接地极与管道的连接线应采用截面面积不小于10mm²多股铜芯导线,各连接点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
    4 所有临时接地极应保持到管道回填,如无特殊要求,回填时应予以拆除。

7.0.5 当车辆及其他施工设备在输电线路附近工作时,应遵守现行电气安全规程。金属工棚或拖车应接地。

.

8 运行与管理


8.1 检查与测量


8.1.1 交流干扰防护系统的常规功能性检测内容及周期,按表8.1.1的规定进行,以确认防护系统是否运行正常,防护效果是否符合指标要求。

表8.1.1 常规功能性检测内容及周期

设施

检测内容

周期

牺牲阳极保护设施

阳极交流排流量、阳极输出电流、阳极开路电位;管地交流电位和直流电位

每月一次

测试桩

管地交流电位(每月一次);通过检查片检测:管地断电电位、交流电流密度

至少每年一次

防护设备

防护设备的运行和状况;交流排流量、接地极接地电阻

根据运行条件,每1月~3月一次

防护系统全面维护

防护系统全面检查;各主要元件性能检测;失效元件的更换

每年一次


8.1.2 应对检查与测量所得的数据和所发现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指出可能存在的异常以及改进措施,说明对管道状况进行更详细评价的必要性。


8.1.3 当干扰环境发生较大改变时,应及时进行各项调查,对防护设施进行调整或改进防护措施。当防护设备主要元件进行维修或更换后,应进行接地点管地交流电位的24h连续测试。


8.2 开挖调查


8.2.1 在可能存在交流腐蚀的管段,宜定期对管道或腐蚀检查片进行开挖调查,以对交流腐蚀进行确认。对检查片的开挖调查宜在埋设12个月后进行,交流腐蚀的识别宜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

8.2.2 管道开挖检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评价标准埋地钢质管道外腐蚀直接评价》SY/T 0087.1-1的有关规定。检查片的制备、腐蚀产物清除和腐蚀速率计算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埋地钢质检查片腐蚀速率测试方法》SY/T 0029的有关规定执行。

8.3 安全管理


8.3.1 处于输电线路、电气化铁路及其接地体附近的管道应加强管理,防止对管道维护人员的伤害。

8.3.2 交流干扰防护设施和阴极保护设施应设置警示标志。

8.3.3 掌握邻近高压输电系统、交流牵引系统的主要电气参数及防护措施的现状。

8.3.4 在管道检修期内或开挖管道、接触管道的各种作业时,应与电力或铁路部门加强联系,并指定有经验人员随时监护,避免发生电击危害。

8.3.5 在进行干扰测试和防护设施维护及其他防护作业时的安全守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量方法》GB/T 21246的有关规定。

8.3.6 雷雨期间,不得进行交流干扰电参数测试或类似性质的工作。

8.3.7 站在接地垫上的操作、维护人员和接地垫以外人员之间,不得传递金属器具。

.

附录A 交流腐蚀评估的测量方法


A.1 一般规定


A.1.1 对已建管道现场测量的主要参数应包括管道交流干扰电压、保护电位和土壤电阻率。当安装了检查片,所测参数尚应包括检查片交流电流密度。

A.1.2 测量仪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仪表应具有防电磁干扰性能。
    2 测量仪表及测量导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量方法》GB/T 21246的相关规定。

A.1.3 参比电极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参比电极可采用钢棒电极、硫酸铜电极。采用钢棒电极时,其钢棒直径不宜小于16mm,插入土壤深度宜为100mm。
    2 参比电极放置处,地下不应有冰层、混凝土层、金属及其他影响测量的物体。
    3 土壤干燥时,应浇水湿润。

A.1.4 测量工作的安全守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量方法》GB/T 21246的相关规定。

A.2 管道交流干扰电压测量


A.2.1 管道交流干扰电压测量应按本标准第4.4节的有关规定执行。对短期测量可使用交流电压表;对长期测量应使用存储式交流电压测试仪。

A.2.2 测量步骤应包括:
    1 将交流电压表与管道及参比电极相连接,接线方式见管道交流干扰电压测量接线(图A.2.2)。
    2 将电压表调至适宜的量程上,记录测量值和测量时间。

a.2.2.jpg

图A.2.2 管道交流干扰电压测量接线图
1—交流电压表;2—参比电极;3—埋地管道;4—测试桩;5—测试导线


A.2.3 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点干扰电压的最大值、最小值,从已记录的各次测量值中直接选择。平均值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a.2.3.jpg

      (A.2.3)

式中:Up——测量时间段内测量点交流干扰电压有效值的平均值(V);
      ∑ni=1Ui——测量时间段内测量点交流干扰电压有效值的总和(V);
      n——测量时间段内读数的总次数。
    2 绘制出测量点的电压-时间曲线图。
    3 绘制出干扰管段的平均干扰电压-距离曲线,即干扰电压分布曲线图。


A.3 交流电流密度测量


A.3.1 检查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进行详细测试时,可使用裸露面积为100mm[size=13.3333px]²的便携式棒状探头。将便携式棒状探头插入靠近管道的土壤中,并通过测量电缆与管道电连通。
    2 在进行监测及评估管道运行期间交流腐蚀影响的测量时,应使用腐蚀检查片组(如:3片),其中应至少有一个检查片通过测量电缆与管道电连通。检查片与管道的净距约0.5m,各检查片间的间距约3m。检查片除裸露面积为100mm²的金属表面外,其余部位应做好防腐绝缘。检查片的制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埋地钢质检查片腐蚀速率测试方法》SY/T 0029的有关规定。

A.3.2 测量步骤应包括:
    1 将交流电流表串入回路与管道及检查片相连接,接线方式见交流电流密度测量接线图(图A.3.2)。
    2 将交流电流表调至适宜的量程上,记录测量值和测量时间。

a.3.2.jpg

图A.3.2 交流电流密度测量接线图
1—腐蚀检查片;2—埋地钢质管道;3—交流电流表;4—测试桩;5—钢质连接片


A.3.3 数据处理应将直接测量获得的交流电流值IAC除以检查片裸露面积即为交流电流密度值JAC


附录B 交流腐蚀的识别


B.0.1 在对评估为存在交流腐蚀可能性高的管段或预埋的腐蚀检查片进行开挖检测中,现场开挖后宜采用pH试纸及时测量缺陷与土壤界面的pH值,并测量附近土壤电阻率。

B.0.2 根据现场检测的情况,交流腐蚀评估按表B.0.2规定的评估项目对腐蚀类型进行评价,当大多数评估项目结论为肯定时,可以判定为交流腐蚀。现场不能识别的,应做好记录,提交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处理。


表B.0.2 交流腐蚀评估表

评估内容

管道上存在大于4V的持续交流干扰电压



防腐层单个破损点面积为1cm²~6cm²的小缺陷



管壁存在腐蚀



测得的管道保护电位值在阴极保护准则允许的范围内



pH值非常高(典型情况大于10)



腐蚀形态呈凹陷的半球圆坑状



腐蚀坑比防腐层破损面积更大



腐蚀产物容易一片片地清除



腐蚀产物清除后,钢铁表面有明显的硬而黑的层状痕迹



管道周围土壤电阻率低或者非常低



防腐层下存在大面积的剥离(在腐蚀坑周围有明显的晕轮痕迹)



在腐蚀区域的远处,出现分层或腐蚀产物中含有大量碳酸钙



腐蚀产物里存在四氧化三铁



管道附近土壤存在硬石状形成物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量方法》GB/T 21246
    《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评价标准埋地钢质管道外腐蚀直接评价》SY/T 0087.1-1
    《埋地钢质管道检查片腐蚀速率测试方法》SY/T 0029

下载地址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